首页 理论教育 走出国门成为东南亚邵氏电影王国:率先打造国际影像品牌

走出国门成为东南亚邵氏电影王国:率先打造国际影像品牌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率先走出国门,成功开辟南洋海外电影市场,进而建立东南亚邵氏电影王国,不仅是邵逸夫人生中最为艰难、最为辉煌的一段经历,也是中国电影史上的一次壮举。1930 年,邵逸夫与三哥邵仁枚在南洋正式成立了“邵氏兄弟公司”,挂出了“邵氏兄弟”的招牌,建立了自己的电影院线。邵氏兄弟成为东南亚名副其实的娱乐业大亨、电影巨擘,他们用双肩扛出了一个“东南亚邵氏电影王国”。

走出国门成为东南亚邵氏电影王国:率先打造国际影像品牌

率先走出国门,成功开辟南洋海外电影市场,进而建立东南亚邵氏电影王国,不仅是邵逸夫人生中最为艰难、最为辉煌的一段经历,也是中国电影史上的一次壮举。

邵氏兄弟出走南洋的直接动因,应该是20 世纪30 年代邵醉翁的天一公司,与周剑云牵头的明星公司之间以“六合围剿”为主战场的一场电影商战。这场商战,不仅造就了邵氏兄弟电影的功业,成为中国电影第一次打入海外市场的成功范例,也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商业电影的发展。影评人不无感慨地评价这场商战:“醉翁老先生回忆往事的时候或许还要感谢当时年轻气盛的周剑云,正是他的逼迫,才使得‘天一’远赴南洋发现了一片‘新大陆’,从而建立起‘邵氏影业’这个东方电影帝国。……剑云、醉翁,这两个颇似侠客的名字,成就了中国电影史上一场惊心动魄的商业演出。”[15]

20 世纪20 年代中期的上海,虽说影片公司林立,但大多数公司都是惨淡经营,仅仅勉强维持而已,真正能站得住脚、称霸于上海影坛的也就是明星、大中华百合、天一三家,其中尤以明星最为强大。然而,随着邵氏兄弟的天一迅速崛起,明星以往的影坛霸主地位日益受到了挑战。为了争夺电影市场,巩固自己的垄断地位,1927 年,明星老板之一的周剑云出面,联合大中华百合、友联、上海影戏、华剧、民新等五家电影公司,组成了“六合影片营业公司”,展开了一场专门针对天一的、被称为“六合围剿”的惨烈商战。为了控制片商和影院,六合规定独家发行这6 家公司的出品,还“规定任何发行商如与‘六合’签了合同,就绝对不准再购买‘天一’出品的影片”[16]。各发行商不敢得罪六合,于是纷纷拒绝经销天一的影片。这样,六合业务范围很快从上海扩展到华北、华南等地,几乎占有了中国电影市场三分之二的江山。

为了冲出六合重围,邵逸夫与三哥邵仁枚扛着放映机和自家的影片拷贝,远赴新加坡开辟新的市场,寻找一线生机。

邵逸夫与三哥在南洋创业可谓历尽艰辛。初到新加坡时,由于受六合控制,当地的片商也不敢与天一合作,兄弟俩只好避开城市,扛着放映机到农村去走乡串巷放映露天电影。那时放映设备还很落后,要用手一格格地摇片子,一场电影放下来,人累得腰酸手痛。为了赚更多的钱,兄弟俩从不叫苦,常常是每天要接连放映几场。付出总有收获,兄弟俩所到之处,无不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就这样,兄弟俩一个铜板一个铜板地赚钱,虽然辛苦,腰包却一天天地鼓了起来。

后来,为了方便流动放映,兄弟俩用赚来的钱买了一辆小型的旧货车,把放映机、片子、银幕、凳子、帆布篷等全部家当都装在车上,然后兄弟俩轮流驾驶,穿梭奔走在吉隆坡、怡保、马六甲、槟城的小镇街巷、穷乡僻壤,为那里的人们送去20 世纪最先进、最流行的娱乐文化形式——电影。这辆小型旧货车,是世界上最完备的一座小型“流动电影院”,也是中国电影史上最早的异地流动放映车。(www.xing528.com)

有了基础以后,邵逸夫与三哥开始盘算如何杀回城市,打开城市电影市场。就在此时,国内自九一八事变后,电影市场发生了重大变化,民族电影陷入了新一轮的经济危机之中。这种情况下,六合鞭长莫及,它在南洋地区也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威慑作用。而南洋这里,由于邵氏兄弟的努力,天一的电影引起了一定的反响,南洋影院的老板们也开始希望把天一的影片拿到自己的影院里来放映。邵逸夫紧紧抓住这一发展契机,从农村重返城市。雄心勃勃的邵逸夫先是租电影院放映自家电影,获利颇丰,然后用赚来的钱收购电影院。在收购了新世界游乐场、快乐世界游乐场、大世界游乐场等槟城较大的游乐场后,像滚雪球一样,邵氏兄弟不断地发展、扩大自己的电影市场,继而占有了新加坡游乐场的三分之二天下。

1930 年,邵逸夫与三哥邵仁枚在南洋正式成立了“邵氏兄弟公司”,挂出了“邵氏兄弟”的招牌,建立了自己的电影院线。此时,距离兄弟俩来到南洋创业还不到4 年的时间。“邵氏兄弟公司”的挂牌成立,也宣告了周剑云精心策划的“六合围剿”战略被彻底击破,六合与天一的这场刀光剑影的商业大战,终以邵氏大胜、六合惨败而告终。

据资料载,1939 年时,邵氏兄弟公司(南洋)已拥有139 家电影院,9 家设有舞台、剧场的超大型游乐场,它们分布在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各地,每晚可娱乐观众数万人。邵氏兄弟成为东南亚名副其实的娱乐业大亨、电影巨擘,他们用双肩扛出了一个“东南亚邵氏电影王国”。

邵逸夫在南洋的成功,也有力地证明了邵氏兄弟职业商人的精明和远见。“表面看来‘天一’是受‘明星’逼迫去南洋寻找出路,其实是考虑到了战争有从东北逐渐往南扩散之势,因而把公司的业务往南洋发展,为‘天一’找到了‘避难所’。”[17]“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明星公司与联华公司的历史就此画上了句号。唯有天一公司及时南迁躲过一劫,此后虽屡经变制,但邵氏余脉不断,成为中国早期影坛迄今硕果仅存的一家历史最悠久的公司。”[18]影评家们的评价点出了邵氏成功的真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