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襄河道坠子大本书创作与演唱:丰富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襄河道坠子大本书创作与演唱:丰富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襄河道坠子的作者和艺人不仅在理论上重视刻画人物形象,在艺术实践中,他们也努力探寻并运用刻画人物形象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手法。而艺人也借下扣子的手法,在受众的心目中,强化了对人物形象刻画的力度。襄河道坠子的作者和艺人,在其作品中,对关键人物的重要行为的描述,十分注重细小的环节和情节。

襄河道坠子大本书创作与演唱:丰富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襄河道坠子的作者和艺人不仅在理论上重视刻画人物形象,在艺术实践中,他们也努力探寻并运用刻画人物形象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手法。这里略举几例加以说明。

首先,在他们演唱的书中,人物的第一次出场大多得到精心设计,因而在受众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第一次出场,是人物跟受众的第一次接触,给受众留下强烈的最初印象,对人物的刻画起到重要作用。

如《海瑞》中,九头鸟张昆是在海瑞遇难的生死关头出场的,第一次出场就打败了敌手,救下了海瑞,表现了他对海瑞的崇敬之意,愿为海瑞赴汤蹈火的志向,更有救海瑞于各种阴谋陷阱、危险绝地的能力。而人物以后的行为表现顺延并发展这个印象,不断强化,就使这个人物形象在受众心目中立了起来。或者用反差对比法,人物出场给受众的最初印象与其以后的行为决然相反,造成强烈的反差,给受众留下强烈的心理刺激。如同一部书中的小喜童,他的第一次出场,是奉了严嵩之命去刺杀海瑞。受众的第一印象,他是严嵩的人,是个实施暗杀的杀手。他越卖力,受众越恨他。可他刺杀未成,反而被捉,更没想到海瑞竟会释放了他,使他对海瑞的看法有了些疑问。回到家里,他母亲又给他讲明了他家的苦难遭遇,知道了严嵩是一个让人痛恨的奸贼贪官;海瑞是一位世人尊敬的忠臣,清官,于是他就弃暗投明,去投了海瑞,成了海瑞的忠诚的贴身保镖。杀手与贴身保镖的形象转换,形成强烈的反差。在强烈的反差中,给受众留下关于这个人物的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再一个就是在人物命运突变的转折关头,极反常的情势下出场。如《第九个犯人》的王建君出场就是这样。他在深夜被关进监狱,而他却极反常地大吵大闹,要见监狱长。这不仅引起在押的土匪、汉奸、逃兵的疑惑,更激起书场中受众的极大好奇心。很自然地,王建君一下便成了受众关注的焦点。急切地要知道他是什么人?为什么关进监狱?竟然敢在监狱里大吵大闹?后果会怎么样?随着一系列疑问的解答,王建君的形象便深深印在受众的心里了。在《秋风野草》里,主人公陈守一的第一次出场,是在一个善男信女们朝拜武当真武大帝的热闹日子里,突然开进大批兵勇,慌乱中,人们看到这批兵勇却只是抓了陈守一和他的母亲、媳妇,而他的十二三岁的儿子却不知去向。也是留下一串疑问,激起书场受众的极大好奇心。同样,随着一系列疑问的解答,陈守一是什么样的人,为什么官府只抓他一家人,他的命运会是什么样的走向,他的儿子的命运又会遇到什么样的坎坷,都会在受众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可见,人物第一次出场的设计,关乎书中情节线的走向,更关乎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抓住了这个“第一次”,不光使书场受众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地受到引领,而且能把书场受众的关注点,集中到探究出场人物的形象方面、命运走向方面,收到“提闸放水”的效果。

其次,襄河道流派的艺人们善于运用扣子,特别钟情于在人物命运的转折点上下扣子,使受众在他们所同情、所敬佩、所特别关注的人物遇到劫难时,设计个扣子,使受众心目中“好人得好报”的强烈愿望受挫,打破人物形象的圆满性。这样扣子的作用就不仅仅是吸引受众,留住受众,而且具有了强化受众对人物形象、人物命运关注度的作用。襄河道流派代表人物郝桂萍,一次在襄阳东门外茶馆演唱《海瑞》,书没唱完,可与茶馆的合同到期,要转到西门外的茶馆去唱。在走之前的最后告别一场,她唱到海瑞遇难,命悬一线,九头鸟张昆闻讯去救,可因为专注于救海瑞,不幸落入一口井中,在这生死未卜的紧急关口,下了一个扣子就转场。没想到东门外的书客竟也穿城追到西门外茶馆去,要求接着唱。因为他们在这之前,对海瑞、张昆两个人物的人品、作为,都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与这两个人物有强烈的共鸣。担心张昆的生死,更牵挂海瑞的生死。可以说,受众在这一刻完全融入故事中,融入海瑞和张昆命运的坎坷跌宕中。而艺人也借下扣子的手法,在受众的心目中,强化了对人物形象刻画的力度。也是郝桂萍,于1963年春,在老河口市“七七茶社”唱《海瑞》,唱到一半,团内有事招回,直到第二年5月,才又到老河口演出。这次,是笔者亲自写的海报,说“接着去年唱《海瑞》”。老听(观)众几乎都来了,议论说“黑妮(襄阳话念lia,意为娃儿,是书客对郝桂萍的昵称)害死人,叫我们一年都牵肠挂肚!”这个“牵肠挂肚”说明,受众对他们所赞赏和推崇的人物命运走向的强烈关注,这种强烈的对人物命运走向的关注,使他们产生了一种焦灼的期待感、一种继续探究的欲望,自然就强化了人物形象在其心目中的印象,并使之保留了一年之久。这个“一个扣子扣一年”的佳话,在襄阳曲艺界流传至今,说明襄河道艺人运用人物命运的跌宕来设计扣子的手法和能力,更凸显了他们运用扣子来强化人物形象的特色。

襄河道坠子的作者和艺人还特别注重运用细节描绘和心理刻画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先说细节描绘。

襄河道坠子的作者和艺人,在其作品中,对关键人物的重要行为的描述,十分注重细小的环节和情节。行为前的动机,行为进行中的时间、空间位置,行为所涉及的其他人和物,都要交代得清清楚楚。比如《第九个犯人》第一回中,说王建君和十几位难友一起,被日本鬼子捆成一串儿推下海河而被急流卷入水底,在生死关头,他身后那位不知姓名的战友帮他咬开绳索助他脱险。他打算再去救那位战友,自己却被水冲走三丈开外,再顶水上,上不去,只好顺水漂流

漂到一片芦苇边儿上了岸,稍微缓过一口气儿,天就亮了。在芦苇丛中找了几个野鸭蛋生吃了,又捡了根柳木棍儿拄着上路了。一路上,躲着敌人,白天走,夜里走,走累了歇歇,歇过了再走。过河帮人家撑篙,为的是不交船钱;上坡帮人家推车,凭力气换口饭吃。能碰上个山枣野桃树,就装一肚子两口袋;能掏个老鸹喜鹊窝,就糊泥巴架火烧打打牙祭。也不知走了多长时间,反正随手带的那根柳木棍儿,那是由青变黄,由黄变白,由白变黑,由黑放亮。拄地的那一头磨短了一截儿;手捏的那一头磨细了一圈儿,这才来到太行山区平山县,找到了在延安同过学、在敌占区并肩战斗过的老战友周琦桂,接上了关系。

以上文学完全摒弃了传统大书中“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一路无话”的老套子。用一连串的细节,充分展示了王建君历尽艰辛,终于回到根据地,接上关系的复杂过程,表现了他认准目标,不畏艰险,不屈不挠的韧性,和他战胜困难的能力。接着说王建君心里高兴——

(唱)柳叶儿绿葱葱,/菜花儿一蓬蓬。/喜鹊儿叽叽喳喳叫,/蜜蜂儿嗡嗡嗡。/王建君回到边区心里那个乐融融啊,/满面都是春风。/看见了领章帽徽一阵儿热烘烘,/看见了镰刀锤头大红旗泪水洒前胸。/打上了灰布裹腿走路多带劲儿,/穿上那个拥军布鞋抬腿就一阵风。/没事儿了就爱在那村头儿上站,/就爱看咱边区欣欣向荣。/嗨!一路上翻过了多少座山,/哪一座也比不上咱边区的青山青。/一路上跨过了多少道水,/哪条水也没有咱边区的水多情。/青山青,水多情,激动着王建君,/也不知道是个啥滋味儿打心眼里往外冲啊,/冲得他脸儿红,/一个劲儿地把歌哼,咿呀嗨嗨,呼儿嗨嗨,/那自编的野腔野调儿实在那个中听。/他走也唱来坐也唱,/三十多岁的男子汉还像个娃娃兵。/人问他为了啥这么高兴,/他言说:“吃奶的孩子见了娘,没事儿也笑三声!”

这又是一串儿细节。它十分细腻地刻画出王建君从日本人的监狱回到根据地后的心情,生动地表现出了他热爱根据地的山水,根据地的人民,视根据地为亲娘的精神面貌,以及他阳光、开朗、率真的性格特征。

再看《秋风野草》第二回“野庙秋风”中的一段,说的是武孝儒得罪了上司,丢了县令的乌纱帽,把所有搜刮来的财产消耗尽,还是被关进了监狱。大老婆上吊,小妾也跟人跑了,好不容易出了监狱,四处告艰难、打秋风,凑了点银两,找了位有脸面的人,为自己写了一封“荐书”,想借这封“荐书”的力,再打节节,攀高枝,爬梯子,到官场去谋求一个位置。没想到却被土匪打劫,“荐书”也被土匪劫去,最后被土匪捆在一个破庙里,在求生不能、求死不得之际,无意碰上过去的同窗陈守一游学回家赶夜路,把他救下。让他吃饱喝足,并许诺等天亮之后,带他回家暂住一时。这里出现两组重要的细节。一组是——

陈守一哈哈一笑“嗨!你我之间不必客气。天也快亮了,咱们眯眯眼再上路吧!”

陈守一说着,把包袱包好……转身朝柱头上一靠,眼睛就闭上了。他心里没事,不多时便轻轻打起了呼噜。

武孝儒不行,他睡不着……(www.xing528.com)

另一组是武孝儒胡思乱想了一阵,突然想到陈守一因为写一部书,把秀才顶子也弄掉了,刚才看到他包袱里有厚厚的一叠,不知是不是那书稿,就——

……随手打开了陈守一的包袱,吔!果然不错,《百艺笔谈》,嗬!不少哩……26卷哪!一本本地翻。第一卷:农商渔猎(上)……第三卷:气候水土……第八卷:竹木工艺……嗨!卖了房子地,丢了秀才顶子就为写这?有啥用?能光宗耀祖?能名垂后世?有那些银子,买个七品县令不在话下。书呆子啊!可笑!可叹!看看,看里面写的啥?翻开竹木工艺这一本的头一面,看了几行,眼睛定住了。咦!我的守一年兄啊!你咋这么大意啊!这四个字能这样写吗?各位,哪四个字?就是编织竹器,要把竹子破成“篾青篾黄”。不错,肯定是笔误。可一听就听成了“灭大清”“灭皇上”啊……传出去了,你说都说不清楚啊!弄不好就是个满门抄斩,株连九族。得改改!嗯——只把“篾”字改成“竹”字就行了。嗯!“祝清祝皇”,多好!想到这儿,伸手就去推陈守一,要喊醒他,给他说说。可那手刚刚挨着陈守一的肩膀,还没发力,没使劲儿,他又缩回来了。这时候你再看武孝儒,那手指尖儿微微地抖起来了,眼睛闪闪放光了,出气儿进气儿都呼哧呼哧不匀静了。这是为啥?各位,武孝儒突然回过了味儿。这四个字能杀人,可也能铺路哇!只要把它朝均州衙门里一递,就能惊动湖广总督,说不定还能玩到乾隆爷的龙书案上,弄好了,说不定能混上个知州知府当当!这比丢的那封推荐信可强多了!想到这儿,转脸瞄瞄陈守一,好!一点都没惊动。赶紧把竹木工艺这一卷贴身藏好,把另外25本包进了包袱,照原样包好,这才闭上眼,假装睡去。不一会儿,就听外面吭吭一阵毛驴叫。那天,也就快亮了。

这两组细节的第一组比较单纯,表现陈守一乐于助人,以及善良磊落,对人不设防的品质。其中把包袱随手一放的细节非常重要,不光恰如其分地刻画了陈守一的磊落善良,对人不设防的形象,还预示出将要一百八十度地改变陈守一命运的作用。襄河道艺人在演唱的时候,运用语气和语言节奏的变化,特别强调了这一点,强化了这一细节的作用。第二组相对比较复杂些。它借武孝儒对陈守一毁家著书的不理解,反衬陈守一远离官场,追求高洁人生的精神面貌,正面表现了武孝儒恩将仇报奸狡险恶的阴暗心理。特别是“篾青篾黄”和“竹青竹黄”的细节,既对陈守一的草莽做派和武孝儒的官场心理划出了一条清晰的界限,也是全本书悲剧构成的关键所在,凸显出文字狱的荒唐与可恨。而武孝儒指尖发抖等细节,则形象地展现出他一闪的善念被恶邪的本质所淹没的心理过程,体现出他为了向上爬而不顾一切的个性特征,入木三分地刻画了这个人物的形象。

再说心理刻画。

襄河道坠子作品里,很多细节描绘就是心理刻画,像王建君回到根据地后的一些细节描绘;武孝儒手指尖抖动及呼吸变化的细节,其实就是心理刻画。这里要特别提出的是,除了这些一般的心理刻画外,还有些更突出、更集中的心理刻画。襄河道的作者和艺人多采用一种独特的手法,即托物寄兴,借形描心,把心理活动外化的手法。如《第九个犯人》第二回中,有一个关于“小烟袋”的描绘——

咱们这位周科长,过去要是碰到不舒心的事儿,他那个小旱烟袋儿就不会熄火。那是一锅儿接一锅儿,一锅儿连一锅儿。屋子里的烟子半天不散。烟锅子烧得能烫死一窝麻雀。今天怪,一晚上,只把那个旱烟袋拿在手里,盘过来摸过去,就是不装烟不点火。开始,小赵还以为没有烟丝儿了。仔细一看,烟袋杆儿上吊的那个麂子皮烟荷包鼓鼓囊囊的,烟丝儿不少。按他的烟瘾,熬个通宵也够吸。可为啥光摸不吸呢?怪!真怪!怪得出奇!

这是借小烟袋透露出周琦桂有心事,运用对其外在形体的描写,托物起兴,借形探心,揭示其心里的不安。再看——

他自己却又拿着那个旱烟袋,走到窗前,定在那儿不动了。/(唱)夜空里传来了阵阵松涛,/野花儿淡淡的清香顺风飘。/草虫儿吱吱溜溜轻轻地叫,/白云儿绕着那明月分外娇。/(贯口)那松涛、野花儿、草虫、清风、明月、白云把咱们的边区装点得多美好,/这个周琦桂,这么美的夜晚你心烦躁,不欣赏美景也不睡觉,你捧着摸着盯着看着那个烟袋杆儿,为的哪条?/莫非是这旱烟袋把往事勾起,/莫非是这个旱烟袋惹你心焦?/嗨!说起来这玩艺儿实在没啥好,/四寸半的紫竹烟杆儿麂子皮的烟荷包。/白铜烟锅薄薄俏俏刚比樱桃大,/玉石烟嘴儿有个裂纹儿还不敢随便敲。/就这样的破烟袋该有啥奥妙?/随便哪个荒货摊儿上一买都是一大包。/盘过来摸过去到底为了啥?/总不能说为了它站个通宵。/(夹白)各位!(接唱)休言讲这烟袋又破又旧,/你朝那紫竹杆儿上仔细来瞧。/紫竹杆儿上堂堂正正刻了八个字,/八个字把这破烟袋一抬万丈高。/八个字万两黄金买不到,/(贯口)这八个字,任凭你浓烟熏、烈火烧、雷电打、暴雨浇,再埋到乱泥坑里沤八年,它照样放光毫。/周琦桂就为它心情激动,/周琦桂就为它苦熬通宵。你要问上面刻的八个什么字,/耐心等待下回分解千万别心焦。

这一组细节是述说者站在受众的地位,代表受众来猜测周琦桂的心思。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强化那个旱烟袋的地位,提起受众的注意,设下一个小小的“扣”,吊足受众的胃口,好引起下文——

原来两年前,周琦桂和王建君都被日本人抓去,关在一个监狱里。不用说,那是受尽了酷刑。同监的一位难友在牺牲前,把自己使用了多年的小旱烟袋送给了王建君。一天放风,王建君在院子里捡了一块破玻璃片儿,就用这破玻璃片儿在烟袋杆儿上刻下了八个字,“大节不朽,壮志难移”。他用这八个字来歌颂这位烈士的高贵品质,也用这八个字来鞭策自己,表达自己要踏着烈士的血迹前进的决心。不多久,组织上决定里应外合,武装越狱。王建君主动要求,担任了掩护战友的任务。这个任务极端危险,十有八九出不去。所以,越狱前他把这个刻有“大节不朽,壮志难移”八个字的烟袋送给了周琦桂。在那生离死别之际,周琦桂望着平静坦然的战友,百感交集。接过了旱烟袋,嗓子里发硬,啥也说不出来。第二天越狱成功,王建君也活着出来了。两个人一起被送到根据地治疗刑伤。周琦桂伤重,不能重返敌后,留下了。王建君仍回敌占区工作。分手之时,周琦桂拿出烟袋,俩人一替一锅,抽了大半夜。那一分手,两年不见,今天突然通知说王建君是叛徒,他怎么也不能相信。可是上级的命令又必须执行,怎么办?他感到为难。不由得一阵儿烦躁,一阵儿愁闷,实在不能入睡,捧着个烟袋站在窗前。咳!一站就是个通宵啊!

这一组细节其实已经说清楚了周琦桂内心纠结的原因,但襄河道坠子的作者认为还不够,还要用一组细节,把他的内心纠结宣泄出来,用摸得着、看得见的景和物,表现他摸不着、看不见的心理活动——

(唱)一杆烟袋拿在手,/两眼定定地望远方。/三更的月亮枝头上挂,/四野空空夜茫茫。/五月的山区天气冷,/六神不安夜更凉。/七星啊北斗你们来作证,/八百里太行你来论短长。/九个春秋王建君出生入死受考验,/十多年来他把党看成亲爹娘。/十多年党叫干啥就干啥,/九十九道生死关头无彷徨。/到今天,八路的监狱八路坐,/七张嘴也说不清这道理一桩。/这才是,/六月里下大雪,/五月里降寒霜。/四季错了位,/三星也无光。/两扇牢门分敌我,/一杆烟袋也辩不清这个大冤枉。/周琦桂就这样前思后想,/转眼间半天的朝霞映东墙。

通过以上几例,足以看出襄河道坠子的代表作品善于把心理描写形象化,托物寄兴,借形描心,把心理活动外化,使其所表现的人物犹如站在受众面前,似乎能看得见,摸得着,闻其声,感其心,避免了传统大书惯常使用的“某某心里想……”“心中暗思忖……”等单调、冗长、沉闷、乏味的叙述性解说。以四两拨千斤的手法,表现人物复杂的内心纠结,形成了襄河道坠子的一种特有的风格。

当然,细节所承载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可以让故事情节更显真实,可以把人物刻画得更加细腻、生动、形象,在曲艺作品中还有深埋伏线、另辟幽径、制造悬念、营造扣子等作用。一个艺术品种,在其发展过程中,对细节的重视和运用的程度,应该是其由粗犷走向细腻的重要标志之一。与该文艺形式所在地的地域文化,包括其传统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的背景有密切的关系。襄河道坠子有了一线贯穿的故事框架,再融会大量细节刻画人物形象,刻画人物心理活动,使情节走向跌宕起伏,使人物心理曲折多姿,也正是襄河道融会南北文化的体现,是粗犷与细腻结合、阳刚与阴柔相济的文化特征的反映,是襄河道受众细腻的审美趣味长期作用的结果,也是河南坠子发展过程的必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