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兴趣调控策略:如何创造欢乐课堂?

兴趣调控策略:如何创造欢乐课堂?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兴趣,是指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直接内在动力。这些以趣激疑、以趣激思的方法,可以把“死”课本变成“活”课堂,也可以将地理课堂教学的主动权牢牢地掌握在教师的有效调控范围内。(三)适时开展学生活动在开展课堂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动”“静”结合。学生大都有好奇、好胜的心理,在课堂上适时设计一些这样的活动,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兴趣调控策略:如何创造欢乐课堂?

所谓兴趣,是指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直接内在动力。当学生有学习兴趣时,其学习总是积极主动、乐此不疲的。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爱因斯坦也指出:“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

地理知识内容丰富多彩,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近及家乡,远及全球。如果教师能从不同角度启发、诱导,改革教法,挖掘教材内在的吸引力,提高课堂艺术,就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教师或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描述绚丽多姿的地理事物和现象;或采用直观手段,在学生面前展示无奇不有的大千世界;或创造地理意境,把学生带入“想象”的王国中探索。这些以趣激疑、以趣激思的方法,可以把“死”课本变成“活”课堂,也可以将地理课堂教学的主动权牢牢地掌握在教师的有效调控范围内。

(一)精心设计课堂引言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每节课运用多样的引言是抓住学生的关键。地理教师平时应注重收集一些与地理有关的素材。素材要恰当新颖,具有启发性、科学性、艺术性和趣味性。教师应善于利用情境教学法,巧妙地选择地理知识的结合点,用生动的描述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使学生进入最佳求知欲状态。以下是四种引言的设计方式。

第一,地理谜语式。由“容千山万水,纳五湖四海,藏中外名城,装绚丽多彩”猜一地理名词引入“地图”一课。

第二,地理诗歌式。在讲“天气与气候”时,引导学生背诵岑参的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然后提问:“这两句诗描述的是天气还是气候?”

第三,数字警醒式。在讲我国人口问题时,可用缓重低沉的声音朗诵一则材料:“2011年4月28日,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发布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登记(已上报户口)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7%下降0.5%。”数据表明,我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从而惊醒学生正确认识我国人口问题,引入新课。

第四,新闻报道式。在讲地震时,可播送新闻材料:“北京时间5月12日14时28分位于北纬31°东经103.4°的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7.8级强烈地震,到16日14时,汶川地震死亡22069人,受伤168669人,而与它相邻的北川县、德阳市、都江堰市、眉山市、茂县等直接死亡人数达到了21577人,与四川相邻的陕西、甘肃、河南等省死亡人数也达700人。在这次灾难中,有很多人失去了自己的亲人,而汶川等最严重的灾区余震时有发生,还有很多人在废墟下等待救援,学校和医院是受灾最重的地点……”这时,学生都迫切地想知道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地震有何特点、怎样才能及时预报地震。从而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总之,引言要“新巧”,即要有“新”意,又要“巧”妙入题,趣味盎然,这样才能引起学生极大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恰当采用电化教学(www.xing528.com)

传统教学的主要工具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个板擦,课堂教学的形式是单一的,内容是枯燥的。电化教学进入课堂后,打破了传统教育模式。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合理地运用幻灯、投影、电影电视、录音、录像、语言实验室、计算机等现代教育媒体,并与传统的教育媒体相结合,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妙趣横生的教学环境。这一环境所表现的图像和动画,彩色的变化及配音,具有形象性、生动性、趣味性和变化性,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能让学生通过听、视等多种感官对所学知识内容产生兴趣,从而将学习化抽象为具体、化被动为主动,提高学习效果。例如,在讲“印度”时,可播放电影《阿育王》中的舞蹈片段,让学生欣赏并感受印度的音乐与服饰文化,使学生如临其境,加深对印度民族文化的认识,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电化教学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并非用得越多效果就越好。在进行电化教学时,教师应把握好使用时机,正确处理好其与粉笔、黑板、普通教具、语言表达等传统教学手段的关系,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恰当地选用,使之成为启迪学生认知、思维的工具,而不是教学内容的展示工具。

(三)适时开展学生活动

在开展课堂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动”“静”结合。“动”应贯穿于教学课堂的始终,“静”是“动”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学生要在动脑想、动口说、动手做的过程中学习。无论是动口还是动手,都需要动脑,而动脑时可能表现为默然不动,呈现静态。如果整堂课只是单调地动口、动手或动脑容易使人疲劳,所以教师的调控应使课堂呈现动静交替出现的状态,即师生互动、师生互静、动静互衬。一节好的教学课好比是师生共同演出的优秀话剧,教师和学生轮流当主角,互为配角,师“动”则生“静”,生“动”则师“静”,在课堂上形成师生一体、“动”“静”互衬的和谐场面,做到“放”得开,“收”得拢。这种收放自如是一种境界,火候拿捏恰到好处是一种艺术,有利于学生保持愉快的情绪,提高学习质量。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笔者一直坚持组织、指导学生独立或合作参与“奇趣地理”课前3分钟知识演讲、“我的课堂我做主”和“我当小教师”等课堂活动;采用分组、随机或推荐等多种形式选取代表参加课堂知识竞赛;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撰写地理小短文、小片段;让有美术功底的学生绘环保漫画。学生大都有好奇、好胜的心理,在课堂上适时设计一些这样的活动,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课堂教学不要追求虚假繁荣,那种表面上花里胡哨、蹦蹦跳跳的课堂并不一定是现今教学追求的“活”。“活”与“乱”要区别开来,一般来说,“收不回”的就是“乱”,“收得拢”的才是“活”,收放自如才是真功夫

(四)大胆创新教学方式

大胆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喜闻乐见,加大课程本身吸引人的砝码。曾经一位专家谈到他在日本听了一节关于“空气”的课,教师让每位学生拿了一个塑料袋,然后让同学们一兜,这时教师就说:“同学们知道这里面装的是什么吗?空气!我们感觉不到它,但事实证明它确实存在!”然后和学生一块探讨,学生表现得争先恐后、积极踊跃。25分钟就结束了2课时的内容。

兴趣是非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自然就成为欢乐课堂真正的主人,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