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疏导知识点的重要性和方法

疏导知识点的重要性和方法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抓住知识联系,有助于学生全面地分析和思考问题,有助于学生获得明确而全面的地理概念。这一情节无疑会对学生产生强烈的震撼,对于西北地区干旱这一知识点,学生掌握得会更加牢靠。

疏导知识点的重要性和方法

(一)抓住主干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就像一棵大树,有主干,有细枝,还有末叶。但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抓住主干知识,没有主干,枝叶就没有了依托。构建知识体系时凸显主干知识,能够使知识脉络更加清晰,从而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

(二)抓住知识联系,说透因果关系

任何一个地理事物都是和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的,一个地区的地理环境或地理特征正是在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下形成的。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不能只着眼于学生知识的积累,还应注重培养学生掌握知识内在联系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尤其在讲述一个区域自然环境时,更要注意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植被、河湖等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例如,欧洲的气候深受大西洋的影响,与同纬度的亚洲和北美洲的气候相比,其主要特征是比较温和湿润。这是因为欧洲大部分地区处在盛行西风带;西濒辽阔的大西洋,海岸线漫长曲折,众多的内海和海湾深入内地;沿岸有世界最强大的暖流——北大西洋暖流经过,源源不断地给欧洲大陆输送热量,使西风更加温暖湿润;地形以平原为主,且东西连贯成片,主要山脉多呈东西走向,便于湿润的气流送进大陆内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形成了欧洲气候的突出特征。其中,温带大陆西岸的地理位置是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而地形、海陆轮廓和洋流则起到促进和加深的作用。再往纵深联系,欧洲的地形和气候特点又决定了欧洲河网稠密、水流平稳的水文特征,从而为发达的内河航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布鲁纳指出:“掌握事物的结构,就是允许许多别的东西与它有意义地联系起来,并以这种方式去理解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抓住知识联系,有助于学生全面地分析和思考问题,有助于学生获得明确而全面的地理概念。(www.xing528.com)

(三)抓住重点和难点,达成理解突破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重点知识是对学生学习和发展有用的关键知识,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突出重点知识,但并非机械地重复。例如,对于中国地形知识中“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重点知识,教师可先从海拔高度与地形类型入手,加深三级阶梯概念并具体说明阶梯界线,然后深入分析其对气候、河流、交通、水能等方面的影响,最后从平面图到剖面图印证概念,建立空间立体的概念。

难点知识一般是学生难以感知和体验的知识。在地理学习中,很多知识往往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所以理解这些知识是学生能否掌握和运用新知识的关键。教师要借助多种教学手段予以点化,使之清晰。例如,在学习“西北地区”时,为了让生活在南方的学生能形象地感悟到西北地区的干旱以及干旱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可在教学中插入电影《美丽的大脚》中的一段情节,即年轻的城市女教师第一次来到西北农村,洗漱完毕后正想把水倒掉,乡村女教师赶紧阻止,并把用过的水端到孩子们面前,让好长时间不舍得用水洗脸的孩子沾点水洗洗,然后再把剩下的水让驴饱喝一顿。这一情节无疑会对学生产生强烈的震撼,对于西北地区干旱这一知识点,学生掌握得会更加牢靠。教师可以事先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提纲,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并结合提纲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归纳,在难点和关键点上教师再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

(四)强调读思结合

教师要鼓励学生自读时开动脑筋、认真思考、积极探究,读出问题,读出自己的见解。例如,有学生在自读“俄罗斯农业”中,了解到俄罗斯每年都要进口一些粮食产品,便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俄罗斯,人口并不太多,为什么粮食不能实现自给呢?”教师要对学生的大胆质疑给予鼓励并引导学生思考。学生们根据以往的经验认为这可能与地形和气候的因素有关,随后查阅了地图册中“俄罗斯的地形分布图”,发现俄罗斯的东欧平原和西西伯利亚平原面积广大,显然地形不是影响俄罗斯农业的主要原因。学生又查阅了“俄罗斯气候图”,发现俄罗斯大部分地区地处北纬60°以北,气候比较寒冷,学生们认定俄罗斯冬季漫长、夏季短促、光热资源不足的气候特点是导致俄罗斯农业水平低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见,在地理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读书、读图能力,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