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文治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1840—1911),北京:三联书店,1957。
■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31卷,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
■ 闵宗殿、董凯忱、陈文华编著:《中国农业技术发展简史》,北京:农业出版社,1983。
■ 闵宗殿编著:《中国农史系年要录(科技篇)》,北京:农业出版社,1989。
■ 闵宗殿等主编:《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史图说》,北京:农业出版社,1989。
■ 闵宗殿主编:《自然科学发展大事记——农学卷》,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4。
■ 白鹤文、杜富全、闵宗殿主编:《中国近代农业科技史稿》,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6。
■ 闵宗殿主编:《中国农业通史·明清卷》,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6。本书第八章为明清时期中西农业文化交流。
■ [美]劳费尔著,林筠因译:《中国伊朗编》,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
■ [美]何炳棣(Ho Ping-ti):《美洲作物的引进、传播及其对中国粮食生产的影响》(一)(二)(三),《世界农业》1979.04、1979.05、1979.06;王仲华编:《历史论丛》第5辑,济南:齐鲁书社,1985。
■ 翟亁祥:《华北平原引种番薯和马铃薯的历史》,中国古代农业科技编辑组编:《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北京:农业出版社,1980。
■ 陈树平:《玉米和番薯在中国传播情况研究》,《中国社会科学》1980.03。
■ 章楷、李根蟠:《玉米在我国粮食作物中地位的变化——兼论我国玉米生产的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关系》,《农业考古》1983.02。
■ 郁龙余:《中印栽培植物交流略谈》,《南亚研究》1983.02。
■ 周源和:《甘薯的历史地理——甘薯的土生传入、传播与人口》,《中国农史》1983.03。
■ 汪子春:《我国传播近代植物学知识的第一部译著〈植物学〉》,《自然科学史研究》1984.01。
■ 叶显恩、谭棣华:《明清珠江三角洲农业商业化与墟市的发展》,《广东社会科学》1984.02。
■ 郭松义:《玉米、番薯在中国传播中的一些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编:《清史论丛》第七辑,北京:中华书局,1986。
■ 罗桂环:《我国早期的两本植物学译著——〈植物学〉和〈植物图说〉及其术语》,《自然科学史研究》1987.04。
■ 咸金山:《从方志记载看玉米在我国的引进和传播》,《古今农业》1988.01。
■ 曹树基:《玉米和番薯传入中国路线新探》,《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8.04。
■ 佟屏亚:《试论玉米传入我国的途径及其发展》,《古今农业》1989.01。
■ 游修龄:《玉米传入中国和亚洲的时间途径及其起源问题》,《古今农业》1989.02。
■ 闵宗殿:《海外农作物的传入和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古今农业》1991.01。
■ 陈伟明:《明清时期农业科学技术文化交流》,《海交史研究》1993.01。
■ 龚胜生:《清代两湖地区的玉米和甘薯》,《中国农史》1993.03。
■ 曾雄生:《明末科技与农业——从桑争稻田、棉争粮田和圈地运动看中西方科技发展》,《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4.05。
■ 张柏春:《〈奇器图说〉和〈欧洲天文学〉中的欧洲农业机械》,《农业考古》2000.01。
■ 蓝勇:《明清美洲农作物引进对亚热带山地结构性贫困形成的影响》,《中国农史》2001.04。
■ 唐凌:《农作物品种的引进与民族经济的融合》,《广西民族研究》2002.04。
■ 唐建军、陈学文、仇名虎、胡永吉:《明清时期杭嘉湖地区农业生态环境状况研究》,《“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分论坛论文集》,2004。
■ 翟乾祥:《16—19世纪马铃薯在中国的传播》,《中国科技史料》2004.01。
■ 王思明:《美洲原产作物的引种栽培及其对中国农业生产结构的影响》,《中国农史》2004.02。
■ 曹玲:《明清美洲粮食作物传入中国研究综述》,《古今农业》2004.02。
■ 蒋慕东、王思明:《辣椒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中国农史》2005.02。
■ 丁晓蕾:《马铃薯在中国传播的技术及社会经济分析》,《中国农史》2005.03。
■ 曹玲:《美洲粮食作物的传入对我国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影响》,《古今农业》2005.03。(www.xing528.com)
■ 冼剑民、许五州:《清代广州的花卉消费》,《江苏商论》2005.05。
■ 强百发、李新:《西方传教士对中国近代农业的贡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1。
■ 蒋慕东、王思明:《烟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中国农史》2006.02。
■ 王宝卿:《明清以来美洲作物的引种推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山东为例(1368—1949)》,《中国农史》2006.03。
■ 宋军令:《明清时期美洲农作物在中国的传种及其影响研究——以玉米、番薯、烟草为视角》,河南大学2007年博士学位论文。
■ 刘玉霞:《番茄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研究》,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 吴玉娴:《从明清文献看外来植物的引进与传播》,暨南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 杨海莹:《域外引种作物本土化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 强百发:《近代中国对西方农书的翻译及其传播研究》,《安徽农业科学杂志》2007.02。
■ 邵侃、卜风贤:《明清时期粮食作物的引入和传播——基于甘薯的考察》,《安徽农业科学》2007.22。
■ 李未醉:《古代中朝农业技术交流管窥》,《农业考古》2008.01。
■ 赵荣:《明清时期太湖地区农业生态模式研究》,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
■ 吴建新:《明清广东主要外来作物的再探索》,《古今农业》2008.04。
■ 王凤产、高明亁、吕爰羲:《明清舶来植物的命名》,《中国科技术语》2008.05。
■ 郭凤平:《中外植物交流史初论》,夏学禹主编:《农耕文化与现代农业论坛论文集》,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 方秋萍:《茉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研究》,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硕士学位论文。
■ 谭黎明:《论明清时期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安徽农业科学杂志》2009.10。
■ 刘玉静:《明清时期中外农业科技文化交流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
■ 黄福铭:《明清时期番薯引进中国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硕士学位论文。
■ 李园:《明清时期甘薯的引种及其在山东的推广》,《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02。
■ 林振武、张丽玲:《明清之际中国农业和农学西传欧洲及其影响》,《农业考古》2011.04。
■ 欧阳春林:《番薯的引种与明清福建沿海社会(1594—1911年)》,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学位论文。
■ 王欣蕾:《农业传教中的苹果与葡萄以清末山东胶东地区为考察中心》,上海社会科学院2012年硕士学位论文。
■ 周正庆、潘虹:《苿莉、素馨、耶悉茗名称探析》,《农业考古》2012.01。
■ 邓啟刚:《域外经济作物的引种及本土化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硕士学位论文。
■ 雷文顶、李世涛、雷帮英、潘忠梅、年玉茹:《明清时期外来作物的引入对贵州经济发展的影响》,《经济研究导刊》2013.01。
■ 李昕升 王思明:《明清夏季蔬菜品种及其引进管窥——基于《救荒月令》的史料考察》,《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
■ 李锦伟、王黎粒:《明清时期高产作物的引进对西南山区的影响——以黔东北地区为例》,《农业考古》2013.06。
■ 王兴华、许世霖:《小议海外农作物的传入及对我国社会生产的影响》,《吉林蔬菜》2013.07。
■ 胡乂尹:《明清民国时期辣椒在中国的引种传播研究》,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硕士学位论文。
■ 杨光芬:《外来旱地粮食作物传入桂东南与民族经济融合研究——以玉米、番薯、马铃薯为载体》,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硕士学位论文。
■ 柏宇亮:《从光孝寺植物看海上丝绸之路》,《客家文博》2014.01。
■ 崔瑛:《交际翻译视角下农业科技文献的英译——以论文〈金陵大学与康奈尔大学作物改良合作计划研究〉为例》,南京农业大学2015年硕士学位论文。
■ 张楠:《结球甘蓝在中国的引种与本土化研究(明清至民国)》,南京农业大学2015论文。
■ 李昂、王元林:《素馨花的传入与种植地区的扩展》,《中国农史》2016.03。
■ 李昕升、卢勇:《明清以来南瓜生产与农业变迁》,《古今农业》2016.0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