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是人类的一种普适情感,。怀旧情结中一个主要的部分就是对青春的追忆和反思,即青春怀旧。无论年龄、性别、地域等,大多数成年人都有着自我难以忘怀的青春集体记忆与时代变幻的特殊记忆。由于青春怀旧情结的普遍性,所以这一题材常常被搬上银幕,不仅获得了大量的受众群体,同时还带领观众经历了一次想象性的回归。
而21世纪的青春怀旧电影主要表达了三个时空的历史记忆:一个是“文革”期间和“文革”前后的这段时期的青春记忆,如《巴尔扎克和小裁缝》《暖》《孔雀》《青红》《向日葵》《芳香之旅》《美人草》《山楂树之恋》等;一个是对发生在老都市如老北京和老上海的青春的展现,如《紫蝴蝶》《美人依旧》《茉莉花开》《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等。还有一个是对校园内的青春的展现,如《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老男孩》《中国合伙人》《青春派》等通过还原当年校园时代的青春场景,营造怀旧氛围,展开青春叙事。
21世纪青春怀旧电影的热映与消费文化的盛行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消费社会的症候之一。当下各种元素都被转化为消费品,正如波德里亚所说:“消费对象不再仅限于日常生活用品。知识、职业、权利、艺术甚至时间、空间、环境和身体都成了消费对象。”而对历史资源和文化记忆的挖掘为消费提供了新的方向。怀旧适时地成为一种富有煽动性和吸引力的商品,被包装为一种时尚文化。如果说精英意识的怀旧表达出了对现实的忧虑和不满、对未来的惆怅迷茫的话,那么作为一种消费文化的怀旧,则表现了一种对于自我的欣赏状态。怀旧已不再单纯是一种文化,而成为一种“怀旧经济”。制作者通过怀旧符号吸引观众,人们貌似在电影中获得了怀旧的满足,回归了过去,但其实只是消费市场生产出的怀旧复制品。如霍建起拍摄的青春怀旧片《暖》采用双时空的叙事方式,回忆与现实交织成一个忧伤的故事。影片在内容上,乡村意象一直承受着城市的冲击,城市的意象虽是缺席的,但通过小武生和井河两个青年的出现,使80年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历史背景置于影片的叙事中,此时人们纷纷背井离乡,来到大城市求学、求职,离开乡村成为这一时期青年改变命运的最好出路。经历了几代人的变迁,从农村到城市,从宁静到喧嚣,许多曾经历过农村生活的人们,在杂乱的城市生活中,怀旧成为一种生活中的精神慰藉,而这种怀旧以一个人的回忆和感怀的情绪唤起一代人的群体记忆。(www.xing528.com)
如果说拍摄于80年代的反思“文革”的怀旧青春片如《天云山传奇》《牧马人》《芙蓉镇》等是对于一代人共同遭遇的回望,是集体的怀旧情结,具有更为深刻的历史意义的话,那么,21世纪以来的青春片的怀旧情结更倾向于个人化,是对世俗生活的展现。个体怀旧表现了为集体怀旧所忽略和遗忘的历史记忆,具有很强的主观化倾向,容易造成怀旧青春片对于历史真相的偏离。正如当代美国的文学理论家和文化批评家杰姆逊指出的,当下的“怀旧影片并非历史影片,倒有点像时髦的戏剧,选择某一个人所怀念的历史阶段,比如20世纪30年代,再现30年代的各种时尚风貌。怀旧影片的特点就在于它们对过去有一种欣赏口味方面的选择,而这种选择是非历史的。这种影片需要的是消费关于过去某一阶段的形象,而并不能告诉我们历史是怎样发展的,不能交代出个来龙去脉。”[14]怀旧影片既是非历史性的,但同时又要还原历史场景的风貌,这就说明怀旧情结具有很大的主观性,是对主观性的历史记忆的展现。由于回忆往往具有不确定性,所以对于过往的追忆会带有某种矫情和虚饰的成分。通过这种粉饰,青年人获得了自我身份的反思、重构和设定。如《致青春》中的主人公郑微、张孝正等人的社会生活仅仅围绕学校、家人和同学展开,没有和当时的改革开放、全球化的浪潮和商品经济的勃兴联系起来,造成了青春的表现较为平面化和空洞化,不具有深层的青年文化内涵。《匆匆那年》中的方茵和陈寻将中学的爱情延续到了大学。但大学之大,我们会认识不同的人,什么都可能发生变化,陈寻的背叛导致了不善言谈的方茵最终以自暴自弃的方式结束了这段曾经难能可贵的爱情。影片结尾对男主人公背叛后的歉疚的表现略显虚假和矫情。有网友对当下青春片三大法宝的总结是“初恋、堕胎、难到老”,《致青春》和《匆匆那年》都被言中。而堕胎这一戏码,更是成为青年人的痛苦和成长的转折事件,从此告别青春走向成年,似乎通过堕胎能传达出那青春的疼痛。
青春电影怀旧情结的表现还有一种模式即是场景化的重建和仪式化的呈现。这能帮助观众重建记忆里的世界,加深怀旧的情感。如,广播体操和眼保健操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经常出现在怀旧青春片中,成为许多人的共同记忆。《青红》一开始就是主人公青红在校园里做广播体操,熟悉的音乐和整齐划一的动作勾起了人们的校园生活记忆。《我11》里王憨被老师选作领操,这在他的心里产生了光荣感和使命感,所以他还专门去做了一件白衬衣。这一仪式的安排对他的成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老男孩》里的眼保健时段,教室里打闹嬉戏,乱作一团。这是仪式感的弱化和人物对这一仪式所呈现出的抵制姿态。另外,时代因素的重现对于营造一部影片的怀旧情结也非常重要。如《致青春》还原了20世纪90年代的时代因素——当时热播的《新白娘子传奇》、手柄游戏机、BP机和红遍大江南北的歌曲《红日》等。为了真实地还原当时的校园场景,《致青春》剧组辗转于南京的二十多所大学取景,选取了每所大学代表性的场景进行拍摄,加强了怀旧的时代氛围。《中国合伙人》更是将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风貌搬上了银幕,从服装、音乐到背景,导演都做了精细还原,英语热、出国热的潮流和当时大使馆被炸的社会事件都被真实地重现。时代的流行歌曲也被作为时代的一种符号贯穿于剧情的发展之中。如《海阔天空》《外面的世界》《一样的月光》等怀旧金曲都被恰当地运用在影片里,呈现出一种浓浓的历史沧桑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