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年来的国产小成本电影中,喜剧电影几乎独揽天下。但国产小成本喜剧电影表面上新片不断、一派繁荣,其实是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如果按照高乘(雅)喜剧、神经喜剧、低乘(俗)喜剧的三分法[24] 对近几年大批量生产的小成本喜剧电影进行一个大致的划分的话,粗略统计,其中为制造噱头和笑料一味地卖弄低级趣味和庸俗情调的低乘喜剧占三分之二还多;而作为批判现实主义力量的高乘喜剧则屈指可数。甚至可以说,仅《疯狂的石头》《鸡犬不宁》《耳朵大有福》《走着瞧》《斗牛》《我的唐朝兄弟》《人在囧途》等几部影片可以勉强划归高乘喜剧之列。高乘喜剧“以讽刺或嘲笑丑恶落后现象,从而肯定美好、进步的现实或理想为主要内容”[25],针对人性的弱点和可笑的一面进而批判社会制度的矛盾和不公平之处,在知性层面有所诉求而并非纯粹逗笑,笑声背后对人生有所透视和理解,希望对观众的思想有所影响。高乘喜剧是真正美学意义上的喜剧。这种意义上的喜剧是人类对自己生存状态的不满催发的一种反抗形式。无奈的尴尬、无以言说的不满化作喜剧的形式,就有了讽刺、批判的效果。我们通常说的“好的喜剧是通向心灵的悲剧”实际上指的就是此类喜剧。从某种意义上说,高乘喜剧同黑色幽默的精神本质是一致的。黑色幽默在看似很搞笑的背后隐含着令人深思的、沉重的思想情感。它用无逻辑的非理性的情景创造出一个可恶、可憎、可怕和可笑的世界,一个病态社会的丑恶现象以喜剧的形式得以展现,从中呼吁对人的尊严和对良心的保护。在黑色喜剧影片中,突出描写的是人所处的世界的不合理性以及环境和个人之间的不协调状态。同时,黑色幽默往往是塑造一些乖僻的“反英雄”人物,借他们的可笑言行影射社会现实,表达对社会问题的看法。在黑色幽默喜剧片中,有时意味着个人是很难改变社会环境的,所以在深深的思索之后主人公或观众会流露出对现实悲观的情绪。[26] 黑色喜剧貌似荒诞不经,但它们恰恰来自于创作者对现实世界丑陋现象的观察、解析和批判。黑色喜剧不只是一般的讽刺,它还是一种对落后体制机制的怀疑和抨击。它们有效地保存了幽默表层下蕴藏的批判力量,实现了对当下社会生活和文化症候的积极介入,也成为创作者沟通主流意识形态和受众消费心理的喜剧亚类型。
而《爱情方向盘》《追爱总动员》《婚礼2008》《四个丘比特》《完美新娘》《窈窕绅士》《天生幻想狂》《重庆美女》《终极匹配》《恋爱前规则》《摇摆de婚约》《爱情维修站》《跟我的前妻谈恋爱》《老虎都要嫁》等都市时尚浪漫爱情喜剧属神经喜剧一类。神经喜剧一方面有高乘喜剧的成分,对人生社会有所观照,批判大多委婉含蓄。另一方面,个别场面也吸收了低乘喜剧的元素。其中所谓的“神经”就是“古怪”“行为冲动难测”“胡闹”及“不甚理性、不可理喻”之意,正好与此类电影的特点相配合。这些神经型的都市爱情喜剧,以将善意的戏谑与机巧的诙谐融合的方式演绎当下都市男女的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等,以都市男女的啼笑情缘来调侃爱情、婚姻和欲望。它们是对神经喜剧这种喜剧亚类型的重新包装,试图使之当代化、都市化、中产化。但这些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成人童话在给予观众美好期许的同时,却使精神营构缺失,现实冲击力淡化。《大电影》《天下第二》《哈!哈!哈!》《十全九美》《老五的奥斯卡》《天下第一串》《夜店》《欠我十万零五千》《盗版猫》《皇家刺青》《大胃王》《欠债还情》《倔强萝卜》《隋朝来客》《熊猫大侠》《大有前途》《三笑之才子佳人》《嘻游记》等则是典型的低乘喜剧。低乘喜剧强调身体语言,包括打骂、吵架,说话荒腔走板、闹酒,以各种动作为主,对白则无甚意义,多是斗嘴、骂战、吹牛皮,鄙俗笑话等。情节上连贯性和戏剧性不强,并不重视因果关系及剧情推展,既没有什么思想内涵,对人生社会也没有任何严肃探讨,表现手法大多较为直接,诉诸感官上的及时喜乐。[27] 即这些低乘喜剧的共同特征正在于:故事天马行空,创意乏善可陈,演员表演极尽夸张,台词多是网络新词和桥段的杂凑拼贴,特效粗制滥造,舞美道具随便穿帮……营造出“片至贱则无敌”的效果。(www.xing528.com)
从近几年国产小成本喜剧电影在以上三类喜剧中的数量分布就可以看出,展现虚幻乌托邦爱情、调和社会阶层矛盾的神经型都市爱情喜剧和近似癫狂的低乘喜闹剧占了绝大多数。乐观的人可能会说:这说明山寨喜剧和爱情喜剧也许是小成本电影寻求突围的突破口。而悲观的人则会说:它们以一种癫狂的方式打破常规叙事逻辑,无视秩序与权威,人物言行举止的精神分裂式特质和不可理喻并没有发展成为一种极富破坏性的文化策略。这些充斥着意在刺激生物本能的搞笑方式,部分或完全放弃了社会批判的文化诉求,以怪诞夸张的剧情、造型和表演风格来宣泄观众的群体情绪的影片没有发展出对“精英—大众”“共同语—方言”“城市—乡村”“官方—草民”等深度模式的消解和文化抵抗的意义,只是试图在诙谐的符号游戏中获得快感。如果说宁浩的《石头》内里还是悲天悯人的,还在追求反讽精神,极力传达着导演对当下社会的关注与反思,对现实还有所批判的话,而它催生的跟风之作大多则得其形而未得其神,将中国喜剧电影推向变本加厉的恶搞。这些基于无理性的纯消费的观点的喜剧电影目的就在于娱乐观众,满足观众对快感的消费。小成本喜剧电影愈益失去了喜剧批判、讽刺、消解以及对不合理事物的否定之中建构理想事物的基本功能而成为纯粹的商品,只留下为搞笑而搞笑的尴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