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21世纪中国恐怖电影的探索与突破:导演阿甘的贡献与影响

21世纪中国恐怖电影的探索与突破:导演阿甘的贡献与影响

更新时间:2025-01-12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正如时任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的童刚坦陈,在我国尚未实行电影分级制的前提下,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我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纯粹的恐怖片,但含有“惊险恐怖”内容的影片21世纪以来一直在积极探索。在21世纪中国恐怖片的探索道路上,有一个人不能不提,那就是导演阿甘。经过市场论证,恐怖片率先被确定为突破重点。而港台两地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就盛行恐怖电影,并形成了自身的独特风格。

正如时任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的童刚坦陈,在我国尚未实行电影分级制的前提下,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我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纯粹的恐怖片,但含有“惊险恐怖”内容的影片21世纪以来一直在积极探索。如《闪灵凶猛》(2001)、《凶宅幽灵》(2002)、《古宅心慌慌》(2003)、《午夜惊魂》(2003)、《天黑请闭眼》(2004)、《七夜》(2005)、《诅咒》(2005)、《窒息》(2005)、《疑神疑鬼》(2005)、《门》(2006)、《心中有鬼》(2007)、《救我》(2007)、《荒村客栈》(2008)、《睡城》(2008)、《画皮》(2008)、《头七》(2009)、《午夜出租车》(2009)、《楼》(李远,2013)等。

在21世纪中国恐怖片的探索道路上,有一个人不能不提,那就是导演阿甘。广告导演出身的阿甘,对电影市场有着精准的把握,对电影创作也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生猛闯劲。从参加《古镜怪谈》的编剧开始(当时他用的还是本名刘晓光),他先后导演了《闪灵凶猛》《凶宅幽灵》《天黑请闭眼》等一系列恐怖片,号称“阿甘系列”,并宣称“要将恐怖片进行到底”。阿甘的电影创作体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即在恐怖的追求之外罩上一层保护的外衣,或是梦幻,或是人祸,平衡非自然的种种可能性,真正的恐怖元素被架空了,只剩下一个个不伦不类的荒唐故事。即使如此,他的影片依然能做到最基本的收回成本,甚至还有的赚了不少钱,从这个结果可以反观出中国电影市场对于恐怖片的渴求。

对于恐怖片创作的关注和研究在2004年就已显示出了端倪。这一年,借着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东风,中国首次恐怖电影创作研讨会在上海大学召开,与会者围绕中国恐怖片的历史与现实、当前恐怖片的创作与营销等问题展开研讨,试图得出一些可供中国恐怖片借鉴的经验。

2005年,恐怖片生产掀起一个小高潮。究其原因,除了2004年中国首次恐怖电影创作研讨会的推动外,还在于2005年年初在中影集团的工作会议上总经理韩三平的提倡,即常规片要走类型化的道路,主动迎合市场需求。经过市场论证,恐怖片率先被确定为突破重点。(www.xing528.com)

21世纪以来,在2003年《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和2010年《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等政策因势利导下,合拍片进入新纪元。而港台两地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就盛行恐怖电影,并形成了自身的独特风格。尽管港台恐怖片对非自然力量的确认和强调并不符合中国内地的国情,但在合作拍片的过程中,富有恐怖片拍摄经验的港台影人毕竟还是为内地恐怖片带来一些新潮的技巧和一些新鲜的气息,如内地和香港影人合作的《疑神疑鬼》《画皮》《头七》等都在恐怖片与审查制度之间寻得了一个微妙的平衡,这大概是21世纪中国恐怖片的发展方向。

中国内地恐怖片经历了从萌芽到快速发展,到中期的衰落,再到当下的发展新机遇。中国恐怖片具备了自身独有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并且具有可进一步开拓的发展空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