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创办人任庆泰购买了一架法国制造的木壳手摇摄影机和14卷胶片,尝试拍摄电影。首先拍摄的是当时有“伶界大王”之称的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片断。影片拍摄了剧中“请缨”“舞刀”“交锋”三个动作性较强的场面,在现在看来,效果不是很好,镜头运用也很单一,但它却标志着中国电影以及中国戏曲电影的诞生。之后丰泰照相馆还拍摄了谭鑫培的《长坂坡》、名武生俞菊笙的《艳阳楼》和《青石山》、俞振庭的《金钱豹》《白水滩》,许德义的《收关胜》、小麻姑的《纺棉花》等京剧片断。这些影片都是无声片,但当先后在北京的大观楼影戏园和吉祥戏院放映时,却呈现万人空巷之势。这些影片的拍摄地是露天庭院,景别固定,取日光照明,色彩为单调的黑白。因为是无声片,演员光演不唱。又因为胶片长度限制,当时仅仅截取片段演出。这不过是电影发展的一个雏形阶段,只是再现了戏曲的鳞爪。而且只是戏曲纪录片,而不是戏曲故事片。中国早期电影制作者会选择电影与戏曲相结合的一大因素,是因为戏曲在当时拥有大量受众,并且谭鑫培等人的明星效应在影片成功的道路上可谓是一针强力的定心剂。
1920年商务印书馆影戏部拍摄了著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主演的两个戏曲片段:昆曲《春香闹学》和京剧《天女散花》。《春香闹学》是明代汤显祖所著《牡丹亭》中的一折,梅兰芳扮演的春香,性格顽皮,专爱嬉戏,受到老师的批评,却被春香戏弄。这个戏梅兰芳演出了春香的年少活泼,连唱带做,表演难度极大,在当时已经使用到了特写镜头,说明影片的主创人员已经开始有了用电影镜头对戏曲故事进行分切的意识,比《定军山》更为成熟,电影手法更为突出。1923年,民新公司创办人黎民伟来到北京找到梅兰芳,双方商定拍摄了《西施》戏中的“羽舞”、《上元夫人》的“拂尘舞”、《木兰从军》中的“走边”和《黛玉葬花》中的“葬花”等片段。梅兰芳是个电影爱好者,他认为拍摄戏曲电影可以让演员看到自己的表演,以对自己的表演进行思考,也可以使自己的表演让更多的人,特别是那些自己不可能亲自去演出的地方的观众看到。(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