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究式教学:创设情境与引导学生学习的有效解决方法

探究式教学:创设情境与引导学生学习的有效解决方法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设法创设探究情境,把学生引入其间,使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此外,教师还应随机应变,机智灵活地处理课堂突发问题。(五)指导学生阅读指导就是使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变知识为能力,变“学会”为“会学”。

探究式教学:创设情境与引导学生学习的有效解决方法

(一)精心筛选活动内容,增强学生的思维活动量

探究活动的实施是探究学习在教学形式上的具体反映,而探究学习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方式。《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其主旨是通过探究的过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促进学生观察、想象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形成正确的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合作意识、科学精神等。”由此可见,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宜开展探究活动。探究活动内容的选择一般需要考虑下列要求:①探究活动的核心是思维性,要考虑教学内容的思维价值和思维量。②问题是探究活动的起点,要研究教学内容所反映的问题数量及价值。问题要能驱动学生开展探究学习,问题要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③探究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要考虑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关系,尽力选择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

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下,探究活动的实施宜精不宜多,泛化的探究活动不利于学生探究思维的培养以及探究方法的形成。教师应精心筛选探究活动的内容,真正选择一些具有探究思维特征的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

(二)精选探究内容,精心设计探究情境

探究内容的选择,一方面要注重引入最新的易于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有争论性的话题或社会热点问题,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另一方面要注重地理学科的特色,充分利用地理图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设法创设探究情境,把学生引入其间,使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

(三)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促进探究式教学

教师对学生的探究成果应及时给予积极的肯定,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目前的探究学习中,教师不应以一个终极决定者的身份出现,更不能以自己认为唯一正确的答案来评定学生探究学习所得出的各种不同的结论,否则就会抹杀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甚至会逐渐遏制学生开放性思维的发展。(www.xing528.com)

另外,在每次探究活动结束时,教师在评价学习结果的同时可以有意识地评价学生合作的能力,使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合作,使他们真正懂得并非只有聪明人才能成功,只有吸取别人意见、会与他人合作的人才能成功。

(四)提高教师自我素质

教师探究意识的建立和探究能力的提高是实施探究教学成功的关键。地理教师除具备必需的专业知识外,还要具备一定的生产实践、社会生活和科学研究的能力。在指导学生开展探究学习之前,教师应具备探究意识,理解探究的含义,把握探究的核心问题。此外,教师还应随机应变,机智灵活地处理课堂突发问题。

(五)指导学生阅读

指导就是使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变知识为能力,变“学会”为“会学”。笔者针对地理学科的特点,提倡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会读书。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读书,注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注意图文结合,运用多种地理感知手段,因为教材中各种图像和文字是互为关联、互相补充的有机整体。

为让学生读书有目的性,可以采用如下顺序:“什么地方→有什么→怎么样→为什么”去阅读,可培养学生的自学兴趣、自学习惯。例如,在“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教学中,让学生带着“什么是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等问题,边读边想边产生疑问,不断地启发学生思考“是什么地方”“有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教学中要开放思想、挖掘灵感、真正提高思维效率,就必须以巩固旧知识、增强新知识为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