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牛皮灯影子:流行于全国的秦腔皮影戏解析

牛皮灯影子:流行于全国的秦腔皮影戏解析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唱牛皮灯影子”是固原人对流行于全国,特别是流行于北方地区的皮影戏的称谓。“唱牛皮灯影子”一词,浅显、贴切、通俗,完整地揭示了皮影戏从表现形式、表现手法到制作材料的全部内容。秦腔戏剧演唱同民间工艺美术审美的结合,是唱牛皮灯影子的魅力所在,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有一副戏箱子,是唱牛皮灯影子的首要条件。

牛皮灯影子:流行于全国的秦腔皮影戏解析

“唱牛皮灯影子”是固原人对流行于全国,特别是流行于北方地区的皮影戏的称谓。一个“唱”字,表达了皮影戏的表现形式是戏剧;“牛皮”二字,道破了皮影的制作材料;“灯影子”三字,告诉人们皮影戏的表现手法。“唱牛皮灯影子”一词,浅显、贴切、通俗,完整地揭示了皮影戏从表现形式、表现手法到制作材料的全部内容。

唱牛皮灯影子是流行在固原城乡的古老民间文化娱乐活动形式。它是以工艺美术为表现手法的戏剧表演,融民间艺术、戏剧演唱、故事渲染于一身,演唱与地方语言相通的秦腔曲调,内容多含有教育意义,富有浓厚的地方特色。秦腔戏剧演唱同民间工艺美术审美的结合,是唱牛皮灯影子的魅力所在,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每逢春节、农闲,村里都要唱牛皮灯影子,大人小孩喜笑颜开,心里美滋滋地陶醉在独特的艺术享受之中。

唱牛皮灯影子,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戏箱子,包括亮子、身子、头像、景物之类的皮影子;二是乐器,包括大鼓、板鼓、檀板、梆子、镲镲、小钹、勾锣、小锣、板胡、二胡笛子唢呐等;三是唱角,含生、丑、净、旦各行当。

有一副戏箱子,是唱牛皮灯影子的首要条件。亮子是用来现影子的设备。一般用硬木制作成2米×1米的长方形木框,框中用白纸绷糊。过去讲究用白山纸,页子小,用6—8张纸粘起来糊在框中。后来用白有光纸糊,没抹痕,现影更加清晰。加上一盏大清油灯或者瓦数大的电灯泡,便成为牛皮灯影子的载体。身子,是戏剧人物的躯体造型。一副戏箱子要有60—80个身子。其中龙4个,是皇帝一类人物的装束;蟒8个,是文武大臣一类的人物装束;男靠8个,女靠8个,是元帅武将类人物的装束;男女软衣12个;丑角4个;兵卒8个;侍从8个;杂软8—20个。有了这些身子,演唱一般本戏就能倒腾过来。头像数量比较多,一般120—160个。大体分普通型和特种型两类。普通型如皇冠脸谱、相冠各脸谱、将冠各脸谱、软冠各脸谱、兵卒各脸谱、侍从各脸谱,以及小生、须生、老生、花旦、正旦、老旦、妖旦、丑角等,均可以通用。特种型就是只能专用的头像,如玉皇大帝、包文正、赵匡胤、关云长、诸葛亮孙悟空白娘子、十殿阎君、杨八郎等特殊人物头像是专用的。所以,头像多才能演唱各种剧目。景物、道具有金銮宝殿、寺庙亭阁、鱼池花卉、假山奇石、树木拱桥,以及皇宫金殿、武将坐帐、民间居所等不同场景所用的不同桌凳、床具、书架、日月云虹,还有龙虎狮马、牛羊猪狗、鱼鳖海怪等动物造型。其他如刀枪剑戟、拐杖马鞭、监牢刑具和象征性道具等。

戏箱子是非常精美的民间工艺美术品。一副戏箱子要用4张牛犊皮为原料制作。先将牛皮浸泡脱毛,削去肉层,剩约1毫米厚,绷展晾干,呈挺直并半透明状,然后勾画出景物、人体、头像图形,再经过精细雕刻,按花纹涂染颜色,丝线穿连,用铁丝竹棍勾挑。一个皮影人物要用头、胸、手、小臂、大臂、腰、腿等11个部件组成。需要活动的关节部位用光滑耐磨的丝线穿连,3根竹棍挑在肩背和两手上,耍线子的艺人挑起来,在亮子上可以做走、坐、跪、比画、拉手、打仗格斗、骑马、驾云等各种动作,活动自如,形象逼真。特别是打仗时,将竹木做的刀枪剑戟,穿在影子的右手铁环内,舞动起来,如有武艺在身。皮影的雕刻工艺的精细,令人咋舌。身子穿起来一般33厘米左右高,头像直径约6厘米,要雕出五彩斑斓的皇冠,琳琅华贵的凤冠,插花展翅的纱帽,珠花金簪的发髻,显出戏装行头图形。身上的龙袍蟒靠,要刻出海水朝阳、盘丝龙凤、玉带旌旗等花饰。长衫软裙要刻出各种花边花卉鸟兽图案。许多花纹像棉线般细微,非常精巧。

刻制皮影戏的民间艺人,对戏剧人物的服装行头有较丰富的知识和全面的理解,把衣冠上的装饰花纹比较真实确切地反映出来,称得上是身怀绝技的行家里手。尤其是特殊人物造型,更要突出其脸谱形象及性格特点。如包文正长须黑脸、额头半月;关云长赤面三须、双目半睁;阎王小鬼红须赤发,龇牙咧嘴;孙悟空桃脸猴腮、火眼金睛。有时为一个角色的造型,在眼、鼻、嘴、耳、发、须各部位反复勾画、仔细琢磨,才能使人物衣冠贴切,眉目传神。

唱牛皮灯影子最适合在农村流动演唱。

第一,是规模小,人员少。一个戏班子一般只有5—7人组成。其中耍线子把式,打板子,拉板胡、二胡,打梆子锣鼓,吹笛子唢呐各1人。这些人都得根据戏曲需要兼唱不同角色,有时一个人兼唱几个角色。一人多艺,手做嘴唱,可生可旦,耍、打、拉、弹、唱,每人都会两样。舞台演出需要五六十人才能唱的大本戏,唱牛皮灯影子五七人就闹腾得热火朝天,车行马转。

戏班中,线子操作者是精练的艺人,技术要求高,难度大,懂戏也最多,兼唱主角,一般是戏班的班主。表演时先在亮子上摆放好布景、道具,并用安有针的竹棍子顶稳,然后挑身子出场,用竹棍子拨动人物做提袍甩袖、走立跪坐、摆驾亮相、乐怒悲泪等多种姿势。特别是两军交战场面,两只手要抓8个兵卒在亮子上舞动。交战双方主将,两手各执1人,表现出挥刀舞枪、死伤逃追等不同动作。整个戏的情节环境,要由耍线子艺人精练操作来体现。(www.xing528.com)

第二,演出场地简陋,不用搭台,只需避风防冻,能容纳百十位观众就能表演。在农村,寺庙、庭院、打麦场、大窑洞,搭起4—6平方米三面墙一面敞的小棚子,砌1米左右高的土台,架上亮子,戏班在里面演唱,观众在外面看。山区有大窑洞,在窑垴摆上桌子,架上亮子,观众在窑洞前半截席地而坐,既避风保暖,又聚声收光,图影清晰,唱牛皮灯影子最好。

第三,唱牛皮灯影子班子小、箱子轻,易流动,费用低,戏价自然就便宜,一般村庄、农民个人都能请得起。戏班子在招揽生意时很有趣,班头儿衣领口别着皮影身子,在集市上转悠。谁家想唱,一看领口别的影人儿,就知道是戏班子。

唱牛皮灯影子表现内容十分广泛,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神仙鬼怪、动物花鸟、宫殿楼阁、室内装饰、天体星辰、水火风云,无一不能。所以,在剧目上,优秀的秦腔戏剧都能唱。一般戏班子,能唱二三十本戏,有《铡美案》《闯宫抱斗》《五典坡》《二进宫》《西厢记》《周仁回府》《郭暧拜寿》等。尤其擅长演唱神话故事戏,云里来,雾里去,动物变人,改头换面。有时还用一种惊险场景,叫暗灯。即突然将灯熄灭,点燃卷着香末子的软纸,吹出火苗火渣子,几分钟后,再点燃灯,亮子上场景全变了,用以表现梦境、回忆的转场或从阳间到阴间的变化。

唱牛皮灯影子十分注重唱功。中老年人懂戏,看唱牛皮灯影子除了看皮影人物道具的精美雕刻工艺和耍线子技巧外,主要是听唱、一板板适合固原人口味的乱弹,听得人们摇头点脚,有滋有味,浑身舒坦。加上戏剧故事情节的表达,简而不俗,耐人品味。儿童看唱牛皮灯影子,着重看热闹,看布景花卉的优美,阴曹地府鬼神的离奇,兵戈交战的激烈,大嘴娃耍丑的可笑,不时发出阵阵憨笑,爱不眨眼。有的小孩子看唱完牛皮灯影子,回去用硬纸剪刻影娃子,在油灯下学着玩,影响十分广泛。

固原的牛皮灯影子戏广泛流行于清朝康熙年间,兴盛于民国时期至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六十年代。据史志记载,仅固原就有牛皮灯影子戏班数十个。比较有名的如冯静玉班、雷天寿班、陈俊德班、王振荣班、秦进贵班、班志清班,他们常年活跃在广大农村。1957年,甘肃省举行了一次木偶、皮影曲艺会演,固原皮影艺人冯静玉、雷天寿演出的《龙虎斗》,获得了演员一等奖;陈俊德获得了音乐二等奖。1963年,固原组队参加了宁夏全区皮影戏调演,演唱了自编新戏《蜡梅花》,得到了很好的评价。

农村电影的逐步普及,电视进入农户家庭,唱牛皮灯影子开始走向低谷,日渐衰落。20世纪80年代以来,外地皮影戏班偶尔来我地农村演出,这一古老的民间文化艺术活动有复苏迹象,值得褒赞,祝愿它再开新花。

(田庆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