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西医学、生理学、心理学交流的深入探讨

中西医学、生理学、心理学交流的深入探讨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北京中医学院编:《中外医学史讲义》,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祝世讷著:《中西医学差异与交融》,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屈建、刘高峰、朱珠著:《中国医院药学学科发展史》,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赵莉如:《西方心理学传入中国及其发展》,《心理学探新》1992.02。■伊广谦:《近代中国人域外所见西洋医学举隅》,《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0

中西医学、生理学、心理学交流的深入探讨

■ [清]郑崇谦译:《种痘奇书(The Wonderful Vaccination Method)》,1804。

■ [清]邱熺撰:《引种牛痘方书》(一卷),清光绪三十年(1904)山东广仁书局刊本。

■ [清]伍秉镛撰:《渊云墨妙山房诗钞》下卷,清道光五年(1825)刻本。收入《广州大典》450.第五十六辑,集部别集,第三十三册。

■ [清]邱熺:《牛痘新法全书·序》,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9。

■ 陈邦贤著:《中国医学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

■ 范行准著:《明季西洋传入之医学》,中华医史学会钧石基金委员会印,民国三十二年(1943);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 范行准著:《中国预防医学思想史》,上海:华东医务生活社,1953。

■ 北京中医学院编:《中外医学史讲义》,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 马伯英、高晞、洪中立著:《中外医学文化交流史——中外医学跨文化传通》,上海:文汇出版社,1993。

■ 李经纬主编:《中外医学交流史》,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 祝世讷著:《中西医学差异与交融》,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 何小莲著:《西医东渐与文化调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 杨念群著:《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832—1985)》,北京:中国人大学出版社,2006。

■ 董少新著:《形神之间——早期西洋医学入华史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 刘天路编:《身体·灵魂·自然:中国基督教医疗社会事业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 马伯英著:《中国医学文化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 陈万成著:《中外文化交流探绎:星学·医学·其他》,北京:中华书局,2010。

■ 刘祺:《西方医学在近代中国(1840—1911)——医术、文化与制度的变迁》,南开大学2012年博士学位论文

■ 范行准编:《明季西洋传入之医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 屈建、刘高峰、朱珠著:《中国医院药学学科发展史》,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

■ [美]嘉惠霖(William warder Cadbury)、琼斯(Jones)著,沈正邦译:《博济医院百年》,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

■ [西]白雅诗(Beatriz Puente Ballesteros)著,董建中译:《唐熙宫廷耶稣会士医学:皇帝的网络与赞助》,《清史研究》2014.01。

■ 毕华德:《我国西医眼科之起源及现状》,《中华医学杂志》第16卷第5期,1930。

■ 全汉升:《清末西洋医学传入时国人所持的态度》,《食货》1936.12。

■ 赵璞珊:《西洋医学在中国的传播》,《历史研究》1980.03。

■ 张慰丰:《早期西洋医学传入史略(自汉唐明清时代)》,《中华医史杂志》1981.01-04。

■ 赵璞珊:《西医东渐小记》,《百科知识》1982.03。

■ 彭兴:《李时珍与西洋医学》,《甘肃社会科学》1983.06。

■ 陈援庵:《牛痘入中国考》,《中国科技史料》1988.02。

■ 廖育群:《牛痘法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中国科技史料》1988.02。

■ 汪子春:《中国近现代生物学发展概况》,《中国科技史杂志》1988.02。

■ 莫任南:《中国药物西传考》,《海交史研究》1990.01。

■ 章文钦:《嘉约翰与广州伯济医院》,章文钦著:《广东十三行与早期中西关系》,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9。

■ 彭泽益:《广州洋货十三行行商倡导对洋牛痘法及荷兰豆的引进与传播》,香港:《九州学刊》1991.02。

■ 刘学礼:《西方生物学的传入与中国近代生物学的萌芽》,《自然辩证法通讯》1991.06。

■ 李一白:《康熙与西方医药》,《中华医史杂志》1992.01-04。

■ 赵莉如:《西方心理学传入中国及其发展》,《心理学探新》1992.02。

■ 罗丽达:《允禩足疾与西洋大夫的一篇满文史料》,《历史档案》1993.51。

■ 蔡捷恩:《中草药传欧述略》,《中国科技史料》1994.02。

■ 盛亦如:《喜读〈中外医学文化交流史〉》,《医学与哲学杂志》1994.10。

■ 毛剑峰、吴琼英:《伯驾与广州第一家西医医院》,《岭南文史》1995.01。

■ 毛剑峰、吴琼英:《伯驾与广州眼科医局》,《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5.02。

■ 梁碧莹:《嘉约翰与西医学在中国的传播》,《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1996.03。

■ 陈小卡:《中国近代医学在广东地区发端的历史原因》,《岭南文史》1997.01。

■ 杨念群:《西医传教士的双重角色在中国本土的结构性紧张》,香港:《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7.02。

■ 李天莉:《中国人体解剖法史略》,《中华医史杂志》1997.03。

■ 林华:《康熙皇帝与西医西药》,《新视野》1997.05。

■ 杨念群:《“地方感”与西方医疗空间在中国的确立》,《学人》,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7。

■ 彭益军:《近代西方医学的传入及其意义》,《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科版)》1998.03。

■ 孙关龙:《从人痘法到牛痘法》,宋正海、孙关龙主编:《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

■ 陈朝晖、郑洪:《岭南医家邱熺与牛痘术》,《中华医史杂志》1999.01-04。

■ 宋之琪:《中国最早的教会医院——博济医院》,《中华医史杂志》1999.03。

■ 刘泽生:《英国东印度公司在澳穗医生与近代医学交流》,《广东史志》1999.03。

■ 梁碧莹:《“医学传教”与近代广州西医业的兴起》,《中山大学学报(社科报)》1999.05。文。

■ 李传斌:《基督教在华早期医疗事业论略》,《晋阳学刊》2000.01。

■ 吴义雄:《医务传道方法与“中国医务传道会”的早期活动》,《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0.03。

■ 殷平善、肖东红:《关于岭南中医药学术发展史的研究》,《医学与社会》2000.04。

■ 伊广谦:《近代中国人域外所见西洋医学举隅》,《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05。

■ 李传斌:《基督教在华医疗事业与近代中国社会(1835—1937)》,苏州大学2001年博士学位论。

■ 王中越:《中西医碰撞与结合的哲学思考》,南京农业大学2002年硕士学位论文。

■ 冯立军:《古代中越中医中药交流初探》,《海交史研究》2002.01。

■ 刘泽生:《中国近代第一位西医生——关韬》,《中华医史杂志》2002.02。

■ 董少新:《19世纪前期西医在广州口岸的传播》,《海交史研究》2002.02。

■ 叶农:《新教传教士与西医术的引进初探——〈中国丛报〉资料析》,《广东史志》2002.03。

■ 鲁萍:《晚清西医来华及中西医学体系的确立》,四川大学2003年硕士学位论文。

■ 关雪玲:《康熙朝西洋医学的传入》,《“16—18世纪中西关系与澳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3。

■ 何小莲:《来华新教传教士的早期医学活动》,《档案与史学》2003.01。

■ 何小莲:《晚清新教“医学传教”的空间透析》,《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3.02。

■ 王尊旺:《嘉约翰与西医传入中国》,《中华医史杂志》2003.02。

■ 刘国强:《试析近代广州教会医院的特点》,《广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03。(www.xing528.com)

■ 董少新:《〈印度香药谈〉与中西医药文化交流》,澳门:《文化杂志》中文刊第四十九期,澳门政府文化局,2003年冬季刊。

■ 李未醉、余罗玉:《简论古代中越医药交流》,《东南亚纵横》2004.06。

■ 牛亚华:《中日接受西方解剖学之比较研究》,西北大学2005年博士学位论文。

■ 李少华:《阿拉伯香药的输入史及其对中医药的影响》,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

■ 郝先中:《清代中医界对西洋医学的认知与回应》,《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科报)》2005.01。

■ 张哲嘉:《“大黄迷思”——清代制裁西洋禁运大黄的策略思维与文化意涵》,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47辑,2005.03月。

■ 李传斌:《医学传教与近代中国外交》,《南都学坛》2005.04。

■ 袁媛:《明清之际传入中国之西方生理学》,《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4。

■ 林日杖:《试述清代大黄制夷观念的发展演变》,《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05。

■ 周岩厦:《早期新教传教士以教育、知识传播与医务活动促进传教事业述论——以《中国丛报》为中心》,浙江大学2006年博士学位论文。

■ 吴立坤:《近代西方药学的传入及对中药学的影响》,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

■ 林日杖:《论清代大黄制夷观念发展强化的原因》,《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6.01。

■ 牛亚华:《〈泰西人身说概〉与〈人身图说〉研究》,《自然科学史研究》2006.01。

■ 董少新:《康熙朝的西洋医学——入而不传及其原因》,澳门:《澳门研究》第三十四期,澳门基金会,2006.06月。

■ 秦永杰、王云贵:《传教士对中国近代医学的贡献》,《医学与哲学杂志》2006.7A。

■ 广东省中医院供稿:《近代西洋医学从广东传入(上)》,《广东科技报》2006.05.12。

■ 曹峰祥著:《明末清初中医接受西方医学研究》,中国中医科学院,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 杨艳丽:《明清之际西洋医学在华传播》,暨南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 赵跃丽:《中医的中外交流历史与现状研究》,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 秦永杰:《中国高等西医学教育的发轫(1840—1919)》,第三军医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 张嘉凤:《十九世纪初牛痘的在地化——以〈英咭唎国新出种痘奇书〉、〈西洋种痘论〉与〈引痘略〉为讨论中心》,台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七十八本第四分,2007。

■ 董少新:《论邱熺与牛痘在华之传播》,《广东社会科学》2007.01。

■ 曹峰祥、万芳:《明末清初西方医学知识传入对中医学的影响》,《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05。

■ 董少新:《牛痘入华——一项由多国多人共同完成的技术交流》,澳门:《文化杂志》第六十五期,澳门政府文化局,2007年冬季刊。

■ 于杰:《近代西医群体研究》,吉林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

■ 苑焕:《从文化视角看中医翻译》,山东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

■ 董少新:《天地人神之关系与中西医学文化的首次相遇》,《第八届科学史研讨会丛刊》,台北:中研院科学史委员会,2008。

■ 张先清:《疾病的隐喻:清前期天主教传播中的医疗文化》,《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04;《明清史》2008.01。

■ 窦艳、孙合花:《明清之际西洋医学的传入》,《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05。

■ 彭兴:《李时珍的“脑为元神之府”说源出西洋医学》,《书屋》2008.09。

■ 董少新:《从澳门到北京宫廷——清前期西医入华与京澳关系》,澳门:《文化杂志》中文版六十六期,澳门政府文化局,2008年春季刊。

■ 李素云:《明清西医东渐背景下经络理论的解读》,中国中医科学院2009年博士学位论文。

■ 窦艳:《传教士与明清之际的中西医交流》,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硕士学位论文。

■ 王显超、牟英俊:《传教士与中国近代医学及医学教育的发展》,《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2。

■ 侯毅:《英国牛痘接种术传入中国的桥梁:斯当东与〈英吉利国新出种痘奇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9.03。

■ 吴义雄:《晚清时期西方人体生理知识在华传播与本土化》,《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

■ 潘荣华:《中国近代报刊传播西医研究》,安徽大学2010年博士学位论文。

■ 苏精:《英国东印度公司与西医来华》,珠海市委宣传部、澳门基金会、中山大学近代中国研究中心主编:《珠海、澳门与近代中西文化交流:“首届文化论坛”论文集》,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 冯立军:《古代中国与东南亚中医药交流研究》,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2010。

■ 冷东、刘桂奇:《十三行与与清代中后期广州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初建》,《西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05。

■ 刘晓慧:《外来的和尚好念经——闲话清宫里的西洋医》,《首都医药》2010.15。

■ 曾望军、刘飞跃:《论科学技术的跨界传播与行业发展的内在动因——以西医传入中国的过程为轨迹》,《学理论》2010.23。

■ 陶飞亚:《传教士中医观的变迁》,《历史研究》2010.05。

■ 邱玏:《中医古籍英译历史的初步研究》,中国中医科学院2011年博士学位论文。

■ 杨奕望、吴鸿洲:《“利玛窦规矩”与中医药交流》,《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分会成立30周年暨第二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1。

■ 胡文中:《从林则徐十三行治疝看“星斗南”传说》,赵春晨、冷东主编:《十三行与广州城市发展》,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

■ 张效霞:《林则徐:死时大喊“星斗南”》,《2011全国中医药科普高层论坛文集》,2011。

■ 冷东、肖楚熊:《十三行与广东凉茶之兴起》,《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04。

■ 刘祺:《西方医学在近代中国(1840-1911)——医术、文化与制度的变迁》,南开大学2012年博士学位论文。

■ 张宗鑫:《明清之际中医西传简论》,《明清论丛》2012.00。

■ 林日杖:《明清时期来华俄人对大黄的认识》,《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6。

■ 马智慧:《王宏翰中西会通研究》,浙江大学2013年博士学位论文。

■ 刘登:《中西医学哲学思想之比较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硕士学位论文。

■ 林日杖:《论明清时期来华传教士对大黄的认识——关于明清来华西人中药观的断面思考》,《海交史研究》2013.01。

■ 张娟:《近代中国第一位华人西医黄宽留学英国考》,《岭南文史》2013.01。

■ 关雪玲:《紫禁城中的杏林光华——清宫医学文物漫笔》,《紫禁城》2013.07。

■ 张瑞:《疾病、治疗与疾痛叙事——晚清日记中的医疗文化史》,南开大学2014年博士学位论文。

■ 耿婵:《近代中国的医学史研究》,东华大学2015年硕士学位论文。

■ 冼玉清:《丘熹和他的〈引痘略〉》,冼玉清著:《更生记:广东女子艺文考:广东文献丛谈》,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 列孚:《中国现代医学从广州起步》,《深圳特区报》2014.01.08。

■ 张宗鑫:《明清之际中医在西方的传播》,《中华魂》2014.20。

■ 曹磊:《论中医药在广府文化中的地位》,廖伟阳主编《走进广府——首届广府文化学术年会论文集》,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6。

■ 范延妮:《近代传教士中医译介活动及其影响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博士学位论文。

■ 孙灵芝:《明清香药史研究》,中国中医科学院2015年博士学位论文。

■ 胡文中:《小议清代以来广州港与中药西传和西医东渐》,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广州大学等编:《“广东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5。

■ 刘娅、梁忠:《明清西医东渐翻译历史脉络及影响研究》,《湖北社会科学》2015.09。

■ 谭晓蕾:《外来药用植物的系统整理及研究》,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硕士学位论文。

■ 郜卫博:《从晚清竹枝词看西医的引入》,《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6.04。

■ 郭小聪:《出与入:西式医疗及其教育与广州地区的影响》,《第二届广府文化学术年会论文集》,广州:广东省广府文化研究会等编印,201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