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芦荡火种》之所以能够在戏曲现代戏创作上取得重要的突破,另一个关键因素在于作者匠心独运、别开生面的艺术构思。
过去沪剧现代戏大多反映当代社会家庭生活的悲欢离合,很少正面表现战火纷飞、风云变幻的革命战争。《芦荡火种》对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战争重大题材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使人感到生气勃勃、面目一新。这个戏描写的虽然是阳澄湖畔的一角,但却充满了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斗争,反映了相当广阔和深刻的历史内涵。
作者视野开阔,组织冲突多头并进,矛盾纠葛错综复杂。不仅描写了新四军对日寇和国民党顽固势力艰苦卓绝的斗争,而且表现了当地群众对土匪恶霸的深仇大恨,同时还揭露了日寇和“忠救军”的矛盾以及忠救军内部不同派系之间的钩心斗角,故事行进富有传奇色彩。很多情节常常是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翻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可贵的是这个戏的传奇性没有游离于人物之外,而是起到了为人物塑造服务的重要作用。戏里那些令人紧张得喘不过气的地方,往往也是人物性格描写最见光彩的地方。
戏曲现代戏创作过去有一个很难避免的通病,就是正不压邪,反面人物往往写得活灵活现,而正面人物却缺少生气、缺少活力,总是显得苍白无力。《芦荡火种》在创作上最引人注目的突破就是打破了这一定势,写好了第一号人物,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亲切感人、真实可信的党的优秀地下工作者阿庆嫂的生动形象。(www.xing528.com)
这个戏并没有脱离实际地一味神化英雄人物,把阿庆嫂写成能任意呼风唤雨、降妖伏魔的超人。相反的却是尽量把她生活化、平民化、乡土化。剧本给予阿庆嫂既是党的地下联络员,又是江南乡镇小茶馆老板娘的双重身份,把这两种看来很难协调在一起的身份融合在一个人身上,这样一来就自然生发出一幕幕精彩耐看、扣人心弦的好戏。阿庆嫂的独特个性和气质也鲜明地突现在人们面前。
《芦荡火种》把写活人物作为整体构思的中心环节,各种艺术手段都为写人服务,安排得有条不紊。正因为这样,阿庆嫂这一人物才能写得如此鲜活动人,成为后来文学艺术创作中深受群众欢迎的优秀典型形象。在沪剧《芦荡火种》的剧本中,不仅阿庆嫂的形象刻画得有声有色,其他正面人物,如国恨家仇集于一身,视新四军战士为儿女,不畏敌人严刑拷打的沙老太;乔装改扮成江湖郎中,在敌人监视下以“藏头药方”传达县委指示的陈天民;带领新四军伤病员在芦荡坚持战斗,克服了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的指导员郭建光都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戏里的反派人物也一点不脸谱化,心狠手辣、阴险狡诈的忠救军教官刁德一,曾经打过鬼子、后来又走上投敌不归路的草包司令胡传奎都写得活灵活现。甚至连刘副官、天子九这些敌营头目喽罗虽着墨不多,也显得各有个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