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谦之著:《中国哲学对于欧洲的影响》,上海:商务印书馆,1940;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
■ 唐君毅著:《中西哲学比较研究集》,台北:正中书局,1943。
■ 徐宗泽编著:《明清间耶稣会士译著提要》,北京:中华书局,1946、1989影印本;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0。
■ 韦政通著:《中国思想史》,台北:大林出版社,1979年出版上册,1980年出版下册;台北:水牛图书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99—2000;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长春:吉林出版集团,2009。
■ 韦政通编:《中国思想史方法论文选集》,台北:大林出版社,1981;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 任继愈主编:《中国佛教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 杨汝舟著:《道家思想与西方哲学》,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83。
■ 江文汉著:《明清间在华的天主教耶稣会士》,上海:知识出版社,1987。
■ 李天纲:《中国礼仪之争——历史·文献和意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 陈鼓应、辛冠洁、葛荣晋主编:《明清实学思潮史》,济南:齐鲁书社,1989。
■ 白莉民著:《西学东渐与明清之际教育思潮》,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9。该著作1992年获全国高等院校出版书籍的优秀学术奖。
■ 宋德宣著:《康熙思想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 范存忠年著:《中国文化在启蒙时期的英国》,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1。
■ 韦政通著:《中国十九世纪思想史》,台北: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1。
■ 董丛林著:《龙与上帝:基督教与中国传统文化》,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 李锦全、吴煕钊、冯达文编著:《岭南思想史》,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
■ 朱葵菊著:《中国历代思想史》,台湾:文津出版社,1993。
■ 朱维铮主编:《中国基督教史人物》,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 丁伟志、陈崧著:《中西体用之间——晚清中西文化观述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 顾卫民著:《基督教与近代中国社会》,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 广州市宗教志编纂委员会编:《广州宗教志》,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该书表述天主教和基督教在广州的起源、发展与现状及各个历史时期政府对宗教的行政管理概况。
■ 张铠著:《庞迪我与中国——耶稣会“适应”策略研究》,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1997;郑州:大象出版社,2009。
■ 楼宇烈、张西平主编:《中外哲学交流史》,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 楼宇烈、张志刚主编:《中外宗教交流史》,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 朱谦之著:《中国哲学对欧洲的影响》,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9。
■ 赵园著:《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该书是一部以明清之际的思想及文化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术著作。
■ 徐海松著:《清初士人与西学》,北京:东方出版社,2000。
■ 吴义雄著:《在宗教与世俗之间——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在华南沿海的早期活动研究》,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
■ 陈启云著:《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历史论析》,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 张西平著:《中国与欧洲早期宗教和哲学交流史》,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
■ 宴可佳著:《中国天主教简史》,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
■ 杨念群著:《中层理论——东西方思想会通下的中国史研究》,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
■ 郭德焱著:《基督教新教传教士与广州口岸》,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
■ 赵春晨、雷雨田、何大进著:《基督教与近代岭南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 林中泽著:《晚明中西性伦理的相遇:以利玛窦〈天主实义〉和庞迪我〈七克〉为中心》,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
■ 冯天瑜、谢贵安著:《解构专制: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研究》,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
■ 顾卫民编著:《中国天主教编年史》,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
■ 何兆武著:《文化漫谈:思想的近代化及其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 孙尚扬、[比]钟鸣旦著:《1840前的中国基督教》,北京:学苑出版社,2004。
■ 徐复观著:《中国思想史论集》,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
■ 张晓林著:《天主实义与中国学统——文化互动与诠释》,上海:学林出版社,2005。
■ 萧公权著:《中国政治思想史》,北京:新星出版社,2005。
■ 刘耘华著:《诠释的圆环——明末清初传教士对儒家经典的解释及其本土回应》,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 梁元生著:《基督教与中国》,台北:财团法人基督教宇宙光全人关怀机构,2006。
■ 赵园著:《制度·言论·心态——〈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续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 林金树著:《中国古代思想史:明清卷》,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6。
■ 叶潇著:《自由中国:伏尔泰、艾田蒲论“中国礼仪之争”》,北京:群言出版社,2007。
■ 周萍萍著:《十七、十八世纪天主教在江南的传播》,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 戚印平著:《远东耶稣会史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7。
■ 李天纲著:《跨文化的诠释:经学与神学的相遇》,北京:新星出版社,2007。
■ 吴旻、韩琦编校:《欧洲所藏雍正乾隆朝天主教文献汇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 赵春晨、郭华清、伍玉西著:《宗教与近代广东社会》,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
■ 吴根友著:《明清哲学与中国现代哲学诸问题》,北京:中华书局,2008。
■ 王有英著:《清前期社会教化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 高翔著:《近代的初曙:18世纪中国观念变迁与社会发展》(上、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 顾卫民著:《基督教与近代中国社会》,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 冯友兰著:《中国哲学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 张允熠、陶武,张弛编著:《中国:欧洲的样板(启蒙时期儒学西传欧洲)》,合肥:黄山书社,2010。
■ 赵园著:《明清之际的思想与言说》,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 侯外庐等著:《中国思想通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 黄勇:《全球化时代的宗教》,台北: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2011。
■ 黄海涛著:《明清实学经济伦理思想研究》,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2。
■ 梁漱溟著:《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北京:中华书局,2013。是书包括本体论、认识论、文化观、历史观和伦理学思想五个部分。
■ 徐若梦著:《古代〈圣经〉汉译与中西文化交流》,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
■ 蔡香玉著:《坚忍与守望:近代韩江下游的福音姿娘》,北京:三联书店,2014。
■ 季羡林:《风物长宜放眼量:季羡林谈传统文化》,重庆:重庆出版社,2015。
■ 郑佩瑗著:《沧海航灯:岭南宗教信仰文化传播之路》,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15。
■ 吕妙芬主编:《明清思想与文化》(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六十周年纪念论文集》),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6。
■ 宋德华著:《近代岭南文化价值观的演变》,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6。
■ 王德硕著:《北美的中国基督教史研究述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
■ 贺璋瑢著:《岭南信仰研究》,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7。
■ [法]裴化行(Bernard R.P.Henri)著,萧浚华译:《天主教十六世纪在华传教志》,上海:商务印书馆,民国二十六年(1937)。
■ [德]利奇温(Adolf Reichwein)著,朱杰勤译:《十八世纪中国与欧洲的文化接触》,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1991。
■ [德]夏瑞春(Adrian Hsia)编,陈爱政等译:《德国思想家论中国》,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9。
■ [法]谢和耐著,于硕、红涛、东方译:《中国文化与基督教的冲撞》,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
■ [法]谢和耐著,耿昇译:《中国和基督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 [加拿大]秦家懿编译:《德国哲学家论中国》,北京:三联书店,1993。
■ [法]荣振华((Joseph Dehergne,S.J.)著,耿昇译:《在华耶稣会士列传及书目补编》上册,北京:中华书局,1995。
■ [法]沙百里著,耿昇、郑德弟译:《中国基督徒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 [法]维吉尔·毕诺(Virgile Pinot)著,耿昇译:《中国对法国哲学思想形成的影响(1640—1740)》,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 [美]苏尔(Donald.F.St.Sure.S.J)、诺尔(Ray R.Noll)编,沈保义、顾卫民、朱静译:《中国礼仪之争——西文文献一百篇(1645—184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 [新加坡]龚道运著:《中国宗教论集》,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3。
■ [韩]宋荣培著:《中国社会思想史:儒家思想、儒家式社会与马克罗主义的中国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 [法]谢和耐(Gernet Jacques)著,耿昇译:《中国与基督教——中西文化的首次撞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 [美]本洁明·史华兹(Schwartz·Benjamin Isadore)著,程钢译:《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
■ [美]白诗朗(John H.Berthrong)著,彭国翔译:《普天之下:儒耶对话中的典范转化》,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6。
■ [韩]宋荣培著,朴光海、吕钼译:《东西哲学的交汇与思维方式的差异》,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6。
■ [新加坡]龚道运著:《近世基督教和儒教的接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 [比]钟鸣旦(Nicolas Standaert)著,张佳译:《礼仪的交织:明末清初中欧文化交流中的丧葬礼》,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 [美]赖德烈(Kenneth S.Latourette)著,雷立柏等译:《基督教在华传教史》,香港:道风书社,2009。
■ [法]尼古拉·马勒伯朗士(Malebranche Nicolas de),庞景仁译:《一个基督教哲学家和一个中国哲学家的对话》,北京:《中国哲学史研究》1982.02、03。
■ [法]保罗·戴密微撰,耿昇译:《中国和欧洲最早在哲学方面的交流》,北京:《中国史研究动态》1982.03。
■ [美]约翰·小韦尔斯撰,丁向阳译:《关于1662—1687年耶稣会中国传教团的一些荷兰史料》,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编:《清史研究集》第七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
■ [法]维吉尔·毕诺(Virgile Pinot)撰,耿昇译:《中国文化对十八世纪法国哲学家的影响》,任继愈主编:《国际汉学》第一期,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 [意]葛吉达撰,翟灿译:《近代欧洲思想界心目中的中国——简介欧洲作家和哲学家的不同观点》,任继愈主编:《国际汉学》第一期,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 [美]艾特蒙·莱特撰,李文昌译:《中国儒教对对英国政府的影响》,任继愈主编:《国际汉学》第一期,北京:商务印书局,1995。
■ [美]斯特姆:《中国对近代欧洲思想的影响》,澳门:《文化杂志》中文版第二十七、二十八期,澳门政府文化司署,1996。
■ [美]木罗杰·T·艾米斯撰,汪桂平译:《评〈中国思想中的道家理论〉》,《国际汉学》第三辑,郑州:大象出版社,1999。
■ [比]钟鸣旦(Nicolas Standaert)撰,马琳译:《基督教在华传播史研究的新趋势》,任继愈主编:《国际汉学》第四辑,郑州:大家出版社,1999。
■ [美]孟德卫(David·E.Mungello)撰,吴莉苇译:《中国礼仪之争研究概述》,任继愈主编:《国际汉学》第五辑,郑州:大象出版社,2000。
■ 王尔敏:《十九世纪中国国际观念之演变》,香港;中文大学主办《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第十一卷,1980。
■ 张显清:《晚明心学的没落与实学思潮的兴起》,《明史研究论丛》(第一辑),1982。
■ 史静寰:《谈明清之际入华耶稣会士的学术传教》,《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83.03。
■ 王茂、王克迪:《戴震天体论中的科学与哲学》,《江淮论坛》1985.04。
■ 李兆华:《简评“西学源于中法”说》,《自然辩证法通讯》1985.06。
■ 高振田:《康熙帝与西洋传教士》,《历史档案》1986.01。
■ 丁祯彦、陈卫平:《“中体西用”的破产与中国哲学的近代化》,《浙江学刊》1986.05。
■ 魏宗禹,《明清“实学”思潮的三个发展阶段》,《晋阳学刊》1988.01。
■ 饶良伦:《明末清初“西学东渐”评议》,《求是学刊》1988.01。
■ 覃正爱:《试论明末清初思想家启蒙思想的局限性》,《船山学报》1988.02。
■ 江晓原:《试论清代“西学中源”说》,《自然科学史研究》1988.02。
■ 葛荣晋:《程朱的“格物说”与明清的实测之学》,《孔子研究》1998.03。
■ 汤奇学:《“西学中源”说的历史考察》,《安徽史学》1988.04。
■ 葛荣晋:《清代实学思潮的历史演变》,《文史哲》1988.05。
■ 王燕军:《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再认识》,《广州研究》1988.12(该刊物现更名为《开放时代》)。
■ 葛荣晋:《明清实学简论》,《社会科学战线》1989.01。
■ 陈卫平:《论明清间西方传教士对中西哲学之比较》,《世界宗教研究》1889.01。
■ 冯佐哲,《读〈论“礼仪之争”〉一文的感想》,《清史研究通讯》1989.02。
■ 唐明邦:《明清之际对待西学的几种心态》,《船山学刊》1989.02。
■ 陈卫平:《“会通以求超胜”到“西学东源”说——论明末至清中叶的科学家对中西科学关系的认识》,《自然辩证法通讯》1989.02。
■ 黄爱平:《从〈畴人传〉看阮元的西学思想》,《清史研究通讯》1989.03。
■ 朱欣农、炎冰:《近代“科学救国”思想的源流和评估》,《云南社会科学》1989.04。
■ 张文健:《阮元和〈畴人传〉及其续编》,《历史教学问题》1989.06。
■ 陈卫平:《论明清之际“由数达理”的思维方法——从一个侧面看明清之际思想的性质》,《哲学研究》1989.07。
■ 朱亚宗:《康熙:“中体西用”的先驱》,《求索》1990.04。
■ 孙明章:《传教士和明清之际的思想界》,《浙江学刊》1990.04。
■ 杨思寰:《实学研究的深化与拓展——读〈明清实学思潮史〉》,《中国图书评论》1990.05。
■ 邓建华:《天教的输入与晚明士人的价值认同》,《湖北大学学报(哲社版)》1990.05。
■ 严绍璗:《欧洲“中国学”的形成与早期理性主义中国观——中国文化的世界历史性意义的研讨》,北京:《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90.05。
■ 刘钝:《清初民族思潮的嬗变及其对清代天文数学的影响》,《自然辩证法通讯》1991.03。
■ 季云飞:《清末“中体西用”思想新议》,《求索》1991.03。
■ 成晓军:《“师夷长技以制夷”未立即引起社会认同的原因——西化误区的历史见证刍议之一》,《贵州社会科学》1991.06。
■ 孙尚扬:《明末天主教与儒学的交流和冲突》,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
■ 姜广辉、陈寒鸣:《关于明清之际启蒙思想的几个问题》,《中国史研究》1992.01。
■ 步近智:《中国明清之际实学高潮与朝鲜李朝实学兴盛的共同特征》,《中国史研究》1992.01。
■ 陈钦庄、黄兰英:《中西文化的一次剧烈冲突:论明清时期的“中国礼仪之争”》,《浙江学刊》1992.02。
■ 张坦:《敬祖与敬主:儒教与基督教一种文化功能的比较》,《贵州社会科学》1993.01。
■ 林金水:《明清之际士大夫与中西礼仪之争》,《历史研究》1993.02。
■ 郭熹微:《天主教与明清实学思潮》,《世界宗教研究》1993.03。该文对天主教与儒学的冲突及融合作了具体的考察和分析。
■ 王智勇:《论〈四库全书总目〉的西学观》,《中国典藉与文化》1993.03。
■ 邓建华:《杨光先与康熙朝“历案”——兼谈明清人士对待外来文化的传统心态》,《社会科学辑刊》1993.04。
■ 许明龙:《试评18世纪末以前来华的欧洲耶稣会士》,《世界历史》1993.04。
■ 万明:《明代后期西方传教士来华尝试及其成败述论》,北京:《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93.05。
■ 谢方:《从“教仪之争”看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冲突与交流》,《传统文化与现代》1993.05。
■ 陈卫平:《论明清之际西学传播的思想张力》,《江汉论坛》1993.10。
■ 阮炜:《明末清初儒耶之争的历史脉络》,《深圳大学学报(人社版)》1994.01。
■ 王开玺:《从清代中外关系中的“礼仪之争”看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历史轨迹》,《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4.02。
■ 陈胜粦:《论魏源的历史定位——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思潮转型的界标》,《船山学刊》1994.02。
■ 孙希国:《明末清初启蒙思想说略》,《湖湘论坛》1994.05。
■ 朱义禄:《论晚明科学思潮的近代因素》,《齐鲁学刊》1994.05。
■ 黄一农:《被忽略的声音:介绍中国天主教徒对“礼仪问题”态度的文献》,台湾新竹:《清华学报》新25卷2期,1995。
■ 魏义霞:《西方自然科学的引进与中国近代哲学的变革》,《学习与探索》1995.01。
■ 夏瑰琦:《维护道统,拒斥西学——评〈破邪集〉》,《浙江学刊》1995.01。
■ 张同奇:《“中体西用”思想对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积极影响》,《山东师大学报(人社版)》1995.02。
■ 刘爱文:《〈海国图志〉海防思想研究——兼析〈海国图志〉的若干新观念》,《史学集刊》1995.03。
■ 王扬宗:《康熙、梅文鼎和“西学中源”说》,《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5.03。
■ 朱义禄:《古今与中西的会通——明清之际启蒙学者思维方式再探》,《学术月刊》1995.05。
■ 李天纲:《从新出史料看“中国礼仪之争”及其意义》,王元化主编:《学术集林》卷七,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
■ 龚道运:《儒学和天主教在明清的接触和会通》,《世界宗教研究》1996.01。
■ 钱林森:《偏见与智慧的混合——孟德斯鸠的中国文化观》,《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科版)》1996.01。
■ 李志军:《试论明清之际基督教平等观念在中国的影响》,《唐都学刊》1996.02。
■ 程利田:《朱熹理学对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影响——兼论中国文明对西方文明的作用》,《学术论坛》1996.02。
■ 罗炽:《论中国实学范畴内涵的历史演变》,《湖北大学学报(哲社版)》1996.04
■ 王庆成:《康熙朝“礼仪”问题的一件新发现文献:武英殿监修书官寄西洋人书并考释》,《社会科学战线》1996.06。
■ 徐海松:《从“会通中西”到“西学中源”——清初科学家的思想轨迹及其影响》,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编:《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郑州:大象出版社,1999。
■ 黄爱平:《乾嘉时期的社会变化与经世主张》,《清史研究》1997.02。
■ 朱静:《罗马天主教会与中国礼仪之争》,《复旦学报(社科版)》1997.03。
■ 张增一:《“西学中源”与明清社会文化心态》,《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1997.03。
■ 马琳:《〈三山论学记〉中关于“天主”观念的文化对话》,《世界宗教研究》1997.04。
■ 佟玉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爱国主义内涵》,《历史教学》1997.04。
■ 程恭让:《分别夷夏——儒家传统面对异质文化的接受心态》,《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7.06。
■ 余英时:《东西方汉学和〈东西方汉学思想史〉》,《世界汉学》1998.01。
■ 石雄斌、徐霞:《中西文化的一次交流与碰撞:论明清时期的“中国礼仪之争”》,《湖北民族学院学报(社科版)》1998.01。
■ 朱幼文:《明清之际耶稣会士对于理学的评判》,《世界宗教研究》1998.04。
■ 马涛:《论明清实学中的自由经济思想》,《开封大学学报》1998.04。
■ 邓建华:《明清之际“西学中源”说考析》,《河南社会科学》1998.05。
■ 张先清:《1990—1996年间明清天主教在华传播史研究概述》,《中国史研究动态》1998.06。
■ 刘潞:《康熙与西学》,北京:《中国档案》1998.08。
■ 程美宝:《地域文化与国家认同——晚清以来“广东文化观”的形成》,香港:《中国社会科学季刊》总第23期,1998年夏季卷。
■ 徐海松:《从“会通中西”到“西学中源”——清初科学家的思想轨迹及其影响》,谢方主编:《中西初识》(收录“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郑州:大象出版社,1999。
■ 黄一农:《明末清初天主教传华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任继愈主编:《国际汉学》第四辑,郑州:大象出版社,1999。
■ 王冰:《明清间耶稣会士来华的背景及其影响》,《甘肃社会科学》1999.S1。
■ 程利田:《法国启蒙思想家对中国的看法及中国对其影响》,《南平师专学报》1999.01。
■ 谢景芳:《清初抑制西学探论》,长春:《史学集刊》1999.01。
■ 于化民:《礼仪之争与文化冲突》,北京:《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9.01
■ 李天纲:《简论明清“西学”中的神学和哲学》,上海:《复旦学报(科社版)》1999.03。
■ 葛荣晋等主编:《张载关学与实学》,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2000。含论文:
葛荣晋:《试论“张载关学”与明清实学的关系》;
高晨阳:《实学的划界与本质》;
刘学智:《明清实学渊源与特征辨析》。
■ 吴义雄:《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在华南沿海的早期活动研究》,中山大学2001年博士学位论文。
■ 林中泽:《晚明中西性伦理的相遇》,中山大学2001年博士学位论文。
■ 范正义:《基督教与中国民间信仰——以福建为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硕士学位论文。
■ 谢文芳:《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启蒙思想与中国明清之际启蒙思想比较》,江西师范大学2001年硕士学位论文。(www.xing528.com)
■ 步近智、张安奇:《略论明清实学思潮及其现实意义》,《学术月刊》2001.01。
■ 王杰:《论明清之际的经世实学思潮》,《文史哲》2001.04。
■ 叶农:《明末天主教在广东地区的传播与发展》,《暨南学报(哲社版)》2001.05。
■ 黄长义:《明清之际经世思潮的新趋向》,《江汉论坛》2001.06。
■ 张西平:《明清间入华传教士对亚里士多德哲学的介绍》,《江海学刊》2001.06。
■ 严建强:《“中国热”的法国特征及其解释》,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编:《中西初识二编》,郑州:大象版版社,2002。
■ 杨建平:《论明末清初士大夫对西学态度的转变》,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硕士学位论文。
■ 魏宗禹:《实学思想方法探微》,中国实学研究会主编:《实学文化与当代思潮》第三章,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 张显清:《晚明心学的没落与实学思潮的兴起》,中国实学研究会主编:《实学文化与当代思潮》第十章,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 何佑森:《明末清初的实学》,中国实学研究会主编:《实学文化与当代思潮》第十一章,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 张安奇:《16—17世纪中国的实学思潮与自然科学》,中国实学研究会主编:《实学文化与当代思潮》第十四章,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 王杰:《明清之际的经世实学思潮》,中国实学研究会主编:《实学文化与当代思潮》第十五章,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 罗炽:《实学义辨》,中国实学研究会主编:《实学文化与当代思潮》第二十三章,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 吴伯娅:《乾隆对天主教的认知与对策》,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明清史研究室编:《清史论丛》,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 闫大伟:《论康熙的西学观》,南京农业大学2002年硕士学位论文。
■ 李斌:《清代传统兵学的衰落与“师夷制夷”战略思想的形成》,《故宫博物院院刊》2002.03。
■ 汤开建、陈文源:《陈垣与中国基督教史研究》,《暨南学报(哲社版)》2002.03。
■ 王云萍:《道德心理学:儒家与基督教之比较分析》,《道德与文明》2002.03。
■ 吴伯娅:《礼仪之争爆发后康熙对传教士的态度》,《历史档案》2002.03。
■ 徐奉臻:《西学东渐冲击下中国的现代化思潮——兼论近代中国的技术文化观》,《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03。
■ 李治亭、刁书仁:《18世纪的中国社会观念及其研究——兼评〈近代的初曙〉》,《社会科学战线》2002.04。
■ 陈东:《清代福建天主教的传播与本土化》,《闽江学院学报》2002.05。
■ 许明龙:《18世纪法国思想家论中国的德治》,《世界历史》2002.05。
■ 陈东:《清代福建天主教的传播与本土化》,《闽江学院学报》2002.05。
■ 姚兴富:《耶儒对话与融合——〈教会新报〉(1868—1874)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博士学位论文。
■ 张国刚:《明清传教士与中西文化交流:〈从中西初识到礼仪之争〉著者寄言》,《博览群书》2003.12。
■ 胡桂玉:《明末清初广州天主教的发展及其衰落》,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硕士学位论文。
■ 杨慧林:《佛教与基督教对话中的三个问题》,《佛学研究》2003.00。
■ 牛菲、张智勇:《略论中西传统思维方式之差异》,《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01。
■ 卢建一:《从东南水师看明清时期海权意识的发展》,《褔建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01。
■ 陈义海:《中西“实学”之辨——明清间来华耶稣会士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01。
■ 吴薇:《明清江西天主教的传播》,《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01。
■ 王元春:《试论揭暄的宇宙演变思想》,《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3.03。
■ 姚兴富:《上帝崇拜与祖先崇拜》,《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3.06。
■ 何兆武:《传统与近代化——读〈从中西初识到礼仪之争〉书感》,《读书》2003.12。
■ 王继平、姚静冰:《论魏源的学术思想》,谭镜星主编:《邵阳学院学报·“纪念魏源诞辰21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邵阳学院学报编辑部,2004。
■ 胡志强:《〈海国图志〉与中朝日近代启蒙思想》,延边大学2004年硕士学位论文。
■ 戴叶:《论明清之际实学思潮中的经世思想》,苏州大学2004年硕士学位论文。
■ 张琳:《鸦片战争前后来华新教传教士的典型代表——郭士立研究》,广州大学2004年硕士学位论文。
■ 李琼:《明清之际西学的传入与中国社会的迎纳心态》,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硕士学位论文。
■ 郝志洁:《明末清初文人士大夫对基督教的认识》,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硕士学位论文。
■ 苏新红:《晚明士大夫对耶稣会士交往态度分析》,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硕士学位论文。
■ 刘兴豪:《魏源与中国近代化思潮的启动》,谭敬星主编:《邵阳学院学报·纪念魏源诞辰21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邵阳学院学报编辑部,2004。
■ 朱汉文:《魏源的实学与西学》,谭敬星主编:《邵阳学院学报·纪念魏源诞辰21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邵阳学院学报编辑部,2004。
■ 匡胜国:《近现代“科学救国”的先声——“师敌之长技以制敌”和“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1。
■ 陈俊民:《“理学”、“天学”之间——论晚明士大夫与传教士“会通中西”之哲学深意(上)》,《中国哲学史》,2004.01。
■ 张践:《明清实学是西学东渐的思想土壤》,《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4.02。
■ 林国标:《清初理学与西学的接触及西学对理学的影响》,《船山学刊》2004.02。
■ 张品端:《朱子理学对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东南学术》2004.02。
■ 于海君:《“西学东渐”时期中日传统价值观念的演变试析》,《东疆学刊》2004.04。
■ 孙适民:《评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邵阳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Z1。
■ 管恩森:《十字架遭遇龙图腾》,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博士学位论文。
■ 崔维孝:《明清之际西班牙方济会在华传教研究(1579—1732)》,暨南大学2005年博士学位论文。
■ 陆耿:《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的中国文化观》,广州大学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
■ 陈玮:《早期耶稣会传教思想和传教方式探析》,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
■ 翟杰:《明末清初南、北方士人对待西学态度之比较》,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
■ 李英顺:《浅析明清之际实学思潮产生的历史背景》,《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02。
■ 林滨:《从伦理道德视角,试析儒家与基督教两种人性论的不同预制作用》,《比较教育研究》2005.02。
■ 钱国权:《天主教在华传播史的研究状况概述》,《甘肃社会科学》2005.03。
■ 李虎:《论东亚三国西学成果差异及其原因》,《东疆学刊》2005.04。
■ 张秋喜、李秀丽:《林则徐、魏源的主要现代化思想》,《沧桑》2005.04。
■ 顾卫民:《耶稣会罗马档案馆明清天主教文献》,澳门《文化杂志》中文版五十四期,澳门政府文化局,2005年春季刊。
■ 罗中琦:《阮元〈畴人传〉之科学思想论析》,台湾:《弘光人文社会学报》第2期,2005。
■ 邹小站:《略论明清间中国人对西学的迎拒》,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5年卷》,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 赵殿红:《清初耶稣会士在江南的传教活动》,暨南大学2006年博士学位论文。
■ 陈青松:《雍正时期的禁教与禁教时期的天主教》,暨南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
■ 谢敏:《孟德斯鸠中国法律观的思想立场初探》,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
■ 王超云:《基督教在近代中国传教方式的转变》,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
■ 顾卫民:《中国“礼仪之争”的历史叙述及其后果》,澳门:《文化杂志》中文版五十八期,澳门政府文化局,2006年春季刊。
■ 王元春:《儒学西传——欧洲哲学思想嬗变的机遇》,《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05。
■ 王景林:《明清启蒙思想家经世致用教育思想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
■ 常新、薛志忠:《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传教活动的思想文化史意义》,《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02。
■ 陆芸:《海上丝绸之路在宗教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和影响》,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2006.05。
■ 邹小站:《华夷天下的崩溃与中国近代思想的变迁》,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6卷》,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 陈永涛:《近代传教运动中传教士对中国文化的两种基本态度及简评》,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等编:《传教运动与中国教会》,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
■ 宾静:《清代禁教时期华籍天主教徒的传教活动研究(1721—1846)》,暨南大学2007年博士学位论文。
■ 任思亮:《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山东大学2007年博士学位论文。
■ 黄琦峰:《中西交流史上的重要人物——李明》,浙江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 田志坚:《耶稣会士文化适应政策对明末清初士人的影响》,四川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 蔡明晶:《网络环境下明清耶稣会士研究之探索》,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 朱文亮:《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湘潭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 戴元歧:《“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先导性和借鉴意义》,王璟等主编:《中国近现代史及史料研究》,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
■ 于作敏:《略论近世西方来华传教士的儒学观》,王璟等主编:《中国近现代史及史料研究》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
■ 刘燕燕:《明末福建士大夫与天主教传教士的对话》,福州:《福建省首届海洋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7。
■ 吴伯娅:《值得重视的历史文献——〈清中前期西洋天主教在华活动档案史料〉评介》,耿昇等主编:《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吉林:延边大学出版社,2007。
■ 王杰:《明清之际的经世实学思潮与社会批判思潮——以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群体为例》,中国实学研究会编:《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宁波:宁波出版社,2007。
■ 涂可国:《儒学与实学》,中国实学研究会编:《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宁波:宁波出版社,2007。
■ 吴松、黄海涛;《明清实学经济伦理的近代性嬗变》,《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7.01。
■ 湛晓白、黄兴涛:《清代初中期西学影响经学问题研究述评》,《中国文化研究》2007.01。
■ 孙成岗、王艳红:《明清实学教育思潮的兴起及其特征》,《黄山学院学报》2007.04。
■ 张西平:《西学与清初思想的变迁》,《现代哲学》2007.04。
■ 袁仁洪、姚兰图:《魏源“经世致用”思想形成原因初探》,《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05。
■ 贾小叶:《1840—1900年间国人“夷夏之辨”观念的演变》,《史学月刊》2007.10。
■ 胡博:《略论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魏源的忧患意识》,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
■ 韩强:《精神心理文化与岭南人的价值支柱》(上、下),《岭南文史》2008.01、2008.02。
■ 周燕:《李明〈中国近事报道〉对伏尔泰的影响》,《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04。
■ 林李楠、杨永波:《西学东渐与明末清初实学教育思潮的变革》,《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05。
■ 张晓林:《儒耶互动的诠释》,《甘肃社会科学》2008.05。
■ 程丽蓉:《从“中体西用”到“华魂洋才”——以自然主义的中国接受为例》,重庆:《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8.06。
■ 陈立军:《耶稣会对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长春:《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社版)》2008.09。
■ 李晓偲,樊勇:《17—18世纪的儒学西传及其对欧洲哲学的影响》,《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10。
■ 陈芸:《试析海上丝绸之路在宗教文化传播的作用》,耿昇等主编:《登州与海上丝绸之路——登州与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 沈伟:《〈畴人传〉及其续编研究》,中国人民大学2009年硕士学位论文。
■ 楚怡俊:《从明清间耶稣会士著作看他们对佛教的反应》,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硕士学位论文。
■ 张振华:《中国基督教和佛教的传播方式比较研究》,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硕士学位论文。
■ 纵瑞彬:《传统“天下”观念与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基本形态》,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等主编:《新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10。
■ 马来平:《儒学和科学具有广阔的协调发展前景——从西学东渐的角度看》,《山西大学学报(哲科版)》2009.02。
■ 张晓林:《基督教平等观念与中国近现代启蒙》,《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9.03。
■ 徐道彬:《戴震“西学中源”思想探讨》,《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2009.04。
■ 陈京、陈文、杜恩明:《试论魏源经济思想中的资本主义倾向》,《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04。
■ 王开玺:《略论“人臣无外交”思想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05。
■ 黄玉顺:《反应·对应·回应——现代儒家对“西学东渐”之态度》,《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9.05。
■ 覃小放:《明清实学与西学东渐的相互影响》,《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社版)》2009.06。
■ 陈义海:《“融通”:文化交流的正途——反思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史》,《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社版)》2009.06。
■ 田园:《从文化交流背后的冲突来看“礼仪之争”》,《学术论坛》2009.12。
■ 范玉秋:《西学东渐与儒学转型》,《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01。
■ 倪霞:《明清时期儒学在琉球的传播及影响》,《东南学术》2010.03。
■ 刘芳:《明清时期湖广天主教的传播与发展》,暨南大学2010年博士学位论文。
■ 阎铭:《明清士大夫与耶稣会士译著》,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
■ 李韦、李华伟:《儒家和天主教孝论的冲突与对话——以〈天主实义〉为中心的考察》,《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0.02。
■ 王志成:《文明对话与对话文明——21世纪佛耶相遇》,《国际学术动态》2010.03。
■ 黄涛:《威廉与荣格的东西文化观》,《世界文化》2010.03。
■ 吕明涛:《〈天学初函〉:明清间中西文化交流的标本》,《泰山学院学报》2010.04.
■ 孟庆波、刘彩艳:《基督教与中华文化礼仪之争研究综述》,《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06。
■ 刘亚轩:《清初耶稣会士的间谍活动》,《兰台世界》2010.09。
■ 杨慧琼:《基督教在华传播中信仰上的文化适应》,《福建论坛(人社版)》2010.12。
■ 唐立鹏:《“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或发韧于“关闸之战”》,《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10.14。
■ 梁凤萍、吴鲁耿:《明清之际耶稣会东渐与中国妇女——兼论明清之际耶稣会对中国妇女生活的影响》,《网络财富》2010.23。
■ 刘艳:《论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华章》2010.25。
■ 陈碧芬:《明清民本思想研究》,云南大学2011年博士学位论文。
■ 陈春晓:《明末清初在华传教士世俗生活研究》,南京大学2011年硕士学位论文。
■ 李聚刚:《明末清初儒家基督徒会通儒耶的人文精神——以徐光启为个案》,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硕士学位论文。
■ 黄顺力:《“重陆轻海”与“通洋裕国”之海洋观刍议》,《深圳大学学报(人社版)》2011.01。
■ 游越:《浅析西学东渐中传教士的矛盾心理及应对策略》,《科技信息》2011.02。
■ 徐克谦:《中西初识时期的思想文化互动——读张西平〈传教士汉学研究〉》,《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03。
■ 杜伟:《美国汉学界有关明末清初天主教入华史的研究》,《世界宗教文化》2011.04。
■ 许苏民:《明清之际伦理学三问题的儒耶对话——兼论对话对中国伦理学的影响》,《学术月刊》2011.04。
■ 许苏民:《明清之际儒学与基督教的人生哲学对话》,《河北学刊》2011.04。
■ 肖清和:《诠释与歧变:耶稣形象在明清社会里的传播及其反应》,《广东社会科学》2011.04。
■ 黄忠廉:《明末清初传教士变译特性之考察》,《求是学刊》2011.04。
■ 陈超:《对明清之交东学西渐的思考——兼论中国文化对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东南学术》2011.04。
■ 伍玉西:《“孔子为耶稣”——丁韪良论耶儒关系》,《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04。
■ 李敬巍:《“科学与艺术的复兴不利于敦风化俗”——试论卢梭的科学艺术观》,《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07。
■ 刘同松:《论卢梭对现代性危机的批判与拯救》,《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08。
■ 刘金静:《16—18世纪儒学西传对欧洲哲学的影响及启示》,《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12。
■ 杨毅炯:《论卢梭的民主理想及其局限以〈社会契约论〉为分析文本》,《淮海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13。
■ 幸念:《中西礼仪之争对当今社会跨文化交流的启示》,《群文天地》2011.23。
■ 杨苗燕:《浅论明清实学思想在西学东渐过程中的作用》,《考试周刊》2011.69。
■ 纪建勋:《历史与汉语神学——明末清初天主(上帝)存在的证明研究》,复旦大学2012年博士学位论文。
■ 李细成:《中国哲学视域下的耶儒互动研究》,山东大学2012年博士学位论文。
■ 王玲玲:《清代领海主权意识研究——以广东为中心的考察》,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学位论文。
■ 魏小飞:《海上丝绸之路与南海区域宗教传播——以14世纪海上旅行家的游记为基础》,海南师范大学2012硕士学位论文。
■ 罗莹:《17世纪来华耶稣会士西译儒学刍议——以〈中国哲学家孔子〉书中“道”的翻译为例》,《国际汉学》2012.02。
■ 胡海桃:《王阳明的实学思想及其对新实学研究的启示》,《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04。
■ 周桂英:《西学东渐对中国文化自信的冲击及其重塑》,《湖南社会科学》2012.04。
■ 马永康:《“中国人的卢梭与法国人的卢梭”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现代哲学》2012.05。
■ 陈焕强:《明末清初中国天主徒的道教观探析》,《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2.10。
■ 彭文福、杨济榕、林雅盈:《论戴震的“西学中源”思想》,《文教资料》2012.26。
■ 王硕丰:《贺清泰〈古新圣经〉研究》,北京外国语大学2013年博士学位论文。
■ 张向东:《明末清初传教士身份认同与科学知识的社会建构》,山东大学2013年博士学位论文。
■ 张西平:《明清之际〈圣经〉中译溯源研究》,陈春声主编:《海陆交通与世界文明》,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 林中泽、林诗维:《明清之际在华耶稣会士中文论著中的称义思想》,陈春声主编:《海陆交通与世界文明》,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 黄兴涛:《明末至清前期西学的再认识》,《清史研究》2013.01。
■ 李柔瑾:《国内近二十年16—18世纪儒学西传研究综述》,《青年文学家》2013.05。
■ 陶新慧:《钱穆先生的中西文化观》,《兰台世界》2013.10。
■ 姚春海:《传教士鸦片战争前后帮助西方列强签定屈辱条约原因分析》,《兰台世界》2013.10。
■ 侯玉娟、张辰琛:《近代中国学习西方进步思想述略》,《兰台世界》2013.10。
■ 杨爱东:《东传科学与明末清初实学思潮》,山东大学2014年博士学位论文。
■ 孙鹏:《论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主张的历史影响及现实意义》,沈阳师范大学2014硕士学位论文。
■ 李青:《天学集解》稀见文献整理研究》,北京外国语大学2014年硕士学位论文。
■ 张涛:《明末清初基督教宇宙观在中国的传播》,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硕士学位论文。
■ 吴青:《明清思想史变局中的〈历代通鉴纪事本末补后编〉》,澳门:《文化杂志》中文版九十一期,澳门政府文化局,2014年夏季刊。
■ 何朝晖:《明清间天主教文献出版的演变》,《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2014.04。
■ 郭小聪、琚挺挺:《论儒家传统文化的“治道”思想及其现代意义》,《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05。
■ 李兰芬:《与“神学”相遇的儒家选择——以徐光启译、著为例》,《广西大学学报(哲社版)》,2014.06。
■ 张波:《简述明清之际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方式——基于传教士以及中西文化交流的思考》,武汉:《读书文摘》2014.18。
■ 王丹丹:《辩护与诠释:明末清初基督教护教文献与思想研究(1582—1722)》,上海大学2015年硕士学位论文。
■ 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广州大学等编:《“广东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5。含论文:
刘志永、李冠文:《海上丝绸之路与物质、精神文化思想交流》;
王丽英:《试论广州宗教文化的地位和特色》;
郭小聪:《出与入:海上丝绸之路中的基督宗教》。
■ 郑佩瑗:《海上丝绸之路与岭南宗教信仰》,郑佩瑗著:《珠江粤语与文化探索》,广州:羊城晚报出版社,2015。
■ 卓新平:《丝绸之路的宗教之魂》,《世界宗教文化》2015.01。
■ 刘志庆:《广西天主教教区历史沿革考》,《中国天主教》2015.01。
■ 纪建勋:《论“利玛窦规矩”对“沙勿略方针”的承嗣与开新》,《基督教学术》2015.02。
■ 李真:《明末清初来华耶稣会士的文化活动及其启示》,《对外传播》2015.04。
■ 廖莉茹:《浅议明清时期天主教传教士对中国女性的传教》,《武夷学院学报》2015.11。
■ 谢子卿:《中国礼仪之争和路易十四的法国(1640—1710):中国天主教史钩沉》,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博士学位论文。
■ 高则:《晚明耶稣会士关于佛教的言论》,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硕士学位论文。
■ 伍玉西:《“书籍传教”:一种适应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传教方法》,《中国出版史研究》2016.03。
■ 周家明:《明中期以后开海思潮研究》,山东大学2017年硕士学位论文。
■ 田丰:《海上丝绸之路与广东近代思潮》,《第二届广府文化学术年会论文集》,广州:广东省广府文化研究会等编印,2017。
■ 伍玉西:《马礼逊笔下的十九世纪初广州宗教风貌》,《第二届广府文化学术年会论文集》,广州:广东省广府文化研究会等编印,201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