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解析令人入迷的袁派唱腔的起源与发展

解析令人入迷的袁派唱腔的起源与发展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正是这样频繁的演出实践,使袁滨忠得到很大锻炼。袁滨忠的唱腔,不仅有潇洒飘逸的一面,还有柔中带刚、刚柔相济的一面。袁滨忠的唱腔不仅融合了沪剧邵派、王派的特点,而且吸收了其他剧种的演唱手法。袁滨忠遭受残酷的迫害,直至被剥夺年轻的生命。但袁滨忠始终活在广大观众的心里,他的代表剧目在沪剧舞台一直盛演不衰,他的很多唱段至今仍在街头巷尾广泛传唱。在沪剧演员中,还涌现了钱思剑这样的袁派艺术的优秀传人。

解析令人入迷的袁派唱腔的起源与发展

爱华沪剧团是个集体所有制的区剧团,实行自负盈亏,因此演出十分繁忙。一个月往往要推两个剧目,平时日夜两场连轴转,星期日还要加早场。正是这样频繁的演出实践,使袁滨忠得到很大锻炼。再加上小剧团没有专职作曲,唱腔要靠自己琢磨,袁滨忠年纪轻,有追求,总想搞点新东西。这样日积月累,逐渐形成了自己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观众印象中,袁滨忠的表演总是给人以非常清新的感觉。他塑造人物注重内心刻画和感情抒发。他扮演的范国强、卡良、周冲、林育生和李玉和等角色,尽管身份不一、性格迥异,但都有血有肉,亲切动人。他的唱腔融合了王盘生和邵滨孙的长处,如《雷雨》中他唱的那句“我从来不当你佣人看”,就是直接从邵派唱腔中化用过来的,经过他新的处理,给人完全不同的感觉。袁滨忠的有些唱腔,借鉴了王盘声的王派,但他结合自己的嗓音条件有所发展。如果说王派以滋润甜糯见长的话,那么袁滨忠的唱腔显得清脆明亮,舒展自如,与擅长下旋音的王派相比,他的音域比较宽,经常往高处走,运用上旋音,有时发声达到高音6的区域。

袁滨忠的唱腔,不仅有潇洒飘逸的一面,还有柔中带刚、刚柔相济的一面。在《红珊瑚》“岛遇中”,他一反过去男腔正调的十字调,改用反调十字调,“波涛中葬英雄大海争光”一句体现出人格豪迈激昂的感情。《桃李颂》中他一气呵成的四字句,最后落到高音5,给人全新的感觉。《年青的一代》“读遗书”中,他唱“千万不能忘根本”这一段,从C调转到G调,更亮更突出,“忘根本”三字达到全曲最高音A,高亢激越地表现了当年革命烈士崇高的精神情操。而在《红色娘子军》中“如释重负心舒畅”一句“三送”,他把音乐过门也融化到唱腔中,使整个唱腔显得更生动丰富。

袁滨忠在《苗家儿女》和《雷雨》中的唱腔也给人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他对这两个戏的唱腔处理也花费了不少心血。《苗家儿女》“分别”中唱到“让我在树王身上刻下我心意”时,多次用鼻音来修饰,形成一种特殊的韵味,听后使人久久难忘。在运用传统曲调时,他从不墨守成规,总是千方百计推陈出新。《雷雨》中他演周冲唱的那段“飞向我们的新世界”,用的是寻常的流水板,但是转调甩腔时都加以变化,尤其“像海燕张开翅膀飞”一句放慢节奏,运用长长的拖腔,使人感到如清风吹来,精神振奋,仿佛看到了海燕在飞翔的画面。(www.xing528.com)

袁滨忠的唱腔不仅融合了沪剧邵派、王派的特点,而且吸收了其他剧种的演唱手法。在《父子恨》“法场”的戏里,他糅合了越剧的“弦下调”。在《朝阳似火》里他还把淮剧高腔用到沪剧中来。在《红灯记》“刑场”唱段里为了表现英雄人物李玉和的精神风貌,他大量借鉴了京剧、昆剧和评剧的曲调,使整个唱段呈现出恢宏磅礴的气势。很多专家认为他懂得海派文化广采博取、敢于创新的内涵,经过艰辛努力,三十来岁就形成了自己特色鲜明的艺术流派

正当袁滨忠艺术上不断趋向成熟,满怀激情地向更高的目标冲刺的时候,一场无情的风暴向他袭来。袁滨忠遭受残酷的迫害,直至被剥夺年轻的生命。但袁滨忠始终活在广大观众的心里,他的代表剧目在沪剧舞台一直盛演不衰,他的很多唱段至今仍在街头巷尾广泛传唱。在沪剧演员中,还涌现了钱思剑这样的袁派艺术的优秀传人。沪剧袁派艺术今天的发扬光大,不正是对袁滨忠最好的纪念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