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特很早就预料到终有一天要拍摄卡通长片。由于经济不景气,电影院被迫一次放两部长片,放演矩片的时间就很少了。尽管沃尔特的米老鼠,以及后来陆续得到观众喜爱的诚实笨拙的布鲁图、机灵的小精灵,以及唐老鸭等,深受观众欢迎,甚至比长片更能吸引观众。但要得到放演的机会却很困难。与此同时,卡通片的制作成本也在不断地提高。
沃尔特很了解他的年轻而且有创意的艺术家们,他相信他们的能力不仅仅是绘制8分钟长、全是玩闹打趣的卡通影片。他给艺术家们的所有计划都指示着要摄制卡通长片:“我们要利用艺术学校提高画技,试验新的色彩和革新摄影技术,可以利用《胡闹交响乐队》影集试验证实新技术和主题的可行性。”
到了1934年,他觉得摄制卡通长片的时机到了,虽然洛衣和莉莉安都反对他的想法。
他选择了《白雪公主》作为他第一部卡通长片。这是因为这个故事最适宜于摄制成卡通长片,它有着受人喜爱的英雄和公主,有邪恶的坏人,有小矮人可以表现出人类的同情心和滑稽动作,最重要的是,这个民间故事可以深深地打动人们的心灵。他常常喜欢讲述他在1915年在堪萨斯市时如何与其他的报童一起被请去看无声影片白雪公主的经历,但他选择《白雪公主》,并不是因为他童年看过,而是出于实际的考虑。
一天晚上,画家们吃过晚饭回到赫伯龙制片厂时,发现沃尔特正在等他们。沃尔特把他们带到录音室去,让大家在他面前围成一个半圆坐着。然后,他就开始按照可能摄制成卡通的顺序说出了白雪公主的故事。他表演了每一个角色,当演到邪恶的皇后的时候,他眉毛上挑以显露出凶相;当演到快乐的小矮人的时候,他脸上放出愉快的光彩,他整个人都投入到了卡通角色中去了。他花了两个小时演出,最后当演到睡着的白雪公主被王子吻醒时,观众眼中都充满了眼泪。沃尔特宣布:“这就是我们将要摄制的第一部卡通长片。”
他在编剧人和艺术家中指定了一个小组,在与他相邻的一间办公室里工作。到1934年下半年,沃尔特已经把原来的故事草拟成一个剧情大纲。白雪公主的外型是按照一位14岁的女孩子的模样描绘的;王子则是以一位18岁的男孩子作模特儿;皇后是贵妇和大坏狼的混合体,她美而邪恶、成熟,曲线突出,当她调制毒药的时候就显露出她的丑陋凶险,魔液使她变成一个老巫婆,她的言行俗气而夸大,近乎荒谬。
每一个小矮人都要有容易辨认而又讨人喜欢的特征和特性。沃尔特发现要定出7个小矮人的形象来很困难,他于是按照他们的特点先定出名字来,列出了一条单子,但第7个却一时想不出名字。他们分别是:
“快乐”——一个乐观的家伙,感情丰富,喜欢说一些快乐的格言。讲话的时候下巴会脱臼,这样就使他讲话时显得笨笨的。
“瞌睡虫”——毫无心机,经常打瞌睡,老是拍打落在鼻尖上的苍蝇。
“博士”——小矮人的领袖和发言人。讲话文绉绉的,很有分量,样子显得很庄严、稳重,但很自大,自觉高人一等,往往言多于行。
“羞羞”——很害羞,因为头顶高凸而不敢脱掉帽子,常常脸红,行动古怪拘谨,局促不安,喜欢傻笑。
“神经”——卤莽,神经质,像一个经常害怕、被别人当傻瓜看待的年轻人,容易兴奋,口齿不清。
“怪人”——忧郁、悲观,憎恨女人,对现实心怀不满,是最后一个和白雪公主做朋友的人。
“第7个”——聋子,听人讲话时很集中精神,动作敏捷,快乐。
沃尔特一直和白雪公主小组共同创作、工作,同时又要监督指导卡通短片制作,于是在1935年,再度发生精神崩溃的现象。洛衣建议说:“我们俩成家十年了,莉莉安和艾迪娜跟着我们受了不少的苦,我们带她们到欧洲去度假,怎么样?”于是,他们4人就到英国、法国、瑞土和意大利旅游了。他们旅行期间发生了一件趣事,他在后来给朋友的信中说道:“我和洛衣在伦敦,准备到巴黎去接受国际联盟为米老鼠颁发的奖章,我本来就是衣着随便的人,但别人说在那种场合里,都是些大使和达官贵人,一定要我们穿上礼服。但是当我们服装整齐地到了颁奖会后,却发现大家都穿着平常的衣服,原来是想使我们不觉得拘束。”(www.xing528.com)
沃尔特喜欢驾着车子到处游逛,他看到了他的卡通影片很受欢迎,人们到车站迎接他们,记者到旅馆去采访他们,意大利独裁者还接见了他们。最使沃尔特高兴的是在巴黎,他看到了一家电影院曾专门为了放演他的6部卡通片,而不演其他片子,这一点使沃尔特深信:观众一定会喜欢卡通长片的。11个星期以后沃尔特从国外回来,他的体力恢复了,并带回来几本儿童书籍,里面有小人物、蜜蜂和昆虫插图。他写了一张条子给他的工作人员,说:“这些小动物很有趣,我正在想如何把它们溶入到卡通故事里去。”在这次旅行中,他了解到要把卡通销售到国外去,对话越少越好,但他又说:“不能因为这样而牺牲了有对话的好故事。”
沃尔特在“剧本部”的备忘录中专门谈到了“故事”,他说:“我认为剧本就是我们的心脏。我们需要人来编写好的故事,他不但要能够想出好故事,而且还要把他所想的表达出来,让那些拍摄卡通的人也能够完全了解。因此我们必须找到这样的人来改进剧本,而且必须有所选择地找,不能来者不拒。对这些人,还要加以试用,再予培养,使他们发挥出他们的才能。如果他们表现不够好,那我们就得尽早请他们离开。”
沃尔特认为以前的迪斯尼卡通里的人物都过度卡通化了,现在必须要绘得真实一点,以树立大众能接受的白雪公主和王子的形象。他在《胡闹交响乐队》中的《春之女神》里,把春之女神画成一个真实的女孩子作为试验,以作为白雪公主的雏型,但效果不好,于是找了一位年轻的舞蹈家玛莉·詹宾来仍拍摄她走路、转身的恣态,让卡通画家寻找灵感。沃尔特又用“多平面摄影”的办法解决了卡通的平板问题。平面的卡通的技术只能在8分钟以内的短片中运用,而80分钟的长片就只能用新的技术,也就是用摄影机的焦点穿过多层的画面,以产生同拍摄真人电影一样的效果。
沃尔特尝试用这种技术拍制了《老磨坊》,极为成功,获得了影评界的赞扬,并为此获得了一座金像奖。
《白雪公主》的工作小组继续研究故事里的角色和故事,“神经”被改为“喷嚏”,而那个还没有命名的第7名小矮人变为不够聪明的“哑巴”,并命名为笨瓜。
我们可以从沃尔特在拍摄《白雪公主》的剧本内容会议时所讲的话中看出他的观念:
“皇后化妆为女巫去小屋找白雪公主……当危险降临的时候,白雪公主应非常快乐地忙于某些事,当一个人在最快乐的时候遇到不幸,那往往最能震撼人心……她第一次看到皇后吃了一惊,她没有怀疑皇后,但影片中的气氛,却应该让观众为白雪公主捏一把汗。至于动物,它们虽然不会说话,但能像狗一样有着一种感觉,可以知道哪一个不是好人。它们看到老巫婆,就知道事情不对头而惊恐不安,而且悄悄地退了开去。这使一切都显得愁云惨淡……结局:一座矮平台上端放着一副玻璃棺材,两个矮人手持着某种警卫应持着的东西,站在棺材两边,火把点燃了,其余的小矮人走上矮平台,把鲜花放在棺材上,棺材四周都围着鲜花。小鸟飞来了,把鲜花丢在棺材上,鸟的叫声显示出它们悲哀的心情。或许是大树的影子落在了她身上,白雪公主面容暗淡地躺在棺材里,但仍是那么美丽。然后,听到了王子的歌声,鸟、矮人都转身去看,但见他和马的影子映在山上。他从山上唱着歌走向白雪公主的棺材,大家都向后退,似乎他在那儿有一种特权。歌唱完了,他也走到了棺材边,揭起棺盖,可能带着一点犹豫,然后他吻了她。悲哀地把头埋在双手里,小矮人也跟着低下了头,所有的动物都黯然神伤。突然,白雪公主像是从梦中醒了过来,并且要坐起来。起初大家都没注意到,然后一个小矮人看到了,好几个小矮人也看到了,高兴而又迷惑。公主坐了起来,王子恢复了过来,也看到了,他一惊,站了起来。音乐开始加快,鸟儿欣喜若狂,矮人相互热烈拥抱,王子抱起公主往前走,他们都很高兴地跟在后面,音乐很欢快,动物和鸟都雀跃不已……”
在几次会议中,编剧人和卡通画家都纷纷提出了意见,但总是以沃尔特的声音为主,他指出了演出对话和动作的要旨,还提示了摄影的角度。他也把他的亲身经验提供给影片当作内容。有一次露营,四周的鼾声使他没法入睡,这些鼾声最后就变成了电影中小矮人的鼾声了。
沃尔特因为小时候曾学过小提琴,因总学不好,以后再也没有接触音乐了,但他却具有挑选出大众所喜欢的音乐的本领,开始为白雪公主写的音乐,是模仿当时好莱坞的模式,每隔一定的时间就唱歌,沃尔特不喜欢这样,他认为应该视剧情的需要才唱。
沃尔特也很注重歌声的选择。当时有一位14岁的著名女歌手戴安娜·宝萍,歌声如银铃,但沃尔特却认为她的声音太成熟了,不合适。后来,选择了18岁的艾瑞娜·卡赛珞蒂来为白雪公主配音。
1936年,沃尔特集中了所有杰出的人才来摄制《白雪公主》,他亲自监督和指导每一阶段的工作,征求大家的意见,并参加观看试片,《白雪公主》的制作费用超出了原计划的3倍,花了将近200万美元。很多人都认为这部片子一定会使沃尔特破产,称之为“迪斯尼蠢事”,联艺公司对这部卡通长片也不感兴趣。
但是,迪斯尼兄弟的好朋友、美国最大的电影院“无线电城音乐厅”的经理——凡·舒莫斯对这部影片却很有信心。他是付出最高的租金来租放《米老鼠》和《胡闹交响乐队》的人,他每次到好莱坞时,一定会去迪斯尼制片厂一趟的。他看过《白雪公主》毛片后,说:“这一定会成功,我的音乐厅一定要放演。”
迪斯尼和联艺公司的合约在《白雪公主》快完成的时候到期了,联艺坚持要享有把卡通影片租给电视放演的权利,沃尔特不答应。这时候,RKO公司向他们提出了较好的合约。沃尔特于是和RKO公司签订了合约,由他们来发行《白雪公主》。
《白雪公主》于1937年12月21日在美国洛杉矶哥特圆环戏院首演,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好莱坞的大人物都到场了,他们走出豪华的轿车接受广播访问,盛赞沃尔特·迪斯尼,在戏院里,大家都为“笨瓜”的滑稽动作而大笑不已,为“白雪公主”的“死”而哭泣。影片结束的时候,全体观众都站了起来,大家互相欢呼致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