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以来,中国电影业发展迅速,中国电影类型化趋势明显,但歌舞片的发展依旧相对缓慢。仅有《像鸡毛一样飞》(2002)、《艳光四射歌舞团》(2004年)、《如果·爱》(2005)、《精舞门》(2008)、《跳出去》(2009)、《乐火男孩》(2009)、《爱我就给我跳支舞》(2009)、《斗爱》(2009)、《高兴》(2009)、《精舞门2》(2010)、《寻找刘三姐》(2010)、《歌舞青春》(2010)、《一夜成名》(2012年)、《天台爱情》(2013)、《中国好声音之为你转身》(2013)、《我就是我》(2014)等歌舞片在电影市场中出现。
这一时期的中国歌舞片在形式上开始趋同于好莱坞歌舞片,基本可分为这几种类型:
第一种,对好莱坞经典歌舞片模式——后台歌舞片的模仿。如《艳光四射歌舞团》《如果·爱》《斗爱》《一夜成名》等。这类影片虽然拍摄于21世纪,但是更像是后台歌舞片的一种延续,剧场或是片场的爱情故事与梦想与励志情节相结合。其中,陈可辛执导的《如果·爱》在艺术水平上是当之无愧的佼佼者。《如果·爱》获得了第62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闭幕影片资格,并在2006年度的第11届金紫荆电影节上获得了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电影歌曲、最佳音乐、最佳美术指导和最佳摄影等七项奖项。这对于一个歌舞电影来说,是非常难得的。《如果·爱》整体的故事结构类似于“后台歌舞片”,但是有别于传统好莱坞歌舞片,其中的歌舞场面仅仅存在于主角的幻想中,这样的设置使得歌舞场面呈现出一种“间离”效果。整个影片也脱离了歌舞片原有的简单的叙事模式,采用双线的戏中戏叙事。主线讲述了一段三角恋的故事,并用副线讲述了一个电影中同样是三角恋的故事。戏中戏的故事都是用歌舞表现,用以和现实场景进行明确的区分。
第二种,对好莱坞融合式歌舞片的模仿。如《高兴》。该片改编自贾平凹同名小说,但导演并没有完全按照原小说的基调进行拍摄,反而把一部原本悲剧色彩浓重的作品以喜剧的形式呈现了出来。《高兴》将关注点从歌舞片常表现的都市繁华中脱离出来,将视角指向了一群迫于生计而到城里打工的农民身上。两位拾荒的兄弟一起进入大城市,住在最破烂的楼中,结识了同样生活在底层的按摩女。故事就在这些人中间展开。影片将生活中最常见的场景转化为歌舞场面,用一种浪漫主义的手法表现了最常见却也最容易忽视的生活本身,歌舞场面成为了这些最底层生活的点缀。(www.xing528.com)
第三种,对好莱坞青春歌舞片的模仿与复制。随着近年来好莱坞青春歌舞片《舞出我人生》《歌舞青春》等风靡全球,中国歌舞片也开始跟上了青春歌舞片的脚步。如《精舞门1》《精舞门2》《爱我就给我跳支舞》《乐火男孩》《歌舞青春》《中国好声音之为我转身》《我就是我》等影片都是模仿好莱坞青春歌舞片,选择年轻的偶像、歌星拍摄以青春励志、爱情题材为主的歌舞片。这一类歌舞片虽然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年轻观众的喜爱与欢迎,但是,由于受众群的限制、观众的审美疲劳,并没有得到广大观众的认可。如《精舞门1》主角为受到观众欢迎的明星扮演,舞蹈和歌曲部分的制作也非常精良。在上映初期甚至获得了国产影片票房第一位的成绩。《精舞门2》故事依旧延续青春爱情、励志的元素,更多的加入了如街舞、跑酷等视觉效果比较强的因素。但整体的剧本结构较第一部更为单薄,因而并未能延续《精舞门1》的票房成果。观众不再为重复的剧情和视觉效果买单。对于歌舞片质量要求的逐渐提高要求歌舞片无论是内容上还是画面上都要有足够的提升才能吸引观众。
在中国歌舞片发展的初期,拍摄人物、题材、表现手法、音乐元素、歌唱方法、叙事手法等方面上,众多影片还保留着相当的中国民族特色。然而,中国现阶段歌舞片在叙事模式和歌舞场面上开始接近于好莱坞歌舞片。歌舞场面不再是简单的感情抒发与表达,而是更多的参与叙事。歌舞片也开始尽可能多的加入其他类型片的元素,使歌舞片逐渐开始摆脱原本简单的故事结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