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现科学的发展观
地理科学跨文理两大科学部类,以协调人地关系为主线,是最能全面综合地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学科,但过去在高校地理系科办学中体现得不够,这次改革在这方面有重大意义。
第一,以往地理系科的办学偏重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在改革开放前曾属于科学和教育的禁区,在改革开放后也属于薄弱环节。人地关系这一最能体现科学发展观的主题在专业培养方案中不够明确。新课程体系增加了人文地理以及协调人地关系的课程,大大充实了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教学内容。
第二,新方案运用科学发展观进行结构上的统筹调整:培养目标调整了理科人才与文理交融人才、操作层面人才与管理层面人才的关系;培养规格调整了学科知识与相关知识、方法与方法论、智育与德育的关系;课程设置调整了基础、专业基础、专业三大类课程之间的关系,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关系以及统修与选修课程的关系。
(二)提高人才培养的水平
地理系科办学历来存在人才培养水平不够高、理论不够深入、实践不够丰富等问题,毕业生从事具体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有困难。这次改革在这些方面有较大的突破。
第一,加强理论素质的培养,拓宽和夯实基础课程,使学生具备了深入研究理论的基础,如数学、文化、方法论课程的加强,哲学、政治经济学课程的改进,都能使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建立在比较扎实的理论和方法论基础上,可以增加和提升专业理论的内容和水平。
第二,加强方法技术素养的培养,新方案加强了计算机课程和实践类课程,尤其是完善了实践类课程体系。过去的课程实习主要是自然地理类课程的实习,现在增加了人文地理类课程和应用地理类课程的实习;过去专业综合实习很少,现在增加了不同专业方向的总和实习。另外,在这些实践课程中可以大量运用地理科学的新方法、新技术,提供学生动手、动脚、动脑、动口的机会。
(三)促进地理课程的建设(www.xing528.com)
培养方案的改革对地理科学专业的课程内容和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力地促进了课程的建设,提高了各门课程的质量,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基础课程内容加强针对性
基础课程虽然是各学科、各专业通用课程,但实践证明,其教学内容如果能考虑到专业特殊性而有所偏重,就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从地理科学的综合性、人地关系出发,哲学和政治经济学很有用处,可以从较高的层面阐明科学的人地观;数学课程内容可为地理科学的学习提供定量分析方法和数学模型。
2.专业基础课程内容加大更新力度
随着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提升,专业基础课程的内容要做较大力度的更新。地理信息类课程不能停留在技术层面,要以地理科学基本理论为指导,为地理科学研究所用;自然地理类课程不能各自为政,应加强自然要素之间的综合联系,充分利用、广泛开发丰富的地理课程资源,使其共同为自然地理环境的构成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服务;人文地理类课程既要加强自然地理基础,又要加强人文要素之间的联系,并且在理念上与时俱进。
3.实践课程加强实验室与实地相结合
不但自然地理类课程要加强实验室操作,人文地理类课程也要有实验室实践,包括地理信息系统实践课程在内,不能只依靠间接资料来进行室内计算机运作,而要到实地考察、思考和收集第一手资料。
地理学要通过基础教育来培养人们的地理学观念,努力提高一般人口的地理学能力,推动地理学的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培养和储存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变沉重的人口负担为人才资源优势是我国在21世纪迎接挑战,谋求国家富强与民族振兴的重要战略和重要举措。在这一战略背景下,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地理是21世纪人才必备的素养,各地都越来越重视地理教育,中学地理教育改革也开展得如火如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