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阶段的音乐欣赏教学,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主要通过对音乐作品的聆听、鉴赏、分析和讲解,从节奏、节拍、速度、力度、旋律、音色、曲式、调式、调性等音乐元素方面进行挖掘,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音乐欣赏是一种特殊的审美活动,是音乐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音乐欣赏教学,对开阔学生视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能够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
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音乐教育的核心问题,具体到音乐欣赏教学,教师的责任是引导学生用审美的态度来欣赏音乐,并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欣赏音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可以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具体来说:
一是学生可以在欣赏音乐时得到感官上的愉悦,也可以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乐趣。
二是学生的情感可以和音乐的情感直接沟通,这种情感上的共鸣可以使他们的情操受到陶冶,道德情感得到升华。
(二)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
音乐欣赏离不开人的听觉。因而,音乐欣赏课既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听觉感受能力,又需要培养和发展其音乐听觉感受能力。(www.xing528.com)
欣赏音乐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感受声音的高低、强弱、长短、音色等感觉能力。学生具备这种能力并不等于他们已经具备了音乐听觉感受能力,还必须能够听辨旋律、节奏、音色、调式、速度、力度、和声、织体、曲式等。培养音乐听觉感受能力,同时也是在培养音乐审美能力。这是一个由浅入深、由初级到高级的逐步发展过程。尽管这一切都属于人的感官直接感受的东西,是欣赏音乐的初级阶段,但对于音乐欣赏来说它是不能逾越的基础。
从人的音乐审美要求上看,总不会停滞在感官愉悦的水平上。相反,人们往往会透过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音色、速度、力度等,去体验音乐的节奏美、旋律美、音色美、结构美,更会透过它们去领略音乐的情绪美、意境美,从而产生各种联想与想象。那种描绘性的音乐,常常会使人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情与景,并由此获得种种审美享受。如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有人从个人的生活经历去想象,于是悟出“要做生活的强者,就不能对命运妥协,应该扬起风帆,勇敢拼搏抗争,直到驶向理想的彼岸”这样的哲理。也有人从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去想象,从而得到这样的哲理思想——革命阶级要战胜反动阶级,必须通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同各种黑暗势力做斗争,最终取得胜利并通向光明的未来。这一切都说明:音乐审美带给人们的绝不在一个狭小的范畴之内。它会使人们在广阔的天地里飞腾、翱翔,从而在情感上得到陶冶,理智上得到升华。
(四)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力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关键是要掌握音乐中的是非标准,能够分辨真善美和假恶丑。也就是说,要使学生具备判断音乐作品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的能力。要做到这一点,学生就必须能够从音乐作品的题材、内容、体裁、形式、风格等各方面着手,做出自己的判断,分辨出什么是美,什么是丑,这也是衡量音乐作品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基础。通过对音乐的欣赏,可以深切感受音乐给心灵带来的触动和情感方面的变化,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学习和积累音乐语言,不断提高音乐鉴赏力,让音乐焕发出真正的魅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