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生分层次
根据一个班学生的学习基础,将全班学生划为A、B、C三个层次:A为优秀生,B为中等生,C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确定自己的层次,并按相应的规则要求自己。要向学生说明这种划分是呈动态变化的,能上则上,该降就降,教师要不断激励和帮助学生,使其向更高的层次迈进。
(二)教学分层次
针对一个班优、中、差三个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目标教学理论,拟定中学地理分层次教学的基本模式:分层次目标—分层次探究—分层次内化—分层次作业—分层次考试。当然,教学模式只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是教学的概括,以上教学模式也只表明各环节之间的联系,并不表示其先后必然顺序,更不是固定的程式。实际上,模式不等于公式,模式也不是方法、计划,模式是动态的,其要素可以省简、添补、换位,模式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这几个环节也可因课型而异,因内容而异,各有侧重,灵活运用。
1.分层次目标
依据教学大纲要求、教材内容及班中三个层次学生的可能水平,制订与各层次学生最近发展区相吻合的分层次教学目标。例如,初中地理“中国主要铁路干线”的教学目标可分为A、B、C三个层次。C级:掌握主要铁路干线(五纵三横)的起止点和重要铁路枢纽的分布;B级:在C级目标的基础上,能草绘主要铁路干线示意图;A级:在B、C级目标的基础上,能熟练运用铁路干线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如旅游、运输路线的选择)。各层次目标虽然有差异,但也只是反映同一教材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差异,各层次目标之间应有着密切的联系,形成阶梯,使处于低层目标的学生也可向高层迈进。
2.分层次探究
(1)设疑激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可以用故事、新闻热点等巧妙设疑,造成悬念,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讲日界线时,可用“在跨过日界线时生下的一对双胞胎,先生下来的反而要叫后生下来的为姐姐”的例子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2)依纲探究
根据大纲要求,针对三个层次教学目标、学生基础及自学能力,在提问的角度上应有所区别。例如,在学习中国的降水情况时,可以让学生分三个层次探究质疑。C层:我国降水的总趋势是什么?B层:我国降水总趋势的形成原因是什么?A层:夏季风的进退规律与雨带的推移有什么样的关系?(www.xing528.com)
3.分层次内化
内化学说的基本观点就是把外部的东西转化为内部的东西,把客体的东西转化为主体的东西,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可见,内化的好坏与教育效果呈正相关。分层次内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是在课堂上或全班教学,或小组教学,或个别指导,既有尝试练习,又有小组讨论。对于三个层次来说,其中一层可能在尝试练习或默读教材(静态);另一层(或两层)可能在分组讨论或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小结(动态),教师有序地点拨、引导和调控。在同一节课中,同一层一般有2~3个动静转换。
4.分层次作业
(1)书面作业
每次课后作业分三类题目,第一类是必做题,题目深浅适中,难易适度,C组学生经过努力也可独立完成;第二类是自选题,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C、B组学生可选做一些题目,A层学生则全做;第三类是思考题,有一定难度,A层学生经过反复思考才能做出来,目的在于培养优等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这样既可面向全体学生,又可照顾少数优等生。
(2)实践活动题
根据课堂所学知识,结合乡土地理内容,为学生提供实践活动题,如家乡河流污染情况调查及对策、地理小制作、地理小实验、撰写地理小论文。实施这一环节时应注意,对于课后实践活动题的完成情况要进行检查评比,在充分肯定每一个学生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缺点,特别突出者要予以通报表扬或公开发表。
5.分层次考试
每个单元学习结束后,即进行单元测试,试卷中对A、B、C三层学生的题目明确分类。A层同学在完成规定题目之后,另外做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并计入总分;B层同学只做规定的题目;C层同学只做基础题。实行“有选择、无淘汰”的分层次考试模式,“有选择”是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自主选择不同层次的练习内容,考试时可选择不同难度的试卷;“无淘汰”是指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