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施家班与施派艺术:走向流行的道路

施家班与施派艺术:走向流行的道路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27年,施春轩和风头正健的申曲女艺人尤文英结婚,尤文英婚后改名施文韵,两人组建春韵社。施春轩艺事日进,影响越来越大,1929年在先施乐园演出时,他把春韵社改名为施家班,自任班主,这个表演团体成为当时对观众最具号召力的著名申曲班社之一。在施春轩的倡导下,弹词戏逐渐走红申曲舞台,各家班社争相竞演,一时蔚然成风。在长期的演出实践中,施春轩逐渐创立了自己风格独特、个性鲜明的艺术流派,人们称为施派。《唐伯虎点秋香》

施家班与施派艺术:走向流行的道路

1927年,施春轩和风头正健的申曲女艺人尤文英结婚,尤文英婚后改名施文韵,两人组建春韵社。他们请父亲施竹亭领衔,成员除妹妹施春娥外,还邀请夏福麟、张冬声等名角加盟,阵容整齐,首演于虹口新市场游戏场,深受观众欢迎,很快就打开了局面。施春轩艺事日进,影响越来越大,1929年在先施乐园演出时,他把春韵社改名为施家班,自任班主,这个表演团体成为当时对观众最具号召力的著名申曲班社之一。

施文韵

施春轩身处游艺场,面对诸多剧种的艺术竞争,深深感到原封不动地演老滩簧戏已不能满足观众的要求,立志进行改革,很早就打出了“改良申曲”的旗号;成立施家班时,又称呼自己演的戏为“东方歌剧”。他演的戏确实与众不同,老滩簧剧目被赋予连台本戏的新形式,而且采用幕表制的方法,给艺人充分发挥即兴创造的空间。所谓幕表制,就是把戏的内容按场次写在纸上,张贴于后台,演员各自据此表演,共同演绎一台大戏。一个《新庵堂相会》,他铺排翻新,在大世界整整演了八个夜场。戏中台词也作了较大改动。原来陈宰廷出场唱的“苏州府该管昆山城”,他却唱为“松江该管上海城”,还加了一句“老西门桥堍住登身”,观众自然反响热烈。施春轩还以同样的方式,把人们熟悉的很多长篇评弹搬上申曲舞台。他经常演出的有《珍珠塔》《杨乃武》《描金凤》《双珠凤》《玉蜻蜓》《白罗山》《顾鼎臣》《落金扇》和《秦雪梅》等,观众把这类剧目称为弹词戏。在施春轩的倡导下,弹词戏逐渐走红申曲舞台,各家班社争相竞演,一时蔚然成风。

在长期的演出实践中,施春轩逐渐创立了自己风格独特、个性鲜明的艺术流派,人们称为施派。他的施派唱腔源于伯父施兰亭,又根据自身条件有很大发展。演唱讲究字正腔圆、刚柔相济、节奏明快,白工注重抑扬顿挫、字字清晰、声声入耳。相比以糯见长的文派唱腔,施派唱腔似乎更强调清脆爽朗。很多观众喜爱施派唱腔,认为听施春轩的唱像吃檀香橄榄,刮辣松脆,越吃越有味道。(www.xing528.com)

更难得的是施春轩戏路宽广,不仅小生、老生演来出色,丑角戏的功夫也很深,演苦戏催人泪下,演喜剧又让观众笑痛肚皮,一直被同行誉为全才。他善于揭示不同阶层人物的不同个性,陆雅臣赌输回家的戏,历来的演法都是在这个人物腰里束一根草绳,以显示他的穷愁潦倒。施春轩表演时却从来不束草绳,他说陆雅臣是大户人家出身,再穷也不肯丢这个面子。戏里原来有句唱,“稻柴园里簌生能”,意思是陆雅臣在稻草窝中躺了一夜。施春轩认为有损人物,弃之不用,改唱“那旁来了陆雅臣”,同时摆出一副傲慢架势,让人看到破长衫里陆大少爷昔日的气派。接着他以在妻子面前的颐指气使,把这个色厉内荏的败家子的形象刻画得逼真鲜活,惟妙惟肖。

《唐伯虎点秋香》(施春轩、施文韵和杨月英主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