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夏,观众中又盛传着一个使他们又惊又喜的信息。马莉莉将要出演《宋庆龄在上海》的女主人公,破天荒第一次在沪剧舞台上塑造被人们称为“国母”的二十世纪伟大女性宋庆龄的形象。听到这个消息,有些人暗暗为马莉莉捏一把汗。他们虽知道马莉莉功力不凡,但要演好演像这位国家名誉主席毕竟难度很高。不要说沪剧历史上没有过,就是电影电视也不乏这方面的前车之鉴。可是马莉莉认准了的事,谁也动摇不了她的决心。这以后她一头扎进去,反复揣摩宋庆龄平时的举手投足和音容笑貌。8月下旬她主演的这台戏在逸夫舞台首演,马莉莉出场一亮相就把所有观众都怔住了。她不仅造型逼真,形象酷如,而且在表演上抓住宋庆龄“从从容容、细雨春风”的气质特征和一些个性鲜明的特定手势、体态和动作,把角色演得惟妙惟肖。专家和媒体也为宋庆龄形象在戏曲舞台上的首次成功塑造拍手称赞。1999年这个戏应邀参加文化部在长沙举行的全国映山红戏剧节,马莉莉荣获演员一等奖。剧组捧回了21项大奖。
就在人们为她载誉而归高兴时,这位著名演员又一次萌发了她新的追求。她总觉得现在自己着力演的是一个国母和领袖,还缺乏人性化的深入开掘。同时由于第一次演伟人,总怕观众说自己不像,因此过于注重形似而没有在神似上多下功夫。她坚信,一定会有重演宋庆龄,和这位伟大女性第二次握手的机会。
2003年,适逢宋庆龄诞辰110周年,已经担任沪剧院副院长的马莉莉下决心推出新版《宋庆龄在上海》。与四年前相比,新版演出的剧本作了较大幅度的加工修改。马莉莉也站在更加理性的角度,对表演作了全新的处理。她没有人为地在这位伟人头上添加空洞虚幻的光环,而是真实细腻、层次分明地揭示了宋庆龄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执着的情感魅力。她通过宋庆龄和小红、周迅和李姐三条情节线,以不同的手法把女主人公爱护儿童、爱护青年和爱护劳动群众的感人情怀展现在观众面前。特别是她把在日寇屠刀下逝去双亲的孤儿小红收养在身边的细节,那种母亲的真挚感情使人不能不潸然泪下。于细微处见精神,马莉莉在平凡可亲中揭示的宋庆龄那种不平凡的宽阔胸襟和人格力量,深深打动了观众的心。(www.xing528.com)
一次次的成功,一次次的超越,她像蚕蛹一样,不断在努力咬破自己编织的茧子,去争取新的自由。艺术的追求就是要忍受脱胎换骨的痛苦,耐得住寂寞和冷落。追求的过程就是一个否定旧我,走向新我的过程。在前进的路上她遭遇过多少挫折,有多少次强忍过辛酸的眼泪。可是当取得新的成功时,这一切又成了使她感到欣慰的回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