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反特片创作背景及其在1949年东北解放中的政治斗争表现

反特片创作背景及其在1949年东北解放中的政治斗争表现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样的背景下,共产党领导下的公安、部队以及广大人民群众与国民党留存的特务人员之间的斗争就不可避免。反特片就是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产生的。1949年,东北电影制片厂伊明导演执导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部反特片《无形的战线》,讲述东北解放之后公安机关与伺机破坏的国民党特务之间的斗争。这段话把当时社会环境和时代条件下电影对于表现这一政治斗争任务的文化功能明显地表露出来,成为此后反特片创作的指导思想。

反特片创作背景及其在1949年东北解放中的政治斗争表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共产党从地下走到了地上,而国民党则从地上走到了地下。此时,中国内地的政治局势已基本稳定,但国民党在溃败前在大陆留下了一大批特务组织和人员,专门开展各种破坏活动。在这样的背景下,共产党领导下的公安、部队以及广大人民群众与国民党留存的特务人员(在反特片中,所谓的“特务”专指那些被派遣来或潜伏在中国大陆从事刺探机密情报或进行破坏活动的敌对人员,其背后隐藏着帝国主义、国民党、地主阶级、各种反革命分子等阶级敌人)之间的斗争就不可避免。再加上东西方不同意识形态国家集团之间的对抗、美国对中国新政权的敌视、国民党政权在美国支持下不断叫嚣反攻大陆,这些都使得新生的人民政权时刻处在外来威胁的阴影之中。反特片就是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产生的。

1949年,东北电影制片厂伊明导演执导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部反特片《无形的战线》,讲述东北解放之后公安机关与伺机破坏的国民党特务之间的斗争。当时政治的首要议题是稳固新生的人民政权,镇压并肃清国民党潜伏势力的政治破坏与颠覆威胁。出于这一政治需要,《无形的战线》片头和片尾均引用了毛泽东所说的:“在拿枪的敌人被消灭以后,不拿枪的敌人依然存在,他们必然要和我们作拼死的斗争,我们决不可以轻视这些敌人”。这段话把当时社会环境和时代条件下电影对于表现这一政治斗争任务的文化功能明显地表露出来,成为此后反特片创作的指导思想。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到60年代初,中国反特片生产进入到一个高潮期,《斩断魔爪》(1954)、《天罗地网》(1955)、《神秘的旅伴》(1955)、《国庆十点钟》(1956)、《虎穴追踪》(1956)、《寂静的山林》(1957)、《羊城暗哨》(1958)、《前哨》(1959)、《冰山上的来客》(1963)、《激战前夜》(1957)、《跟踪追击》(1963)等经典反特片都在这一时期面世,确立了反特片作为一种中国独特的类型片的类型模式与创作规范。(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