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策略是指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之上,为实现地理教学目标而制订的教学实施的总体方案。地理教学策略的设计与创新,就是要以课程新理念为指导,以有效教学为核心,选择与设计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交往的、开放的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韵律和谐的地理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引领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策略。
(一)设计充满生命活力的地理教学策略
学生是教学认识的主体。如何发挥学生在地理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是地理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的重点。在地理教学中,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地理课堂活动,能极大地丰富教学过程的生动性、有效性。发挥学生在地理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就是要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地理教学策略,为学生而设计教学,体现为学生发展而教。充满生命活力的地理教学策略,在过程与方法上,要高度重视和充分引导学生参与多样化的学习,既包括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又包括合作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是学习地理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接受性学习中,地理知识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进行地理学习的心理机制是同化,学生是地理知识学习的接受者。接受性学习对于学习以地理事实、地理材料、地理名称、地理数据、地理分布、地理景观为内容的地理陈述性知识来说是一种有效学习。传统的地理教学也多运用接受性学习的教学策略,但不是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其弊端是灌输—接受,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状态,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把地理知识、结论讲清楚,把学生作为接受知识的“容器”,要求学生完完全全地记下来。这种教学方法的学习有效性非常差。新课程要求将这种被动的接受性学习改变为积极的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正如奥苏贝尔所倡导的先行组织者教学模式,通过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学习等方式,促进新旧知识的同化,形成学生自己的认知结构,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合作式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班级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方式。地理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还应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合作式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交往意识、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新课程为开展合作式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充分利用。例如,初中地理教师在讲授“地区发展差异”时,可运用合作式学习方式,组织学生搜集能反映世界不同国家发展水平的资料,进行比较并开展讨论,通过板报、小报、宣讲等形式展示和交流;在讲授“乡土地理”,认识自然条件对家乡社会、经济、生态、文化、生活等诸方面的影响,了解家乡的生态环境状况、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时,可运用合作式学习,组织学生围绕家乡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开展地理调查,通过班级或小组讨论,就家乡某一方面的发展提出合理建议。又如,高中地理教师在讲授“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时,可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活动,进行对话,交流看法;教师在讲授“城乡规划”时,应提供有关资料,进行城乡规划的模拟练习,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分别提交规划方案,开展交流、评价。
探究式学习是指从课堂教学或现实生活中选择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以及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获得地理知识,促进地理技能、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的学习过程。例如,高中教师在讲授“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时,应以本地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变化为主题,开展探究式学习;讲授“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时,可联系本地实际,探究某一工业企业布局以及该企业原料供应与市场特点;在讲授有关天文观察、环境保护、土地利用、流域治理、灾害监测、地质考察、地貌形成与演化、“导游”体验、“购房选房”、乡土调查等内容时,可组织学生联系实际开展探究式学习。
(二)设计交往的、开放的地理教学策略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的本质是交往。地理课堂的教学过程,就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信息的过程。传统的教学把这种交往仅作为师传生受的过程。新课程的教学观要求把这种交往变革为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只有实现平等的对话,才能实现智慧的撞击,经验的共享,心灵的契合以及理性的升华。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是地理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间、学生间的信息交往,既包括地理需要、地理兴趣、地理知识、地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又包括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方面,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往,实现师生互动,在沟通与对话中实现师生共同发展。(www.xing528.com)
加强教材知识与生活世界的相互联系是设计开放的地理教学策略的基本途径。实际上,生活的世界中蕴藏着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地理教育资源。在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过程中,一旦教师将生活中的地理教育资源与地理教材知识相融通,学生就会感受到书本知识学习的意义与作用,有可能会深深意识到自己学习的责任和价值,就有可能增强自己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动机。地理课程中所涉及的饮食与地理、服饰与地理、住房与地理、出行与地理、商业与地理、城市与地理、民族与地理等知识,既是书本地理知识,又是生活中的地理。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书本的世界走向生活的世界,不但体现了教学过程的开放性,有利于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激发联想、生成创意。
(三)设计韵律和谐的地理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舞台,教学过程就是师生协奏曲。只有选择与设计韵律和谐的地理教学策略,才能奏出美妙的乐章。从时间进程看,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一般应有序幕、情境进入、展开、高潮和尾声等环节。情境的预演以及呈现材料、融入经验的体验是设计韵律和谐的教学过程的基本策略。情境的预演就是创设进入学习课题的环境氛围。例如,有的教师在讲“黄河”时,先播放有配乐的《黄河颂》,激起学生对母亲河的热爱和关注,这就是很好的预演策略。在地理教学中,许多教师有一种相同的感受,即观摩一节优秀的地理课是一种美的享受。好的地理课,韵律和谐,环环紧扣,行云流水,水乳交融,激情跌宕,师生共鸣。在教学过程中,亲和度强体现为教师的教学智慧和情感明显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度大体现为学生活动积极,发言踊跃;整合度高体现为学生地理能力培养、地理技能的掌握、地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融合在地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之中。
(四)选择与设计引领学生学会学习的地理教学策略
过程与方法是新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与设计引领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也是地理教学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学会,又要会学。学会,重在接受知识,积累知识,以提高解决当前问题的能力,是一种适应性的学习;会学,重在掌握方法,主动探求知识,目的在于发现新知识、新信息以及提出新问题,是一种创新性学习。方法是一种知识,而且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知识。
地理学习方法就是地理策略性知识。地理策略性知识既包括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领会和记忆策略,还包括一些辅助性策略,即学生为了维持学习活动的正常进行而采取的学习时间的计划和安排、学习过程的自我监控等策略。经历过程与记忆结论同样重要。实践说明,当要求学生对地理学习内容进行自由回忆时,善于学习的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类(编码)的策略对学习材料进行梳理,而有学习问题的学生往往继续机械重复学习内容。学习过程的编码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学习的策略。编码是学习中的信息流由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的重要过程,其策略是构建知识点间的联系方式。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类比法、比喻法、联想法、韵律法、情境法、质疑法、拓展法等方法都是很好的编码策略。记忆是有效识记、保持的过程,浓缩法、谐音法、图式法、联想法、表象法、口诀法等方法是记忆地理知识的有效方法。辅助性学习策略的使用与个体的元认知能力有关。元认知是指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认知,它一方面使个体了解自己信息加工的过程和能力,另一方面又使个体懂得如何采取措施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信息加工过程。地理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经常进行反思性学习,这是帮助学生掌握辅助性学习策略的基本途径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