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 年9 月,童第周怀着强烈的求知欲望,迫切希望去宁波读书,在其二哥、三哥的接济下,考入了可供食宿的宁波第四师范学校。两年过去了,童第周渐渐不满于现状。放假回家,他鼓起勇气向家中提出想考效实中学。当时效实中学已闻名全省,宁波人一般都以自己的子女能在效实读书为荣。大哥深知弟弟的脾气,一旦下了决心,就难以改变,但还是提醒他:“效实中学教学除历史、语文外,全部采用英文课本和英语讲课,你没有英语基础,能行吗?”童第周却胸有成竹地说:“我早在年前已开始自学英语了,再有暑假两个月的准备,争取闯过入学考试关。”看着童第周少年老成的样子,大哥答应了弟弟的要求。童第周旋即回到书桌旁坐下,望着墙壁上父亲当年为他亲题的四个大字,更加坚定了应考效实中学的信心。整个暑假,童第周除了吃饭,很少离开书房。母亲也不过问他准备的情况,只是每天半夜,老人都要悄悄地起床,隔着窗户注视一会儿儿子房间的灯光;平生爱动的她,一改多年的习惯,每天清晨起来就端个凳子坐在门口,防止其他孩子闯入她新划的“禁区”。
开学的前两天,大哥突然接到一位好友寄自宁波的信,他急忙拆开,大略一看,便一下坐到椅子上,半天说不出话来!原来,信上写着这样几句话:
“遵兄之嘱,多方探问效实考期,今日获悉,该校因故年内不招新生,只招少数优等生到三年级插班。特此禀告……”
这个消息,对童第周无异于一瓢冷水!但他仍坚持要考插班生。大哥同意他去试一试。童第周“试”的结果,竟然考取了。他成了效实中学有史以来第一个从没上过初中而考取三年级的插班生。不过,成绩是倒数第一。
大概每个学校都有过这样的情况:一到“放榜”的时候,“倒数第一”和“正数第一”同样引人注意,甚至那附在“凤尾”的人更会成为议论的中心。童第周这时的遭遇正是这样。在效实中学,18 岁的他,年纪要比同班同学大上一截,穿着土布衣,胆怯地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许多人看不起他。童第周强忍着同学们的奚落,暗下决心:“我偏要学点成绩出来,让你们看看!”他一入校,便和一个地方结下了不解之缘,那就是图书馆。除了上课,他一头扎进图书馆,如饥似渴地苦读。比起他乡下那间小小的书房兼卧室,这图书馆不知要宽敞多少倍,古今中外的各种名著,也是数不胜数。但是,童第周并没有眼花缭乱,好像第一次从小溪进入江河游泳,童第周深深知道,自己的任务绝不是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欣赏美景,而是要看准目标,顽强拼搏。
但是,事情并非像童第周想的那么简单。效实中学对数、理、化和英语的要求特别高,以前父亲教童第周学的只是语文,而且偏重古文,对数理化和英语毫无基础的童第周来说,要在效实出类拔萃,谈何容易。尽管苦苦努力,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他的平均成绩仍只有45 分,在全班倒数第一。按校规,平均成绩不及格,必须留级或退学。(www.xing528.com)
童第周不忍辍学,也不愿留级,他擦干眼泪去找教数学的级任老师(班主任),去恳求校长。校长被童第周的苦苦请求和决心感动了,允许他试读一学期,并告诉他:“半年以后如再跟不上,那就不准留级,只能退学了。”童第周发誓:不但要跟上,而且要超过同学们。
新学期开始了,每天晚上熄灯钟声敲过后,童第周睡的床铺仍是空荡荡的。
一天晚上,级任老师访友回校,已近半夜。走到第一实验室附近,隐约看见前面路灯下仿佛蹲着一个人。他开始以为是小偷,心头一惊,急忙轻轻靠近。那人突然站起来说:“老师,我是全班成绩最差的童第周,我请求延长学习时间。”级任老师一听大为震惊,心里暗暗夸奖:这样刻苦的学生,一定会有希望的。
在级任老师的提议下,校长破例允许童第周在教室里延长夜自习。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取得了惊人的进步,学习成绩突飞猛进,第二学期结束时,他的各科平均成绩都在70 分以上,到高三期末考试,他的总成绩名列全班第一,数学考试还得了100分。校长无限感慨地说:“我从事教育多年,从未见过进步这样快的学生!”那些曾经讥笑童第周的同学,也对他刮目相看了。后来,童第周深情地回忆说:“在效实的两个‘第一’,对我一生有很大的影响。它使我知道自己并不比别人笨,别人能做到的,我也一定能做到。世界上没有天才,天才是用劳动换来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