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向别人做报告或表达什么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要让对方听进去,打动对方是之后的事。如果不能让对方好好地听,又怎能打动对方?
要让对方听你说话,就要引起对方的关注。为此,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如果只需要引起对方瞬间的注意,那就很简单了。比如,用非常大的声音讲话,像安东尼奥·猪木先生(1)那样喊:“大家都好吗?!”
这样,大部分的人都会望向你这边。
我之前因为工作原因经常会把客人聚在一起举办研讨会,还时常聊到IT行业今后会如何发展之类的话题。那时,我总会说:“网络的终端会从电脑转移到智能手机。首先,智能手机携带方便,在电车上站着也可以使用,而电脑在室外则很难使用。其次,手机很结实,即使掉在地上也不会坏!”然后,我就会把智能手机扔出去。这样,听众都会吓得看向我这边。
(手机会不会摔坏呢?我也是一边担心一边扔出去的……笑)
如果你能像这样做出些让对方感到惊讶的事,那么,那一瞬间对方就会看向你。但是,只有一瞬间受到关注是不行的,如果报告时间是五分钟或者三十分钟,你就要保证五分钟或三十分钟内听众都能持续地听你讲话。所以,重要的不是“只有一瞬间受到关注”,而是“在做报告的时候,让听众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你身上”。
请大家想象一下自己作为某报告的听众的情形。如果报告人对他所说的话做出你不能理解的说明时,你会怎么办呢?首先,你会一边拼命地集中注意力,一边努力思考他到底想说什么。
但是,在你还执着于那个“困难点”的时候,报告却一直在向前推进。等你弄明白( 啊,也就是说,他是想说这个吗?)的时候,报告已经向前推进了很久,你越发地搞不清楚了……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www.xing528.com)
一旦陷入这种状况,你就很难一边思考一边理解了,而会变成“啊,算了吧”。于是,报告人的声音就变成了摇篮曲。
尽管只有一瞬间让听众“糊涂”,整个报告还是有垮台的可能。
哪怕时间很短也是一样的。如果你的报告中出现两三个听众不懂的词语,对方的大脑就可能会瘫痪。
为了避免这样,应该怎么办呢?
试着把“流畅、简单”的准则牢记在心吧。
要践行“流畅、简单”的准则,就要从资料的制作开始,到故事的展开,再到向听众表达时的措辞,将其一直贯彻到底。如果你不能“流畅、简单”地表达,听众听着听着就会不知道你在说什么,从而变得晕头转向。而一旦听众的头脑开始发蒙,想再回来就很困难了。
接下来,我会介绍一下实践“流畅、简单”的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