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提升能力调控,打造魅力课堂

提升能力调控,打造魅力课堂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积极的思维能力多思是知识内化的必经之路,只有多思才能把读来的知识变为教师的能力。由于教学课堂变化性大,实施课堂调控的直接依据是课堂教案,所以教师必须夯实基础知识,精雕细琢,写好课堂教案。因此,对于有些“混乱”的课堂,教师除了树立适当的威信以外,还要有亲和的教态。这样,才能增强语言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样,才能解除学生的疲劳,活跃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升能力调控,打造魅力课堂

课堂调控要得法,还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钻研、归纳总结,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素质。一看教师是否有足够的知识素养,对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是否能如数家珍;二看教师对于整个课堂的驾驭能力;三看教师最基本的技能要求,如教师的板书、教师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师的体态神情。此外,一位品格高尚的教师往往在学生心中有很高的威望,如知错必改、明辨是非、体贴学生、讲究卫生、举止文明。这些看似与课堂教学并无关系或关系不大的因素,教师若注意到了就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较强的学习能力

“活到老,学到老”,教师一定要多学习、多看书,如教学杂志、教育理论著作、本专业期刊、经典文学作品。这些资料和书籍可以活跃思维、丰富语言,不断提高自己作为教师的教育教学的基本素质。“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得准备一桶水。”因此,教师在课外要通过广泛的阅读接受新信息,提升对学生个性、心理的认识水平,始终让自己有“一桶活水”。还应常常听别人的课,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就算其他学科与自己所任的学科关联性不大,也总有一些管理学生的方法可以借鉴,更何况如今也在提倡学科边缘化、学科间整合,正如梅兰芳所说的:“不听别人的戏,就演不了自己的戏。”

(二)积极的思维能力

多思是知识内化的必经之路,只有多思才能把读来的知识变为教师的能力。每个教师面对的学生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应用怎样的方式去启发、鼓励他们,这是对教法的思考。如何用思想去启迪、指导学生解题,是对学法的思考。此外,还有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媒体的思考等。教师的思维成果不仅可以丰富教师自己,还能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三)广博的专业知识能力

广读多思是大备课,大备课是小备课(即写教案)的前提,小备课是大备课的物化。由于教学课堂变化性大,实施课堂调控的直接依据是课堂教案,所以教师必须夯实基础知识,精雕细琢,写好课堂教案。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广博的专业知识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具体的专业知识为载体,良好的课堂调控既要遵循教案,又要不拘泥于教案,毕竟教案是死的,师生的思维是活的。因此,教师要审时度势,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把控,认真对待每一节课。

(四)良好的亲和力

教师与学生打成一片的同时会出现一些弊端,学生很容易将与教师相处的情绪带入课堂,如果这时教师的调控能力不够而任其发展,整个课堂就会显得过于“热闹”,就好比脱缰的野马拽都拽不回,也势必会影响教学进度、教学效率。因此,对于有些“混乱”的课堂,教师除了树立适当的威信以外,还要有亲和的教态。这里的教态是指除语言、行为之外的体态,包括面部表情、站立姿势以及言行激昂或低沉时的一些附加动作倾向,即常说的“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教态要有亲和力,让学生感到教师的和蔼可亲以及朋友似的关怀,这样才能营造关系融洽、配合默契的心理氛围。教态有多种,有母亲似的和蔼、大姐姐式的活泼、长者式的幽默等。教师要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教态,也可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创造不同类型的教态。好的教态能营造一种好的课堂心理氛围,或低婉悠长,或激昂奋发,或如诗如画,给人以美的享受。

(五)丰富的语言能力(www.xing528.com)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教学语言是最重要的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知识的传播、思维的引导、认识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处处都需要通过语言这个载体来实现。课堂教学无论用什么形式和方法,都离不开教师的语言。因此,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调控,在一定程度上首先取决于教师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当准确科学、符合逻辑、遵循语法、通俗流畅。这样,学生才能乐于接受、易于理解、印象深刻。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当简明扼要、内容具体、生动形象、富有感情。这样,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的教学语言还要语音清晰、音量适度、语速适中、有节奏感、音乐性浓。这样,才能增强语言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的语言还要幽默风趣。这样,才能解除学生的疲劳,活跃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讲究语言的艺术和技巧,课堂调控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注意表扬与鼓励的策略。无论是学生还是成人,都愿意听表扬与鼓励的话。在教学中,笔者常采用夸张评价法(你的发现都超过了地理学家)、榜样评价法(这个小组合作得特别默契,希望其他小组也能向他们学习)、赞美评价法(你这种想法是教师都没有想到的)和假设评价法(如果这个地方改一下那就完美了)。地理教师在描述地理事物和现象时要生动形象,营造一种地理意境;在讲解地理概念和原理时要严密准确,深入浅出,化抽象为具体;在总结地理规律时要抓住要领,编成口诀,言简意赅;在讲述重点时可提高音量,减慢语速,适当重复;突出思想教育时要富于感情,声情并茂,使学生受到感染;在学生注意力分散时可暂时变换声调,幽默地提醒学生。这样,教师通过严谨生动、流畅优美的艺术语言牢牢地控制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时而将他们带入神秘的境界,时而将他们引入宁静的遐想,时而将他们引向思维的浪峰,使整个地理课堂教学处于一种张弛有度、跌宕起伏、生动活泼、饶有趣味的良性运作状态中。

教师在课堂上除了利用言语教学外,还应该重视非言语(面部表情、手势动作等)的沟通。例如,在讲我国西部的主要地形时,可将左手掌心朝下,五指分开,把左手腕上戴的手表比作帕米尔高原,拇指比作喜马拉雅山,食指比作喀喇昆仑山,中指比作昆仑山,无名指比作天山,小指比作阿尔泰山。其中,拇指和食指、中指间为青藏高原,中指与无名指间为塔里木盆地,无名指与小指间为准噶尔盆地。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声情并茂的形象讲解而带来的情趣,事理充实的严密论证而产生的理趣,诙谐幽默的生动阐释而形成的谐趣,既可以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又能使师生之间的感情得以充分地交流,使课堂气氛处于教师的控制之中。

(六)敏锐的交际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人际关系也有重要影响,它能改变学生的情绪体验和学习动机。良好的师生关系表现为师生互爱、彼此尊重和彼此信任等,它能使学生感到愉快、乐于学习。师生在课堂上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是一个双向的互动的过程,而师生间的影响则靠人际沟通来实现。人际沟通是人与人之间通过言语和非言语的手段交流信息的过程。

课堂上,师生的言语、表情、眼神、手势、体态等无一不透露其内心活动的情况,通过观察可以大致了解对方的态度、心理状态等。经验丰富的教师往往非常敏锐,能捕捉学生的表情变化,判断其心理状态,如学生是否有兴趣、是否在积极思考、是否走神了。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速度、方法,以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减少学生过度紧张或消沉的情绪。同样,学生通过观察也能了解教师的内心情况。如果一个教师嘴上说关怀学生,身体、语言却表露出冷淡、拒绝的信息,学生就不会相信教师。这就要求教师对待学生要真诚,这样,才能让学生信任自己。为了调节课堂的心理气氛,教师可巧妙地使用非语言的手段引导学生注意,并温和地纠正学生的不恰当行为。例如,一个学生走神了,有的教师会停下讲课,点名让他听讲。这样一方面容易伤害这个学生的自尊,另一方面也会使全班的注意都受到干扰;相反,如果用眼睛注视他或者慢慢走近他的座位,学生就会很快注意到,纠正自己的行为。

(七)调整节奏的能力

教师讲课时应该保持一定的节奏。教学节奏太慢,学生听懂后教师还在重复,会使学生厌烦,造成消极的课堂气氛;教学节奏太快又会使学生没有充分的思考时间,不能理解知识,使学生受挫,从而造成压抑状态或引起对立情绪。因此,教学的节奏应该既能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思考,又能使学生不断面临新的学习任务。教学节奏还应该有所变化,时快时慢,总是保持一样的节奏也会使学生厌烦。教师在课堂上要高度关注学生学习的状态,随时与学生沟通,根据学生的反应不断调整节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