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挖掘美育素材
地理课程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因此,地理教学内容本身就涵盖了丰富的美育素材。
1.自然素材
自然地理教学广泛涉及各种自然景观,如宇宙、地球、海陆、山川、植被、生态,无所不及;发展变化,如人类历史的沧桑巨变、自然地理演变的节奏,为人们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浩瀚无垠的星空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生机勃勃的地球令人心动神摇,和谐统一的规律激人畅游探秘。
2.人文素材
作为拥有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地理学科也广泛涉及各种人文现象和人文景观,包括人种、民族、城市、农业、工业、交通、贸易、文化、旅游、政治等,蕴含了大量丰富多彩的人类物质文明美和精神文明美的素材。
3.人地素材
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审美观念也在更新,人地协调美已经成为全球追求的高层次美。与此同时,新课程标准适时提出了“现代社会要求公民能够科学、充分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等相互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不断探索和遵循科学、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要求。随着地理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无论是区域地理还是基础知识的教学,都贯穿着以人地协调美为核心的美育主线。因此,以人地协调为核心的美育作为高层次的美育必须落实到地理课堂教学之中。
(二)创设美育情境
地理学习不应该与死板、枯燥、生硬、机械等词语搭上关系,地理课堂应该是鲜活的、生动的、有感染力的,地理学习本身就应该是一种美的享受。那么如何达到这个目的呢?“先入为主”和“耳濡目染”都是利用了外在环境对个人情绪和情感产生的影响。(www.xing528.com)
1.创设友爱和谐的学习环境
雷夫教师说:“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一个友爱、和谐、向上的学习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至关重要。良好学习环境的营造依托于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和谐相处。而教师作为领路人,是形成良好学习环境的关键。教师会教,学生才能学会;教师有情,学生才能动情;教师有法,学生才能会学;教师有爱;学生才能乐学。班级的布置、课堂的管理、师生相处之道、班级课堂文化建设都是需要教师深入研究的方面。
2.创设轻松有趣的课堂环境
地理学科的课程标准要求能力和方法重于知识点本身,地理课堂对于学生的影响更多的还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影响以及能力的提高和方法的传授。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营造轻松有趣的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拥有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首先表现在教师的个人魅力方面。教师的基本功涉及多个方面,包括仪表仪态、语言语调、板书板画等,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师的亲和力。教师需要调动个人多方面的有利条件去感染学生;宽严有度,善于鼓励,得体评价,时刻用欣赏的眼光和宽容的胸怀去对待学生。与此同时,教师本身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个特殊的“演员”。这个“演员”需要有“导演”的智慧,还需要有“演员”的素质,全身心地设计每一个“剧本”,投入每一次“表演”,用激情洋溢的状态、生动的语言和出色的表演,把学生的注意吸引过来,让学生不仅学到丰富的地理知识,还陶醉于艺术享受中,使学生不愿下课又盼着上课,这是教师的魅力所在。
其次表现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方面。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变化,多媒体已经普及到城乡的每一所学校,全国为推行多媒体的使用提供了多个平台。多媒体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可谓大势所趋。与此同时,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其专业技能必须要包括会使用多媒体和课件制作等。反观教学本身,多媒体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尤其对于地理学科来说,抽象的地理现象、宏观的地理事物、遥远的异国他乡和漫长的规律变化等都可以通过小小的电脑和屏幕来让学生感知。多媒体让课堂更加丰富,让课堂更加有趣,也在最可能的范围内拉近了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距离。多媒体增加了课堂的真实性、趣味性、新颖性,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在感受美、鉴赏美的愉悦中形成地理科学概念。
3.创设体验探究的课外环境
学习并不仅仅是课堂中的事,课堂仅仅是一个开始,教师要把问题更多地留到课后,让学习无处不在。对于地理学科来说,更大的课堂是在课后,更有效的学习是在课外。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事物和地理问题,通过开展对美的鉴赏和评价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社会劳动、郊游,提高学生欣赏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如果条件有限,可以通过校本课程的方式组织地理小组的同学开展活动,也可以通过全校地理专题小报评比的形式促进学生上网收集有关地理信息的资料,了解地理科学。这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又能够使学生直接或间接地去领略自然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山河的美好情感。
总之,课堂转型引导各位教师更加关注的是学生非智力方面的提高和发展,教授学生终身受用的方法,培养学生有助于终身发展的能力,让学生掌握影响其终身发展的地理知识。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创设美的意境,充分运用审美的因素去感染学生,必将激起学生的审美感受,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乐学的目的,使学生成为美的享受者和创造者,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