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滨剧团是在筱文滨和他的夫人、著名沪剧艺人筱月珍创办的文月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月社曾经是申曲四大班社之一,当年办得相当兴旺。由于“八一三”事变,剧团纷纷停演。进入“孤岛”时期后,经济畸形发展,演出日益活跃。1938年9月筱文滨把文月社改名为文滨剧团,演出场子从游乐场往专业剧场的方向发展。文滨剧团成立初期先后进恩派亚、小皇后、新都和大中华等专业剧场演出。这些剧场大多设备条件较好,有的夏天还有冷气开放。申曲演出从此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逐渐向剧场艺术靠拢。剧团最初演出的《碧桃庵产子》《白艳冰雪地产子》和《冰娘惨史》都相当轰动,特别是《冰娘惨史》情节曲折,有一点机关布景,创造了“飞尸告状”的效果。再加上筱月珍在戏里有大段的唱工,声情并茂、余音绕梁,观众屏声静气,全神贯注,连嗑瓜子的声音也一点听不到。有一次吊“飞尸”的钢丝突然断裂,筱月珍被甩在台上,痛得钻心。但她仍坚持伏着唱完全剧,观众看了十分感动,报以热烈掌声。
根据老舍同名小说改编的《骆驼祥子》(邵滨孙、石筱英饰祥子、虎妞)
初战告捷,使筱文滨十分兴奋,他雄心勃勃,要把文滨剧团办成上海第一流的表演团体。为此他首先壮大演员阵容,抱定宗旨广收名流,不搞清一色的独家流派。1939年夏,王筱新、王雅琴的新雅社在东方第二书场演出,由于人员波动准备散社。筱文滨闻讯赶去与王筱新商议,经双方同意,新雅社并入文滨剧团,扮相秀丽、唱腔幽雅、蜚声剧坛、曾被观众选为申曲皇后的王雅琴成为文滨剧团的主要台柱,这使文滨剧团的实力大大增强。王雅琴和筱文滨首次搭档演出的《碧玉簪》一炮走红,奠定了两人日后长期合作的基础。(www.xing528.com)
筱文滨不仅关注当时像王雅琴那样如日中天的当红明星,而且把目光投向开始崭露头角的青年演员,提携和造就了申曲舞台的一批又一批新人。他的学生邵滨孙一直得到他的青睐,在文滨剧团创办之初挑起了大梁。王盘声虽不是他收的学生,但他一视同仁,很早就对王盘声十分欣赏,不断加以点拨。正是在他的影响下,王盘声逐渐走红,成为沪剧一代名家。袁滨忠是筱文滨收的关山门弟子,筱文滨慧眼识英才,及时发现了袁滨忠的潜力,打破陈规,未满师就放他去爱华沪剧团,使他得到更多的历练,日后得到更大的发展。这三位青年演员都对筱文滨怀有很深的感情,都十分热爱筱文滨创造的文派艺术,并在文派艺术的基础上,分别创造了风格迥异的邵派、王派和袁派艺术。
筱文滨虚怀若谷,爱才如渴,使文滨剧团产生了很强的凝聚力。当时申曲界的名角响档都以加盟文滨剧团为荣,丁是娥、凌爱珍、石筱英、杨飞飞、顾月珍、汪秀英、赵春芳、解洪元、筱爱琴和丁国斌等先后聚集到文滨剧团旗下,再加上原有的筱文滨、筱月珍、王雅琴、邵滨孙、小筱月珍、王盘声、杨月英和陈阿东等,文滨剧团名角荟萃、人才济济、盛极一时,被称为“水泊梁山”,拥有108将。其实文滨剧团全盛时期演职人员进进出出处于流动状态,但基本阵容超过220人,成为申曲界人员最多、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名副其实的“托拉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