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演出实践是青年团的又一重要举措。在当前演出市场萎缩的情况下,要让一个全由年轻演员组成、缺乏名牌名角的青年团长期坚持下来,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沪剧院却做到了。据统计,青年团成立5年多来演出达500余场,平均每年约100场。同一时间剧院每年的演出总场次在150场至170场左右,也就是说青年团的演出场次已超出剧院的主团。
青年团在演出安排上讲究一个“巧”字,往往利用各种时机,借船出海,乘势而上。那次年轻演员拜师后师生同台的演出,对老师们的压力不小。大家要互相比较,彼此“别苗头”,希望自己的学生不输给别人,因此都手把着手教,倾囊而出,特别费心。学生也感受到压力,倍加努力,分外用功。这样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几场戏演来热火朝天,观众纷至沓来,看了连呼过瘾。
青年团这些年共排了7台大戏,30多出折子戏,还参加了剧院多台重点剧目的演出。通过大量舞台实践的摔打磨炼,一代沪剧新人逐渐走向成熟,开始崭露头角。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来自浙江丽水、扮相端庄唱演俱佳的洪豆豆,由于对沪剧《雷雨》中四凤角色的生动演绎,大家记住了她的名字。
她的表演充满灵气,抓住人物性格的核心,突出表现角色的单纯和痴情。在不同环境下不同人物关系的处理上,较准确地把握了情感的分寸。她的小沙喉咙嗓音甜美醇厚,富有磁性,特别适合沪剧演唱。她唱的“四凤独叹”,对杨派唱腔既有继承,又有突破,以起伏跌宕的节奏和激情来刻画人物性格,深深打动了观众的心弦。洪豆豆的表演得到老师、专家和观众的认可和好评,获得了2015年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新人奖。这以后她又分别在《霓虹灯下的哨兵》《魂断蓝桥》中扮演重要角色阿香和女主角玛拉,表演上又有新的追求、新的突破。(www.xing528.com)
青年团还有两个出色的旦角,钱莹唱腔委婉,演《庵堂相会》的金秀英楚楚动人;王祎文形象清丽,演《红灯记》的铁梅机警伶俐,都给人留下很深印象。团里小生戏路也人才济济,王森在《雷雨》扮演的周冲,给演出带来闪光的青春气息。金世杰和丁叶波的表演同样具有相当实力。还有一些年轻演员擅演老旦、老生和丑角,青年团已逐渐形成基本功扎实、行当流派完整齐全的艺术群体。
令人振奋的是由27个更年轻的“00后”学员组成的2013届沪剧班正在戏校抓紧培养。小荷才露尖尖角,2018年春节前他们在剧院举行沪剧新春交响演唱会上首次亮相,受到观众热情欢迎。这批学员2017年进行实习,毕业后充实分配到沪剧院来,这将从根本上改变沪剧院演出队伍青黄不接的困难状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