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苦难童年:缫丝车肚里的生活回忆

苦难童年:缫丝车肚里的生活回忆

更新时间:2025-01-12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生于1923年11月的丁是娥,父母亲都在湖州丝厂打工。家里没人照看,妈妈只好天天带她去厂里,把她放在缫丝车的车肚里。这个简陋潮湿的车肚成了襁褓中的丁是娥的“摇篮”,有一次她曾被缫丝锅里溅出来的开水烫伤。初出茅庐的丁是娥也受尽了屈辱和欺凌。一次在茶楼唱《赵五娘》,几个流里流气的看客故意恶作剧,把两个铜板用茶水一蘸,合成湿漉漉的“双铜板”,用力往她脸上扔。

生于1923年11月的丁是娥,父母亲都在湖州丝厂打工。她妈妈每天从鸟叫做到鬼叫,天不亮就出去,一直要做到天黑才能回家。家里没人照看,妈妈只好天天带她去厂里,把她放在缫丝车的车肚里。这个简陋潮湿的车肚成了襁褓中的丁是娥的“摇篮”,有一次她曾被缫丝锅里溅出来的开水烫伤。

丁是娥

《罗汉钱》(1952年)中饰小飞蛾

在艰难困苦中逐渐长大的丁是娥从来没有玩具,唯一的乐趣就是看流浪艺人唱戏文。很小她就向往去学戏,挣钱养家。可吃开口饭当时被认为最下贱,连妈妈也说,唱戏的来世不能投人生。直到母亲去世后,在好心的姑妈帮助下,她才摆脱了去当童养媳的命运,实现了学唱申曲的心愿。学艺的路也充满艰辛。第一课学敲板,先生在她手腕上放了一根筷子,敲板时不能让筷子掉下来,否则要“吃生活”(挨打) ,那硬木戒尺是不留情的。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她咬着牙关,学会了敲慢板、快板,又渐渐地在学演中崭露头角,走红冒尖。(www.xing528.com)

小小年纪,她就跟着戏班跑码头唱茶馆。那时唱茶馆靠看客扔铜板才有收入。一些地痞流氓常常借此戏弄玩耍艺人,艺人们敲落牙齿只能往肚里咽。初出茅庐的丁是娥也受尽了屈辱和欺凌。一次在茶楼唱《赵五娘》,几个流里流气的看客故意恶作剧,把两个铜板用茶水一蘸,合成湿漉漉的“双铜板”,用力往她脸上扔。她怕打伤眼睛,只能用双手在眼睛前晃动几下,略为挡一挡。这些人就说起了怪话:“阿是连铜板也勿要了?”她怕班主责怪,只得把手放下来,听凭这些又湿又重的双铜板像冰雹似的砸来。一砸一个紫血块,砸得满脸都是,疼得钻心直掉眼泪,但又不能不强装笑容,四跪八拜多谢赏赐。那些人看她的面孔被砸得这样,还哈哈大笑:“赵五娘成了大花脸,有趣有趣。”

《芦荡火种》中饰阿庆嫂

旧社会对艺人的歧视使丁是娥幼小的心灵受到严重伤害,但又使她增强了毅力和勇气。她发奋用功,终于在1943年以一出《女单帮》一举成名,为她以后的艺术生涯奠定了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