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使学生能够克服自身缺点,发挥自身特长,应加快课堂教学改革,探究优化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智力、能力的发展,使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尽快缩小与优秀学生的差距。笔者尝试着将分层次教学法运用到地理课堂教学中。
(一)了解差异,学生分层次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智能、体能、心理、实际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及地理成绩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分类建档。在此基础上,将全班学生分成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三个等级,并成立若干“帮困”小组,要求每位优等生帮助2~3名中等生、后进生。通过这种形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团结奋斗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与此同时,师生共同建立起对教学的乐观主义态度和真诚的教学信心,使学生正确对待这种分层次方式,避免“优等生骄傲自满、中等生得过且过、后进生心灰意冷”等不良情绪的发生。
(二)针对差异,目标分层次。
在分等定级之后,依据大纲的要求,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智力结构特点,合理地确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例如,高中地理“海水运动”的分层次目标如下:对后进生,让其掌握海水运动的三种主要形式,即洋流的成因类型、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中等生,在后进生目标的基础上,使教材中的静态知识变为动态知识,能绘制洋流运动模式图,能理解寒暖流名称、分布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优等生,在前两级的目标基础上,能熟练运用本节知识来分析解决地理问题(如最佳航线的选择,航海时间的选定)。
实施这一环节时应注意目标的制订一定要体现层次性。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基础选择目标,这样既可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教学内容的易接受性,又能激发每个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兴趣,增强每位学生获得成功的信心,使他们变被动式接受为主动式探求,使教学效果及学生参与程度达到最佳。
(三)面向全体,施教分层次(www.xing528.com)
不同层次的学生智力有差异,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也有大小强弱之别,教学过程中如果对每个学生都执行同一标准,极可能导致“强者兴趣过剩,弱者畏难扫兴”。施教分层次是根据班级的具体学情,以班级学生能接受的程度为基础,确定一节课知识的教学起点、教学量、教学进度,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因人施教。它改变了应试教育那种“少数尖子撑场面,多数学生做陪客”的被动局面,做到“区别对待,分层次施教,全员参与,共同进步”。这样既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基本要求,又能因人而异地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实现学生学习的个体化,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施教分层次中,教师一定要注意一些环节应遵循的原则:①备课要做到既面向全体,又兼顾“提优”“补困”。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强化目标意识,课前揭示各层次的学习目标,课终检查是否达到目标;另一方面要把握课堂提问策略,让各类学生有输出信息的均等机会。例如,在讲授洋流分布规律时,提问中等生“洋流分布规律是什么?它是怎样影响地理环境的?并画出某一海域的洋流模式图”。这样做的目的是利用他们认识上的不足,把问题展开,进行知识的研究。在突破重点、难点或概括总结知识时发挥优等生的优势,启发全体学生深刻理解,如讲完中低纬度的洋流分布规律时,优等生总结概括为“南北半球,各有环流,北顺南逆,东寒西暖”。还有的优等生把中低纬度的洋流分布规律形象地概括为数字“8”,即北半球为顺时针、南半球为逆时针。在巩固练习时检查后进生的理解程度,及时查漏补缺,帮助全体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使他们相互促进、共同发展。③作业设计分层次。一是发展深化题,即根据优等生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设计一些思考性和创造性较强的题目,以利于优等生对知识的强化,并适当加码,扩大深度;二是练习巩固题,即根据中等生的水平设计一些综合性和灵活性较强的题目,以利于对知识的同化;三是放缓坡度题,即根据后进生的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设计一些基本的、简单的、易于模仿的题目,以促进知识的内化和熟化。④考试分层次。每个单元学习结束后,立即进行单元测试,每份试题都包括基础题、提高题和深化题三大类。基础题是面向全体学生设计的;提高题供后进生选做,中等生、优等生必做;深化题供中等生选做,优等生必做。⑤辅导分层次。一方面侧重于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另一方面侧重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和创造才能。对未达标的后进生采取个别辅导方法,遵循“三超”原则,即旧知识超前铺垫、新知识超前预授、差错超前抑制,使后进生学会思考,完成学习任务,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自学能力;对中等生采取分组讨论、教师提示的方法,促使中等生相互取长补短,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各种能力;对优等生除给予较多的独立思考和个别点拨外,还要通过成立地理兴趣小组、组织参加各种竞赛、参与后进生辅导等方法,发挥优等生的潜能,提高其综合能力。
(四)阶段调整,评价分层次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具有导向、激励的功能。在教学过程中以不同起点为标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相应评价,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学习自信心。评价应成为学生不断进取的动力和催化剂。对后进生采取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肯定他们的进步,使他们看到希望,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也让他们能够体会成功的喜悦;对中等生,针对成绩采取激励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向上;对优等生采取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地学习,更加努力拼搏。在阶段考查、评价的基础上,对学生的等级进行必要的组别调整,建立动态的分等定级机制,如对于退步的学生,可提醒、鼓励一次,下次仍退步的则降低一个层次。这样不但可帮助学生及时调整适应自身发展的教学起点,而且有利于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与不足,从而保持积极进取的学习热情。
总而言之,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分层次教学法,既尊重个性、体现差异,又激发活力、促进发展;既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某些心理障碍,避免学习时出现“优等生主动,中等生被动,后进生不动”的局面,又激发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欲望,使“要我学”的学习观念转变为“我要学”,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程度,从而真正实现地理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达到全面提高地理教学成绩的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