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1842-1856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至第二次鸦片战争前的历史展望

1842-1856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至第二次鸦片战争前的历史展望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矢元:《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广东人民反对英国租地的斗争》,《历史教学》1956.11;收入列岛编:《鸦片战争史论文专集》,北京:三联书店,1958。■廖京山:《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广州街约团勇与反入城斗争》,《广州师院学报》1982.01。■岳冰茹:《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至第二次鸦片战争前的鸦片输华情况、原因及影响》,《文教资料》2011.17。■李小庆:《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中英贸易仍存在巨大逆差》,《凤凰网》2011.08.04。

1842-1856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至第二次鸦片战争前的历史展望

■ [清]梁廷枏撰,邵循正点校:《夷氛闻记》,北京:中华书局,1959、1997、2008版。《夷氛闻记》原书五卷,清同治光绪间刊本。

■ 程啸著:《晚清乡土意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 沈渭滨著著:《困厄中的近代化》,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

■ 陈其泰、刘兰肖著:《魏源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

■ 王尔敏著:《五口通商变局》,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 茅海建著:《近代的尺度:两次鸦片战争军事与外交》,上海:三联书店,2011。

■ [美]威罗俾(Westel W.Willoughby)著,王绍坊译:《外人在华特权和利益》,北京:三联书店,1957。

■ [英]1857年英国提供上下两院《皇家海军在广州军事行动有关文件汇编:1848年12月30日〈英国巴麦尊子爵致文翰函〉》,马士著:《中华帝国关系史》第一卷1834—1860年冲突时期》,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57。

■ [日]佐佐木正哉编纂:《鸦片战争后的中英抗争》,日本:东京近代中国研究会,1964。

■ [美]魏裴德(Frederic E.Wakeman Jr)著,王小荷译:《大门口的陌生人:1839—1861年间华南的社会动乱》,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2008。

■ [英]施美夫(George Smith,或译乔治史密斯)著,温时幸译:《五口通商城市游记》,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

■ 余绳武:《“门户开放政策”在美帝侵华历史中的作用》,《历史教学》1951.05。

■ 戴学稷:《两次鸦片战争期间广东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复旦学报(人社版)》1956.02。

■ 矢元:《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广东人民反对英国租地的斗争》,《历史教学》1956.11;收入列岛编:《鸦片战争史论文专集》,北京:三联书店,1958。

■ 廖伟章:《广东人民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反对英国租地斗争新议》,《学术研究》1979.02。

■ 王锦光、闻人军:《中国早期蒸气机和火轮船的研制》,《中国科技史料》1981.02。

■ 廖京山:《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广州街约团勇与反入城斗争》,《广州师院学报》1982.01。

■ 胡维革:《关于五口通商时期鸦片贸易的两个问题》,《史学集刊》1989.04。

■ 赵金鹏:《美国与鸦片战争——析鸦片战争时期美国的侵华活动》,《史学月刊》1990.06。

■ 刘圣宜:《河南反租地斗争是中华民族觉醒的先声》,广州:夏国培等主编:《南溆风华——纪念广州河南洲头嘴抗英150周年研讨会论文集》,广州海珠地区炎黄文化研究会编印,1997。

■ 宋怡:《试论〈中美续增条约〉》,《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1999.05。

■ 梁超、文劳兵:《洲头嘴风云——记广州河南民众抗英斗争》,《炎黄纵览》2000.01。

■ 吴义雄:《罗孝全索赔事件及其影响》,《学术研究》2000.03。

■ 李穗梅:《论鸦片战争时期广州民众抗英斗争的渐进》,《广东史志》2001.04。

■ 陈胜粦:《林则徐与广州洲头咀抗英斗争》,广州市地方志办公室编:《广州话旧:〈羊城今古〉精选:1987—2000》,广州:广州出版社,2002。

■ 郑剑顺:《〈夷氛闻记〉勘误》,《广东史志》2003.02。(www.xing528.com)

■ 周力:《鸦片战后广州绅民反进城斗争新论》,《安徽史学》2003.05。

■ 何新华:《夷夏之间:对1842—1856年清政府西方外交的研究》,暨南大学2004年博士学位论文。

■ 王芙蓉:《重评鸦片战争中的琦善》,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硕士学位论文。

■ 石红芳:《道、咸之际的清政府外交——以“亚罗”号事件为中心》,吉林大学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

■ 付娟:《论鸦片贸易合法化对中国近代禁烟的影响》,《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06。

■ 袁南生:《魏源“睁开眼睛看世界”》,《湘潮》2006.08。

■ 李小婧:《魏源与近代中国对外开放》,中南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 程晓燕:《徐广缙与广州反入城斗争新探》,《广东社会科学》2008.04。

■ 马玉娇:《浅析两次鸦片战争之间的士大夫爱国思想》,吉林大学2009年硕士学位论文。

■ 仇华飞:《从对抗到妥协:中美〈望厦条约〉签约过程研究》,《史学月刊》2009.03。

■ 连星星:《美国广州领事报告与早期中美关系(1784—1844)》,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

■ 潘荣新、宋德华:《鸦片战争期间官民的合作与冲突;以广东民众斗争为例》,《社会科学辑刊》2010.03。

■ 朱西学、郭华清:《十三行体制与鸦片战争关系初探》,广州大学十三行研究中心等编:《广州十三行研究回顾与展望》,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

■ 冷东:《鸦片战争与十三行》,张建雄主编:《鸦片战争研究》,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

■ 杨颖奇:《鸦片战争后的救亡图存与开眼向洋》,《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0.03。

■ 李光和:《惺忪与萌动——基于两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国对外观念、体制与对外方略 变化的历史考察》,《理论月刊》2010.12。

■ 岳冰茹:《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至第二次鸦片战争前的鸦片输华情况、原因及影响》,《文教资料》2011.17。

■ 金峰:《广州反入城斗争中民众攻击十三行行为的社会心理分析》,赵春晨、冷东主编:《十三行与广州城市发展》,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

■ 王立:《论清政府与中美〈望厦条约〉的议定》,《赤峰学院学报(哲社版)》2011.08。

■ 李小庆:《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中英贸易仍存在巨大逆差》,《凤凰网》2011.08.04。

■ 姚武、刘兴豪:《中外图书交流中〈海国图志〉的编撰与传播》,《兰台世界》2011.19。

■ 王宏斌:《简论广州府海防同知职能之演变》,《广东社会科学》2012.02。

■ 李育民:《“排外”观念与近代民族主义的兴起》,《史林》2013.01。

■ 刘霆:《近代民族主义与鸦片语境的生成》,《金陵科技学报(社科版)》2013.0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