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美学家钟惦棐从中国电影的实际出发,反复强调电影最主要的是与观众的关系,电影美学就是建立在观众本体的基础之上的。以观众为本体,也是好莱坞商业运作的重要原则。[13]类型电影是电影业界的盈利要求与观众观赏需求互相博弈平衡的结果[14],在影片发行方与观众间形成了一个隐形契约:一方面类型电影制作者将类型意识贯彻到影片策划、制作、营销的各个环节,用类型定位来吸引观众;另一方面观众也养成根据类型选择所观看影片的习惯,当影片符合观众的类型期待时,观众就会得到基本满足。
类型电影演变的历史与观众兴趣态度的变化联系密切。类型电影最终是要出售给观众的,观众的口味需求决定了类型电影的投资、制作和推广。在类型电影拍摄之前,就应该以明确的观众定位为导向,根据观众的审美需求和兴趣变化不断调整。而观众性格、喜好、成长背景各不相同,他们需要在紧张的生活中找到自己的放松点和娱乐点,所以要细分观众群体,以不同的类型满足不同的观众需求。制作者和创作者需要针对不同的消费者,把握他们的感受和情绪,制定不同的策略,生产适销对路的电影产品。(www.xing528.com)
当前,中国类型电影的发展离不开对国内观众的培养和塑造。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观众对于国产类型电影的期待,培育属于自己的受众群体。那些较为聪明的电影制作者往往利用明星的公众影响力和号召力来培养观众的类型期待,并最终达到吸引观众、提升票房价值的目的。类型电影中演员的表演采用固定模式,观众能够按照心理预期想象出演员在影片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做出的某种行为,观众的审美偏好直接影响着影片的市场运作和经济效益。此外,类型电影中反复使用的类型元素,会使喜欢这一类型电影的观众产生某种心理期待和审美期待,并不断强化着这些观众固定的观影经验和观影感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