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5年发生的参合陂之战是北中国的分裂走向统一的开始,也是中国开始结束分裂的一战。
参合陂之战是指在后燕建兴十年(395 年)五月至十一月,后燕对北魏发动进攻,但是北魏却在参合陂(今内蒙古凉城东北)将后燕击败。
鲜卑慕容部与北魏拓跋部一直都有着姻亲关系,因此后燕慕容垂起初对拓跋珪征服独孤部、贺兰部非常支持,希望他能统一内部,重建魏,这样拓跋部就能成为控制塞北诸部的附属之国。 随着北魏势力的不断强大,便开始要求独立,多次侵扰对后燕臣服的塞外诸部族,双方关系渐渐恶化。 后燕试图用武力将北魏征服,于是在建兴十年五月,燕王派遣太子慕容宝、辽西王慕容农及赵王慕容麟等率领部队8 万,征讨拓跋魏,还命令范阳王慕容德、陈留王慕容绍率领1.8万步骑兵在后增援。
北魏长史张衮听闻燕军要进攻北魏,便给魏王拓跋珪提建议,他认为曾打过多次胜仗的燕王必定很自负,这次进攻北魏带有轻魏之心,应该采用示弱骄敌而后攻克的方法。 为了躲避后燕军队的锋芒,拓跋珪听从了他的计策,率领20万大军,携带着部落的羊群和财物一起西渡黄河迁移千余里。
七月,后燕部队到达了北魏的五原(今呼和浩特西北),迫使魏别部3万余家投降,将抢夺的粮食百余万斛,都堆放在黑城(今呼和浩特西北)。 燕军前进到黄河边,为了能南渡黄河与魏军主力决战而赶造船只。 魏王立即派右司马许谦赶往后秦求救。
八月,北魏在黄河以南聚集军队;九月,拓跋珪的军队在河南岸绵延千余里。 后燕太子慕容宝在河对岸列阵打算过河攻打魏军,可天不随人愿,突来一阵暴风将数十艘船漂到了南岸。 北魏军队俘虏了燕300多人,却赐给他们衣服让他们返回燕军,以此来分化瓦解燕士兵。 同时,魏军抓到了负责往来于五原至燕都中山(今河北定州市)之间的燕国信使,得到了燕王慕容垂生病的消息,于是逼迫被俘的燕使对北岸的燕军说慕容垂已死,慕容宝等惊恐不已,军心大乱,失去了渡河与魏军作战的斗志。(www.xing528.com)
此时,陈留公拓跋虔在魏王的支持下率领骑兵5 万驻扎河东,阻碍了燕军向左撤退;东平公拓跋仪则带领骑兵10万驻守在河北(皆在今河套一带,未渡黄河),使后燕军后路被阻;略阳公拓跋遵则率领骑兵7万断其南路。 杨佛嵩奉后秦主姚苌之命领兵支援魏,魏军气势更盛。 燕、魏两军隔河对峙数十天。 慕容麟的部下慕舆嵩等相信了慕容垂已死的消息,计划让慕容麟为燕主,可阴谋泄露被杀。 慕容宝、慕容麟等内部互相猜疑,使后燕军心更加不稳。
北魏骑军冲入后燕军中
燕军五月出兵,可到了十月仍没有与魏军决战,士兵疲乏,士气低落。 十月二十五夜晚慕容宝烧船撤退。 十一月初三,天气寒冷使河水结冰,魏王领兵在冰上行走过河,留下辎重,只挑选骑兵2万,快马加鞭追赶燕军。 后燕军前行到参合陂,突起大风,使尘土遮盖了天空。 沙门支昙猛献计慕容宝,他认为风暴迅猛,应该提防魏军乘风追击而来,派遣士兵在大军后方掩护。 慕容宝却以为离魏军已远,不以为然。 支昙猛多次劝说,慕容麟非常生气,说支昙猛胡言乱语会扰乱军心,应当斩首以徇,但司徒慕容德也建议慕容宝听从支昙猛的意见。 于是慕容宝命令慕容麟带领3 万骑兵在大军后掩护,防备军队受到突然袭击。 慕容麟对支昙猛的话并不在意,放纵士兵四处游玩打猎,根本不防备。
魏军日夜追赶,终于在十一月初九天黑前到达了参合陂西。 此时,燕军已至参合陂东,在蟠羊山南扎营。 魏王当天晚上立刻安排作战方案,命令士兵暗中潜行。 十日早上,魏军登上山开始接近燕营。 燕军正准备朝东行军,突然见到魏军,顿时惊慌失措。 魏王领兵攻击,燕军夺路而逃,溺水而亡与被马践踏而死者数以万计。 同时,拓跋遵领兵于燕军前方截击,使燕士兵弃械投降者四五万人,只有慕容宝等数千骑逃脱。 魏军缴获的士兵和辎重无数,被俘虏的燕军几乎全部被坑杀,只留下了一些有才能的燕臣。
后燕军因兵强马壮,势力强大而轻敌,这是战争中最不能犯的错误。 北魏能正确估量敌我形势,先对燕军示弱,让其轻敌,等待时机后发制人;懂得利用心理战术,使敌人军心不稳;利用后燕军队撤退时防备松懈,快速追打,勇猛拼杀,大获全胜。 这一战使两国力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后燕渐渐衰败,北魏的势力变得强大并进入了中原地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