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孝通著:《中国商业史》,上海:商务印书馆,1938、1947。
■ 张维华著:《明代海外贸易简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6。
■ 田汝康著:《17—19世纪中叶中国帆船在东南亚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
■ 梁嘉彬著:《论明清广东国际贸易与近代中泰之关系》,台北:中华文化出版事业社,1958。
■ 姚贤镐编:《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北京:中华书局,1962。
■ 李康华、夏秀瑞、顾若增编著:《中国对外贸易史简论》,北京:对外贸易出版社,1981、1984。
■ 王相钦编著:《中国近代商业史》,北京:北京商学院出版社,1983。
■ 沈光耀著:《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史》,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5、1987。
■ 林仁川著:《明末清初私人海上贸易》,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 田汝康著:《中国帆船贸易与对外关系史论集》,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
■ 陈柏坚主编:《广州外贸两千年》,广州:广州文化出版社,1989。
■ 章开沅、朱英主编:《对外经济关系与中国近代化》,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 李金明著:《明代海外贸易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 余文堂:《中德早期的贸易关系(1650—1860)》,台湾:青峰出版社,1990。
■ 陈希育著:《中国帆船与海外贸易》,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1。
■ 徐德志、黄达璋、梁郁荣、成有江编著:《广东对外经济贸易史》,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
■ 郭蕴静编著:《清代商业史》,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
■ 陈柏坚、黄启臣编著:《广州外贸史》(上、中、下全三册),广州:广州出版社,1995。
■ 李金明、廖大珂编著:《中国古代海外贸易史》,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
■ 杨万秀主编,邓端本、章琛著:《广州外贸史》,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 何芳川著:《澳门与葡萄牙大商帆——葡萄牙与近代早期太平洋贸易网的形成》,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 何芳川主编:《太平洋贸易网500年》,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
■ 郭小东著:《打开“自由”通商之路》,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
■ 夏秀瑞、孙玉琴编著:《中国对外贸易史》,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
■ 聂德宁著:《近现代中国与东南亚经贸关系史研究》,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
■ 唐海燕著:《中国对外贸易概论》,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2。
■ 郭卫东著:《转折——以早期中英关系和南京条约为考察中心》,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
■ 孙玉琴编著:《中国对外贸易史教程》,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 晁中辰著:《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 李隆生著:《晚明海外贸易数量研究——兼论江南丝绸产业与白银流入的影响》,台北:秀威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5。
■ 陈国栋著:《东亚海域一千年:历史上的海洋中国与对外贸易》,台北:远流出版社,2005。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含内容:
第七章“清代前期(1644—1842)海洋贸易的形成”;
第九章“1780—1800:中西贸易的关键年代”;
第十章“1760—1833年间中国茶叶出口的习惯做法”;
第十一章“清代中叶广东行商经营不善的原因”;
第十二章“古代中国贸易中的不确定性:广东洋行福隆行的个案研究”。
■ 阿海著:《雍正十年:那条瑞典船的故事》,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 陈支平、詹石窗主编:《透视中国东南:文化与经济的整合研究》,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
■ 唐文基主编:《16—18世纪中国商业革命》,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 孙玉琴编著:《中国对外贸易史》(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教育系列教材),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2012。
■ 叶显恩、谢鹏飞、林有能著:《泛珠三角与南海贸易》,香港:香港出版社,2009。
■ 武育干著:《中国国际贸易史中国国际贸易概论》,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0。
■ 晁中辰著:《明代海外贸易研究》,北京:故宫出版社,2012。
■ 叶曙明著:《商海荔湾》,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12。
■ 潘序伦著,李湖生译:《美国对华贸易史(1784—1923)》,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13。
■ 谭元亨著:《广州十三行——明清300年艰难曲折的外贸之路》,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有限公司,2015。
■ 赵崔莉著:《明清丝路贸易与对外开放》,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 骆昭东著:《朝贡贸易与仗剑经商——全球经济视角下的明清外贸政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
■ [英]M.格兰堡(Michael Greenberg)著,康成译:《鸦片战争前中英通商史》,上海:商务印书局,1931;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1964。
■ [法]路易·德尔米尼(Louis Dermigny)《中国与西方:18世纪广州的对外贸易》,1964。
■ [德]马克思:《俄国的对华贸易》,《马克思、恩格思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 [新加坡]张天泽(T.T.Chang)著,姚楠、钱江译:《中葡早期通商史(1514—1644)》,香港,中华书局香港分局,1984、1988。
■ [日]滨下武志著,朱荫贵、欧阳菲译,虞和平校审:《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朝贡贸易体系与近代亚洲经济圏》,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2004。
■ [日]松浦章著,李小琳译:《清代海外贸易史研究》,京都:朋友书店,2002。
■ [英]安德鲁·兰伯特(Andrew Lambert)著,郑振清、向静译:《风帆时代的海上战争——世界近现代海战史系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 [瑞典]罗伯特·贺曼逊(Robert Hermansson)著,赵晓玫译:《伟大的中国探险:一个远东贸易的故事》,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
■ [美]菲利普·查德威克·福斯特·史密斯(Philip Chadwick Foster Smith)著,广州日报国际新闻部、法律室译:《中国皇后号》,广州出版社,2007、2014(第二版)。
■ [美]彭慕兰(Kenneth Pomeranz)、史蒂夫·托皮克(Steven Topik)著,黄中宪译:《贸易打造的世界》,台北:如果出版社,2007;西安:西安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 [澳]安东尼·瑞德(Anthony Reid)著,孙来臣、李塔娜、吴小安译:《东南亚的贸易时代:1450—1680》,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 [法]佛朗索瓦·吉普鲁(Rancois Gipouloux)著,龚华燕、龙雪飞译:《亚洲的地中海:13—21世纪中国、日本、东南亚商埠与贸易圈》,广州:新世纪出版社,2014。
■ [美]范岱克(Paul A.Van Dyke)著,江滢河、黄超译:《广州贸易:中国沿海的生活与事业(1700—1845)》,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 [美]菲律乔治撰,薛澄清译:《西班牙与漳州之初期通商》,《南洋问题资料译丛》1957.04。
■ [日]松浦章、[中]郑振满:《清代福建的海外贸易》,《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6.01。
■ [泰]色拉信·维拉福尔,颜章炮译:《清初的中暹走私贸易》,《南洋资料译丛》1991.01。
■ [日]松浦章著,刘序枫译:《清代的海上贸易与海盗》,台北:《史联杂志》第30、31期,1997。
■ [美]范岱克(Paul A.Van Dyke,)著,周湘译:《1700—1840年间广州的补给品供应》,广州市荔湾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编:《广州十三行沧桑》,广州:广东省地图出版社,2001。
■ [美]穆素洁(Sucheta Mazumder):《全球扩张时代中国海上贸易的新网络(1750—1850)》,《广东社会科学》2001.06。
■ [美]范岱克(Paul A.Van Dyke),丁峻译:《从荷兰和瑞典的档案看18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广州帆船贸易》,《广东社会科学》2002.04。
■ [英]安东尼·里德(Anthony Ridder),钱江译:《1400-1650年贸易时代的东南亚》(一、二),《南洋资料译丛》2008.01、2008.02。
■ [美]范岱克(Paul A.Van Dyke)撰,孙岳译:《18世纪广州的新航线与中国政府海上贸易的失控》,刘新成主编:《全球史评论》第三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 [日]松蒲章(Matsuura Akira):《鸦片战争之前来航广州之欧美船》,郑德华、李庆新主编:《海洋史研究》第三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 [法]苏尔梦(Claudine Salmon):《从梵钟铭文看中国与东南亚的贸易往来》,郑德华、李庆新主编:《海洋史研究》第三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 [美]范岱克(Paul A.vanbDyke)撰,周洁、陈贤波译:《1842年前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走私网络:澳门与美国对中国内地贸易的内在联系》,李庆新主编:《海洋史研究》第四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 [日]滨下武志(日文名:はましたたけし,英文名:Takeshi·Hamashita)撰:《海域亚洲与港口网络的历史变迁(15—19世纪)》,台北:中研院人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海洋史研究专题中心编印:《海口城市与贸易网络》,2012。
■ [德]罗德里克·普塔克(Roderich Pta)撰,孙莹炜译:《李庆新〈濒海之地——南海贸易与中外关系史研究〉评介》,北京:《中国史研究动态》2012.01。
■ [日]松蒲章撰,林敏容译:《19世纪初期美国商船的广州贸易》,李庆新、郑德华主编:《海洋史研究》第六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 [德]普塔克(Roderich Ptak)撰,冯令仪译:《1640—1667年间澳门与望加锡之贸易》,广州:《海洋史研究》第九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 [荷]包乐史(Leonard Blussé)撰,李天贵译:《巴达维亚的中国洋船及华商:以瓷器贸易为中心》,《海洋史研究》第九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 侯厚培:《五口通商以前我国国际贸易之概况》,《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27.01。
■ 故宫博物院编纂:《乾隆二十四年英吉利通商案》,《史料旬刊》第4期,1930。
■ 故宫博物院编纂:《乾隆朝外洋通商案》,《史料旬刊》第10期,1931。
■ 故宫博物馆编、许宝蘅主编:《文献丛编第九辑·清嘉庆朝中外通商史料》,北平:和济印刷局,1930;故宫博物馆编:《清代外交史料》(嘉庆期第四册),1933。
■ 张德昌:《明代广州之海舶贸易》,《清华学报(自科版)》第2期,民国二十一年(1932.02)。
■ 张德昌:《清代鸦片战争前之中西沿海通商》,《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35.01。
■ 张锡伦:《十五六七世纪间中国在印度支那及南洋群岛的贸易》,台北:《食货》半月刊第2卷第7期,1935。
■ 梁嘉彬:《论明清广东国际贸易与近代中泰之关系》,香港:《广东文献》第7卷第2期,1940。
■ 周南:《鸦片战争前的中英贸易关系》,《历史教学》1955.02。
■ 田汝康:《十七世纪至十九世纪中叶中国帆船在东南亚洲航运和商业上的地位》,《历史研究》1956.08。
■ 田汝康:《十五至十八世纪中国海外贸易发展缓慢的原因》,《新建设》1964.08、1964.09。
■ 全汉升:《明季中国与菲律宾间的贸易》,香港:《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1968。
■ 全汉升:《近代早期西班牙人对中菲美贸易的争论》,香港:《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1976.01。
■ 吕坚:《谈康熙时期与西欧的贸易》,《历史档案》1981.04。
■ 吴承明:《关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几个问题》,《文史哲》1981.05。
■ 王尔敏:《晚清之通商论与外贸经营的变格》,台北:《辅仁历史学报》第三十期,1981.12。
■ 沈玉水:《泉州港兴衰的启迪》,《福建论坛(社教版)》1982.02。
■ 李龙潜:《明代广东的对外贸易》,《文史哲》1982.02。
■ 李龙潜:《明代广东三十六行考释》,《中国史研究》1982.03。
■ 汪熙、邹明德:《鸦片战争前的中美贸易》,《复旦大学学报(社科版)》1982.04、1982.05。
■ 林树惠:《康乾时期英船在中国沿海的活动》,《南开学报》1982.05。
■ 戴开元:《广东缝合木船初探》,《海交史研究》1983.01。
■ 余思伟:《清代前期广州与东南亚的贸易关系》,《中山大学学报(哲社版)》1983.02。
■ 鉴唐:《鸦片战争前四十年我国白银外流数字》,《社会科学》1983.06。
■ 陈慈玉:《以中印英三角贸易为基轴探讨十九世纪中国的对外贸易》,三民所主编:《中国海洋发展史》第一辑,1984。
■ 全汉升:《明中叶后中国黄金的输出贸易》,台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55.4,1984。
■ 戴鞍钢:《五口通商后中国外贸重心的转移》,《史学月刊》1984.01。
■ 杨源兴:《中国五口通商时期丝茶出口贸易》,《学术研究》1984.03。
■ 彭泽益:《清初四榷关地点和贸易量的考察》,《社会科学战线》1984.03。
■ 郭蕴静:《浅论康熙时期的对外贸易》,《求是学刊》1984.04。
■ 沙丁、杨典球:《中国和拉丁美洲的早期贸易关系》,《历史研究》1984.04。
■ 夏秀瑞:《我国历代海外贸易管理概述》,《企业管理》1984.09。
■ 王继祖、李育良:《中美早期贸易初探》,《历史教学》1984.12。
■ 陈春声:《美国卫思韩教授谈明末清初广州的对外贸易问题》,《广东社会科学》1985.03。
■ 梁碧莹:《试论鸦片战争前中美贸易的特点》,《史学月刊》1985.04。
■ 赵立人:《清初海禁时期广东的海外贸易与十三行》,《国际经贸探索》1985.04。
■ 张彬村:《16—18世纪中国海贸思想的演进》,中国海洋发展史论文集编辑委员会主编:《中国海洋发展史论文集》第二辑,台北:中研院三民主义研究所,1986。
■ 朱德兰:《清初迁界令时中国船海上贸易之研究》,中国海洋发展史论文集编辑委员会主编:《中国海洋发展史论文集》第二辑,台北:中研院三民主义研究所,1986。
■ 张增信:《16世纪前期葡萄牙人在中国沿海的贸易据点》,中国海洋发展史论文集编辑委员会主编:《中国海洋发展史论文集》第二辑,台北:中研院三民主义研究所,1986。
■ 张美惠:《明代中国人在暹罗之贸易》,《台湾大学文史哲学》第2期,收入包遵彭主编:《明代国际贸易》,台湾:学生书局,1986。
■ 邓端本:《广州是我国最早的对外贸易港》,《海交史研究》1986.01。
■ 魏能涛:《明清时期中日长崎商船贸易》,《中国史研究》1986.02。
■ 钱江:《1570—1760年中国和吕宋贸易的发展及贸易额的估算》,《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6.03。
■ 刘志伟、戴和:《明清时期广东仕宦开海思想的历史发展》,《学术研究》1986.03。
■ 黄启臣:《清代前期海外贸易的发展》,《历史研究》1986.04。
■ 蒋祖缘:《清代前中期广州的对外贸易与广州城市文明发展的关系》,《暨南学报(哲社版)》1987.01。
■ 吴建雍:《清代外销瓷与早期中美贸易》,《北京社会科学》1987.01。
■ 林仁川:《明清私人海上贸易的特点》,《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7.03。
■ 陈希育:《清代厦门港的海外贸易与华侨》,《南洋问题研究》1987.03。
■ 李刚、徐文华:《十六世纪以来中外贸易通商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7.04。
■ 李静荷:《陈柏坚与他的〈广州外贸史〉》,《岭南文史》1988.01。
■ 李金明:《试论明代海外朝贡贸易的内容与实质》,《海交史研究》1988.01
■ 聂宝璋:《轮船的引进与中国近代化》,《近代史研究》1988.01。
■ 钱江:《清代中国与苏禄的贸易》,《南洋问题研究》1988.02。
■ 邓开颂:《论清代前中期广东对外贸易的若干特殊政策》,《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8.03。
■ 何多奇:《早期世界市场与中国海外贸易》,《重庆师院学报(哲社版)》1988.03。
■ 李金明:《明代广东三十六行新论》,《学术研究》1988.03。
■ 陈希育:《清代福建的外贸港口》,《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8.04。
■ 严昌洪:《聘用“洋匠”与中国早期工业化》,《近代史研究》1988.04。
■ 张彬村:《十六至十八世纪中国华人在东亚水域的贸易优势》,张炎宪主编:《中国海洋发展史论文集》第三辑,台北:中山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1988。
■ 朱德兰:《清开海令后的中日长崎贸易商与国内沿岸贸易》,张炎宪主编:《中国海洋发展史论文集》第三辑,台北:中山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1988。
■ 全汉升:《略论十七八世纪的中荷贸易》,台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989。
■ 薛国中:《15—17世纪中国在东西方海上贸易中的地位》,吴于廑主编:《十五、十六世纪东西方历史初学集续编》,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9。
■ 郑镛:《关于明代中后期对外贸易港口的一点考辨》,《历史教学》1989.11。
■ 苏鑫鸿、郑雨婷:《明清时期泉州私人海外贸易兴盛原因初探》,《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1989.01。
■ 陈柯云:《关于明清(鸦片战争前)海外贸易的几个问题》,《海交史研究》1989.01。
■ 陈尚胜:《明代海外贸易及其世界影响——兼论明代中国在亚太地区贸易上的历史地位》,《海交史研究》1989.01。
■ 赫树权:《古代外贸的通道——丝绸之路》,《商业研究》1989.12。
■ 俞信芳:《从〈清实录〉看清代在鸦片战争前对外贸易中的禁限运》,《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0.01。
■ 陈自强:《就〈华夷变态〉谈康熙年间海外交通贸易的若干情况》,《海交史研究》1990.02。
■ 晁中辰:《论明中期以后的海外贸易》,《文史哲》1990.02。
■ 谢中凡:《清初闽粤藩王大吏委托商的出现及其影响》,《广东社会科学》1990.02。
■ 于景洋:《试论中美早期贸易》,《黑龙江财专学报》1990.04。
■ 蒋祖缘:《明代广州的商业中心地位与东南一大都会的形成》,厦门:《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0.04。
■ 陈希育:《清代中国与东南亚的帆船贸易》,《南洋问题研究》1990.04。
■ 蔡鸿生:《广州口岸史的研究应当加强》,《学术研究》1990.06。
■ 章文钦:《雍乾时代的中西贸易与清政府对西方资本主义的反映》,韦庆远、叶显恩:《清代全史第五卷》,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
■ 全汉升:《16—18世纪中国、菲律宾和美洲之间的贸易》,北京:《明史研究论丛》第五辑,1991。
■ 陈学文:《十六十七世纪中国与吕宋海外贸易及其意义》,《明清社会经济史研究》,台北:稻禾出版社,1991。
■ 陈学文:《万历时期的中菲贸易》,《明清社会经济史研究》,台北:稻禾出版社,1991。
■ 吴剑雄主编:《中国海洋发展史论文集》第四辑,台北:中山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1991。含论文:
陈国栋:《清代中叶厦门的海上贸易(1827—1833)》;
刘素芬:《清代中叶北洋的海运》。
■ 陈希育:《鸦片战争前西方对中国的贸易》,《南洋问题研究》1991.04。
■ 珠海文史研究所学会主编:《罗香林教授纪念论文集》,台北:新文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2。
■ 聶德宁:《明清之际福建的民间海外贸易港口》,《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2.04。
■ 何芳川:《太平洋贸易网与中国》,《世界历史》1992.06。
■ 许毅、隆武华:《试论清代前期对外贸易政策与海禁的性质》,《财政研究》1992.07。
■ 全汉升:《略论新航路发现后的中国海外贸易》,张彬村、刘石吉主编:《中国海洋发展史论文集》第五辑,台北:中山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1993。
■ 全汉升:《再论十七八世纪的中荷贸易》,台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63.1(63本第一分册),1993。
■ 全汉升:《略谈近代早期中菲美贸易史料:〈菲律宾群岛〉——以美洲白银与中国丝绸贸易为例》,台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64.1(64本第一分册),1993。
■ 董林亭:《从“公行”到“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近代中国与世界研究札记》,《邯郸师专学报》,1993.00。
■ 李金明:《清初中日海上贸易》,《南洋问题研究》1993.01。
■ 刘翔:《明清两代烟草种植及对外贸易——兼论“明万历年间烟草传入中国说”有误》,《中国农史》1993.02。
■ 俞玉储:《清代中国和琉球贸易初论(下)》,《历史档案》1993.04。
■ 陈尚胜:《也论清前期的海外贸易——与黄启臣先生商槯》,《中国经济史研究》1993.04。
■ 林仁川:《论十七世纪中国与南洋各国海上贸易的演变》,《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4.03。
■ 李金明:《鸦片战争前英商在广州的贸易》,《南洋问题研究》1994.04。
■ 刘文龙:《马尼拉帆船贸易——太平洋丝绸之路》,《复旦学报(社科版)》1994.05。该书记述马尼拉大帆船当年航行于西班牙、美洲大陆和中国之间进行贸易往来。
■ 吴建雍:《十八世纪的中西贸易》,《清史研究》1995.01。
■ 庄国土:《鸦片战争前100年的广州中西贸易》(上、下),《南洋问题研究》1995.02,1995.04。
■ 李金明:《清初迁海时期的海外贸易形式》,《南洋问题研究》1995.03。
■ 陶有伦:《试论早期买办阶级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安徽史学》1995.03。
■ 王若涛:《鸦片战争前的美国对华贸易》,《北京商学院学报》1995.06。
■ 韩升:《清初福建与日本的贸易》,《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6.02。
■ 吴建雍:《清前期中国与巴达维亚的帆船贸易》,《清史研究》1996.03。
■ 张廷茂:《东南亚与明末澳门海上贸易》,澳门:《文化杂志》中文版二十七、二十八期,澳门政府文化司署,1996年夏、秋季刊。
■ 陈国栋:《1780—1800年,中西贸易的关键年代》,张炎宪主编:《中国海洋发展史论文集》第六辑,台北:中研院中山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1997。
■ 林仁川:《明清时期南澳港的海上贸易》,《海交史研究》1997.01。
■ 邢广丛、王学红:《英国对华鸦片贸易的起因、扩展与衰落》,《安庆师院学报(社科版)》1997.03。
■ 谢必震:《明清时期中国与琉球贸易之研究》,厦门大学1998年博士学位论文。
■ 林承节:《关于英印对华鸦片贸易的若干问题》,《北大史学》1998.00。
■ 甘满堂:《清代中国茶叶外销口岸及运输路线的变迁》,《农业考古》1998.04。
■ 刘序枫:《明末清初的中日贸易与日本华侨社会》,台湾:《人文及社会科学杂刊》1999。
■ 袁钟仁:《广州和美国的早期贸易》,《岭南文史》1999.01。
■ 荀峥:《中德早期贸易寻踪》,《历史教学问题》1999.02。
■ 贝逸文:《定海“红毛馆”与十八世纪舟山对外贸易》,《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科版)》1999.03。
■ 仇华飞:《早期美国对华贸易的几个特征》,《学术月刊》1999.11。
■ 郑德华:《“一口通商”与“澳门航道”》,《学术研究》1999.12。
■ 张坤:《道光时期中英贸易研究》,暨南大学2000年硕士学位论文。
■ 罗婧:《世界交往新潮与中国主动走向世界机遇的错失:1760—1840》,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硕士学位论文。
■ 李萍:《明代海上“丝绸之路”与广州对外贸易》,《岭南文史》2000.01。
■ 喻常森:《明清时期中国与西属菲律宾的贸易》,《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0.01。
■ 聂德宁:《明清海外贸易史与海外华商贸易网络研究的新探索:包乐史著〈巴达维亚华人与中荷贸易〉评介》,《中国社会经济史论坛》2000.03。
■ 梁碧莹:《广州口岸与美国对华贸易的缘起》,《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06。
■ 周正庆:《清代的一口通商及此间的对外贸易问题》,《历史教学》2000.06。
■ 梁碧莹:《广州口岸与美国对华贸易的缘起》,《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06。
■ 郭立珍:《论明朝后期南洋华侨华人在中国——南洋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郑州大学2001年硕士学位论文。
■ 李木妙:《海上丝路与环球经济——以16至18世纪中国海外贸易为案例》,《“三条丝绸之路比较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01。
■ 徐心希:《清中后期越南铜钱在闽、粤的流通与官府的对策》,《海交史研究》2001.01。(www.xing528.com)
■ 陈伟明:《明清粤闽海商的海外贸易与经营》,《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1.01。
■ 石坚平:《东南亚在早期中英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东南亚》2001.01。
■ 庄国土:《海贸与移民互动:17-18世纪闽南人移民海外原因分析——以闽南人移民台湾为例》,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主办《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1.01。
■ 李金明:《联系中国与拉美贸易的“海上丝绸之路”》,《海交史研究》2001.02。
■ 董少新:《〈广州市舶史研究的新成果〉——评王川〈市舶太监与南海贸易〉》,《海交史研究》2001.02。
■ 廖大珂:《福建与大帆船贸易时代的中拉交流》,《南洋问题研究》2001.02。
■ 冯立军:《“禁止南洋贸易”后果之我见》,《东南亚》2001.04。
■ 张世均:《明清时期中国瓷器在拉美的传播》,《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1.04。
■ 魏霞、刘正刚:《明清安徽与广东的贸易往来》,《安徽史学》2001.04。
■ 吴松弟:《明清时期我国最大沿海贸易港的北移趋势与上海港的崛起》,《复旦学报(社科版)》2001.06。
■ 吴松弟:《明清时期我国最大沿海贸易港的北移趋势与上海港的崛起》,《复旦学报(社科版)》2001.06
■ 袁钟仁:《从海上丝路各个时期中国港口比较研究》,《炎黄纵揽》2001.12月。
■ 邹云保:《十七世纪初中菲贸易的发展与文化交流》,厦门大学2002年硕士学位论文。
■ 范丽萍:《19世纪中暹海上民间贸易的初步分析》,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硕士学位论文。
■ 吴建雍:《康乾盛世时期的中西贸易》,郭成康等著:《康乾盛世历史报告》,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2。
■ 苏黎:《试论印度在英、印、中三角贸易中的地位问题》,《南亚研究季刊》2002.01。
■ 陈君静:《略论清代前期宁波口岸的中英贸易》,《宁波大学学报(人社版)》2002.01。
■ 杨丽:《论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的特征及其影响》,《河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03。
■ 杨丽:《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对双方的影响》,《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03。
■ 杨国桢:《十六世纪东南中国与东亚贸易网络》,《江海学刊》2002.04。
■ 彭巧红:《明代海外贸易管理机构的演变》,《南洋问题研究》2002.04。
■ 徐斌:《郑和下西洋与琉球海上贸易》,《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04。
■ 左正:《论广州港口与对外贸易的历史发展》,《暨南学报(哲社版)》2002.05。
■ 王元林:《从徐闻、合浦到广州对外贸易港口的变迁》,《岭南文史》2002增刊。
■ 陈长伟:《1844年至1894年福州港进出口贸易的兴衰嬗变》,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硕士学位论文。
■ 江滢河:《清代广州外销画中的中荷贸易》,《航向珠江》,广州:广州出版社,2003。
■ 耿昇:《贡斯当与〈中国18世纪广州对外贸易回忆录〉》,《暨南史学(哲社版)》2003.00。
■ 王元林:《明代初期广东沿海贡舶贸易港考》,《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3.01。
■ 李世龙:《试论中国古代的海外贸易》,《河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01。
■ 冷东:《明清潮州海商与区域社会》,《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2003.01。
■ 陈君静:《明中叶浙东海上私人贸易及其影响》,《宁波大学学报(人科版)》2003.02。
■ 郭立珍、索秋平:《明末清初中国与荷属东印度贸易对巴达维亚华侨社会的影响》,《洛阳大学学报》2003.03。
■ 汤开建、彭蕙:《爪哇与中国明朝贸易关系考述》,《东南亚纵横》2003.06。
■ 张国刚:《明清之际中欧贸易格局的演变》,《天津社会科学》2003.06。
■ 郭立珍:《明后期同东南亚地区贸易迅速发展的原因》,《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06。
■ 张乃和:《近代早期中英海外贸易市场体系发育之比较》,《北方论丛》2003.06。
■ 李金明:《17世纪以澳门为中心的东亚海上贸易网》,澳门:《文化杂志》中文版四十八期,澳门政府文化局,2003年秋季刊。
■ 黄启臣:《明中叶至清初的中日私商贸易》,澳门:《文化杂志》中文版四十九期,澳门政府文化局,2003年冬季刊。
■ 李隆生:《明后期海外贸易的探讨》,上海:复旦大学2004年博士学位论文。
■ 田渝:《清代中国与暹罗的贸易》,暨南大学2004年硕士学位论文。
■ 王相钦主编:《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史》,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4。
■ 蔡鸿生、[荷]包乐史教授合编:《航向珠江:荷兰人在华南,1600—2000年》,广州:广州出版社,2004。
■ 黄启臣:《中国在贸易全球化中的主导地位——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叶》,《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01。
■ 许檀:《清代前中期东北的沿海贸易与营口的兴起》,《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01。
■ 张增香:《试论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的特色》,《延边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01。
■ 施瀚文:《论明代中后期海外贸易思想》,湖南大学2003年硕士论文。
■ 陈建标:《明末清初厦门港的崛起与陶瓷贸易》,《南方文物》2004.02。
■ 曾小全:《清代嘉庆时代的海盗与广东沿海社会》,《史林》2004.02。
■ 赵立人:《明代至清初的十三行与十字门海上贸易——以屈大均1662年澳门之行为中心》,《海交史研究》2004.02。
■ 方书生:《近代岭南商埠格局的变迁(1843—1939)》,《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4.02。
■ 乔继宁:《怎样认识鸦片战争前中国外贸的“出超”地位》,《历史学习》2004.03。
■ 黄尊严、王芳:《浅议古代中日官方贸易的特点》,《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4.04。
■ 李琴:《走私·缉私·中外贸易——以1930—1949年的华南地区为中心》,暨南大学2005年博士学位论文。
■ 李隆生:《明后期海外贸易的探讨》,复旦大学2005年博士学位论文。
■ 蔡晓荣:《晚清华洋商事纠纷之研究》,苏州大学2005年博士学位论文。
■ 刘强:《明清潮州对外贸易研究》,暨南大学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
■ 邹亘:《大帆船贸易的两端》,清华大学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
■ 祝国红:《古代中日民间贸易述论》,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
■ 钱江:《十七世纪至十九世纪初越南沿海的中国帆船贸易》,台北:刘序枫主编:《中国海洋发展史》第九辑,2005。
■ 叶显恩:《世界商业扩张时代的广州贸易(1750—1840)》,《广东社会科学》2005.02。
■ 王元林、刘强:《清前中期潮州对外贸易研究》,《汕头大学学报(人社科)》2005.02。
■ 郭立珍:《鸦片战争前中国海外贸易对东南亚华侨社会的影响》,《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3。
■ 陈东有:《略论16至19世纪中国东南中外贸易带》,《南方文物》2005.03。
■ 颜广文:《晚明时期走私贸易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危害——以广州府为例》,《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04。
■ 郭立珍:《明清时期中国同东南亚地区贸易发展的特点》,《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5.04。
■ 曹英:《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中的垄断问题》,《湖南商学院学报》2005.05。
■ 李云:《试论口岸贸易与城市近代化》,《保山师专学报》2005.06。
■ 刘兰青:《明清时期对外贸易思想的发展》,《商业文化》2005.10。
■ 吴晓:《明清广西对外贸易述略》,《学术论坛》2005.11。
■ 赵树廷:《清代山东对外贸易研究》,山东大学2006年博士学位论文。
■ 王声岚;《清朝东南沿海商船活动之研究(1644—1840)》,台北:台湾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
■ 陈微:《月港开放与世界贸易网络的形成》,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
■ 邱普艳:《1600—1774年广南阮氏与中国的贸易关系》,郑州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
■ 章文钦:《清代中叶广州一口通商的历史背景》,香港:《“罗香林教授百年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6。
■ 邢甲志:《浅论清政府选择广州作为一口通商口岸城市的动因》,《社科纵横》2006.01。
■ 刘永连:《吧国公堂〈公案簿〉看清前期巴达维亚与中国的经济往来》,泉州:《海交史研究》2006.01。
■ 燕玉:《16世纪—19世纪中叶中英海外贸易制度变迁的比较分析》,《沈阳干部学刊》2006.02。
■ 段桦:《松浦章〈清代海外贸易史研究〉评介》,《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6.02。
■ 孙燕:《近代早期英国海外贸易的兴起》,《史料集刊》2006.05。
■ 陈国栋:《清代前期(1644—1842)海洋贸易的形成》,陈国栋著:《东亚海域一千年》第七章,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
■ 佳宏伟:《区域分析与口岸贸易——以天津为中心(1861—1931)》,厦门大学2007年博士学位论文。
■ 焦鹏:《跨国贸易与地方社会:十六世纪以降乍浦港的研究》,中山大学2007年博士学位论文。
■ 田渝:《16至19世纪中叶亚洲贸易网络下的中暹双轨贸易》,暨南大学2007年博士学位论文。
■ 毛丽:《全球视野中的漳州海外贸易(15—17世纪初)》,厦门大学2007年硕士硕士学位论文。
■ 李曰强:《明代中菲贸易研究》,山东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 尹晓盛:《明代私人海上贸易研究》,山东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 郑镰:《王大海〈海岛逸志〉研究》,《福建省首届海洋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7。
■ 隋福民:《清代“广东十三行”的贸易制度演化》,《社会科学战线》2007.01。
■ 黄启臣:《广东开放海外贸易两千年——以广州为中心》,《深圳大学学报(人社版)》2007.02。
■ 李金明:《17世纪初全球贸易在东亚海域的形成与发展》,《史学集刊》2007.06。
■ 李庆新:《明代屯门地区海防与贸易》,《广东社会科学》2007.06。
■ 吴建雍:《从广东十三行看清政府对贸易的垄断》(上、中、下),《学习时报》2007.05.22;2007.06.05;2007.06.07。
■ 荆晓燕:《明清之际中日贸易研究》,山东大学2008年博士学位论文。
■ 芦敏:《宋丽海上贸易研究》,厦门大学2008年博士学位论文。
■ 赵文红:《17世纪上半叶欧洲殖民者与东南亚的海上贸易》,厦门大学2008年博士学位论文。
■ 罗小霞:《近代广州港贸易兴衰与其腹地范围的变迁(1842—1911)》,暨南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
■ 李华云:《闽茶的广州港外销(1757—1842)》,暨南大学2008硕士学位论文。
■ 赵立人:《广州古代海外贸易若干问题探索》,王晓玲等主编:《“哥德堡号”与广州海上丝路》,香港: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2008。
■ 伍宇星:《俄船首航广州贸易风波再研究》,北京:《第二届“中俄关系的历史与现实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俄关系的历史与现实(第二辑)》,2008。
■ 李强:《一口通商对早期中英贸易的影响》,《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科版)》2008.01。
■ 聂德宁:《中国与文莱贸易往来的历史考察》,《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8.02。
■ 曹靓:《对鸦片战争前外贸顺差认识的误区》,《中学历史教学》2008.03。
■ 兰雪花:《略论清前期中暹大米贸易的作用及其影响》,《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8.05。
■ 张晓堂:《论明末清初发展对外贸易的历史机遇》,《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05。
■ 吴象元:《1830年代英国对华政策的国会辩论》,《新北大史学》2008.06。
■ 张彬村:《中国海外贸易史的几个谜题》,《中国海洋发展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工作》,台北:中研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2008.10。
■ 赵婧:《葡萄牙帝国与早期近代世界贸易的关系》,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硕士学位论文。
■ 潘瑶:《晚清广州外销画的贸易、生产及订件》,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硕士学位论文。
■ 胡文中:《从詹天佑家族南迁看广州一口通商》,谭元亨主编:《广州十三行新论》,香港:中国学术评论出版社,2009。
■ 叶显恩、谢鹏飞、林有能编:《“泛珠三角”与南海贸易》(论文集),香港:香港出版社,2009。含论文:
潘安:《十七至十八世纪越南南方与中国之间贸易关系》;
施存龙:《珠江古代外发港屯门和赤湾新辨》;
司徒尚纪、许桂灵:《泛珠三角古代文化交流和融合刍议》;
徐晓望:《明代韩江与汀江流域的区域市场》;
叶显恩:《十八世纪商业扩张时代的南海贸易与广州》;
李庆新:《海外贸易与珠江三角洲经济社会的变迁》。
■ 陈尚胜:《论清朝前期国际贸易政策中内外商待遇的不公平问题——对清朝对外政策具有排外性观点的质疑》,《文史哲》2009.02。
■ 王慕民:《明代双屿国际贸易港港址研究》,《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05。
■ 骆昭东:《15—18世纪中西国际贸易体系之差异与“大分流”》,《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9.06。
■ 章文钦:《雍乾时代的中西贸易与清政府对西方资本主义的反应》,章文饮著:《广东十三行与早期中西关系》,广东:广东经济出版社,2009。
■ 何宇:《清前期中日贸易研究》,山东大学2010年博士学位论文。
■ 高福美:《清代沿海贸易与天津商业的发展》,南开大学2010年博士学位论文。
■ 李龙潜:《明末广州的外贸市集——十三行成立前广州外贸的市场动作机制》,广州大学十三行研究中心等编:《广州十三行研究回顾与展望》,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
■ 《“全球与区域之间——近代早期广州口岸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广州:中山大学历史系编印,2010。含论文:
蔡鸿生:《“鬼市”与通商口岸的起源》;
■ 荆晓燕:《明末清初中日私人海外贸易的间接渠道初探》,《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0.01。
■ 张坤:《“夷情”的误读——道光九年英船“延不进口”案评述》,《苏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10.01。
■ 石立:《中西茶叶贸易牵动世界历史的海上黄金之路》,《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0.02。
■ 冯立军:《略论17—19世纪望加锡在马来群岛的贸易角色》,《东南亚研究》2010.02。
■ 徐淑华:《清雍正朝中日海上贸易概况》,《江苏商论》2010.03。
■ 王涛、王华玲:《清代茶叶贸易衰败的政策因素探析》,《农业考古》2010.05。
■ 张忠民:《江南地区的“口岸”变迁(公元750—1840年)》,《社会科学》2010.12。
■ 刘刚:《早期中美商务关系的形成和演变(1784—1844)》,《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21。
■ 连东:《中国、印度与东南亚之间的鸦片“三角贸易”研究(1602—1917)》,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博士学位论文。
■ 崔进宝:《“康乾盛世”下的“四口”及其腹地》,山西大学2011年硕士学位论文。
■ 皮坚:《丝绸之路对外贸易走向衰落研究》,湖南大学2011年硕士学位论文。
■ 贺琛:《水密隔舱海船文化遗产研究》,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博士学位论文。
■ 张丽婷:《全球视野下的明代漳州海外贸易》,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学位论文。
■ 全汉昇:《略论新航路发现后的中国海外贸易》,全汉昇著:《中国近代经济史论丛》,北京:中华书局,2011。
■ 李庆新主编:《海洋史研究》第二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含论文:
徐素琴:《琼州海峡与南海贸易》;
周鑫:《〈东南亚的贸易时代:1450—1680年〉评介》;
李庆新:《16—17世纪粤西“珠贼”、海盗与“西贼》。
■ 黄启臣:《十三行行商的国际自由贸易理念》,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编印:《广州与世界(2011广州论坛·广州与世界高峰论坛文集)》,2011。
■ 顾书娟:《清代出口贸易对广州手工业的影响》,赵春晨、冷东主编:《十三行与广州城市发展》,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
■ 邱普艳:《西方殖民主义者东来与越南的对外贸易》,《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02。
■ 荆晓燕:《明朝中后期广东地区的对日走私贸易》,《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1.04。
■ 马媛媛:《从晚清买办看近代商业贸易变迁》,《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04
■ 江滢河:《〈科林·坎贝尔日记〉初探——早期瑞典对华贸易研究》,《学术研究》2011.06。
■ 赖国栋:《“全球史”范式与烟茶贸易》,《中国图书评论》2011.08。
■ 刘强:《重商主义?——十三行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评述》,《中国城市经济》2011.29。
■ 张丽婷:《全球视野下的明代漳州海外贸易》,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学位论文。
■ 王振忠:《清代前期对江南海外贸易中海商水手的管理——以日本长崎唐通事相关文献为中心》,李庆新主编:《海洋史研究》第四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 赵春晨、冷东主编:《广州十三行与清代中外关系》,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含论文:
李龙潜:《试论清代华南海运贸易的特点》;
谭元亨:《封疆大吏对清代对外贸易的作用与影响——以杨宗仁、杨文乾、杨应琚祖孙三代为例》;
李木妙:《广州十三行与清季中西贸易发展》;
戴鞍钢:《广州十三行与中西贸易演进》;赵春晨:《行商与商馆区:清代广州“十三行”一名的双重含义及对今日研究之启示》。
■ 杜平:《近代英国海上贸易保护政策的演变(17世纪中叶—20世纪初)》,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博士学位论文。
■ 曾玲玲:《清初屈大均笔下的来粤西洋商船》,《海交史研究》2012.02。
■ 赵文红:《试论17世纪初期荷兰在东南亚的贸易成就》,《海交史研究》2012.02。
■ 陈支平:《明清港口变迁史的重新解读——以泉州沿海港口为例》,《中国经济史研究》2012.02。
■ 严锴:《鸦片战争前法国对华贸易落后原因探析》,《湖北社会科学》2012.05。
■ 姜旭朝、张继华:《20世纪以来中国古代海洋贸易史研究述评》,《中国史研究动态》2012.14。
■ 张永辉:《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视角下的中美贸易研究》,苏州大学2013博士学位论文。
■ 孙建伟:《十三行与晚清外贸的荣衰》,《档案春秋》2013.09。
■ 门亮:《徽商与大庾岭商路》,《九江学院学报(哲社版)》2013.02。
■ 张晓刚、刘钦:《近代东亚转型时期广州、长崎港口贸易研究述论》,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3.06。
■ 王元林:《1840年前琼州府港口分布与贸易初探》,李庆新、郑德华主编:《海洋史研究》第六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 王梦恬:《明至民国闽浙赣交界地区商业往来与区域社会变迁》,江西师范大学2014年硕士学位论文。
■ 杨文信:《19世纪初叶中、美两国的广州贸易——从美国国会图书馆藏咖打的汉语词汇短语集谈起》,冷东主编:《广州十三行文献研究暨博物馆建设》,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4。
■ 曾旅湘:《从黄埔古港看广州海外贸易的发展》,《海上丝绸之路与广州城市发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文集》,广州:广州市社科联、广州市地方志学会、广州海上丝绸之路史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小组办公室、广州大学十三行研究中心、广州市十三行文化促进会编印,2014。
■ 黄琼:《论月港兴衰对漳州的影响》,贵州师范大学2014年硕士学位论文。
■ 陈园园:《宋元明泉州港海外贸易研究述评》,厦门大学2014年硕士学位论文。
■ 焦鹏:《清初广东对日本贸易——以〈华夷变态〉为中心》,李庆新、郑德华主编:《海洋史研究》第六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 黄启臣:《清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中美贸易——兼论广州“一口通商”的始发港地位》,《岭南文史》2014.01。
■ 李庆新:《越南海域发现清代广州沉船——金瓯沉船及其初步研究》,《国家航海》2014.01。
■ 崔天龙(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中国部):《南海南部地区沉船与中国古代海洋贸易的变迁》,《海交史研究》2014.02。
■ 王涛:《清代广州对外贸易中的引航制度》,《历史教学(下半月刊)》2014.03。
■ 张恋绮:《明清时期我国对外贸易特殊浅析》,《财经界(学术版)》2014.05。
■ 任磊、林雅琴:《清乾隆年间广东对外体制补缀》,《兰台世界》2014.35。
■ 杨育珍:《清代恰克图和广州十三行贸易对比研究》,山西大学2015年硕士学位论文。
■ 李俊颖:《清前期海洋政策与环渤海区域的海上贸易》,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硕士学位论文。
■ 韦夏宁:《清前期广西海外贸易研究》,山东大学2015年硕士学位论文。
■ 林湧:《清至民国闽赣边境商业交流与区域社会变迁——以茶叶贸易为中心的研究》,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硕士学位论文。
■ 伍玉西:《传教士与明代中后期“广州交易会”》,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广州大学等编:《“广东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5。
■ 张坤:《两广总督李鸿宾与道光朝外洋通商事务》,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广州大学等编:《“广东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5。
■ 孙峰:《普陀山——清初对日民间贸易的枢纽港》,《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1。
■ 金行德:《清代广州港、海外贸易与典型海船》,《广东造船》2015.01。
■ 易能武:《明清期中西对外贸易比较》,《老区建设》2015.04。
■ 曾旅湘:《从黄埔古港看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丝绸之路》2015.10。
■ 黄启臣:《清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中美贸易——以澳门为中转港》,澳门:《文化杂志》中文版九十六期,澳门政府文化局,2015年秋季刊。
■ 刘淼:《从沉船资料看明代海外贸易的变迁——以东亚海域发现的16—17世纪沉船瓷器为例》,广东省博物馆、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合编:《“十六至十七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16。
■ 丁哲:《广州十三行通商体制的变迁及其对广州对外贸易的影响》,云南师范大学2016年硕士学位论文。
■ 聂浩然:《清代中越贸易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硕士学位论文。
■ 叶农:《鸦片战争后港澳对外贸易活动回顾与展望》,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中国海关学会广州分会等主编:《“粤海关与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历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广州,2016。
■ 金峰:《鸦片战争前清代外贸口岸体系研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6.01。
■ 张晓东:《明清时期的上海地区与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活动——兼论丝路贸易和殖民贸易的兴替》,《史林》2016.02。
■ 王涛:《清中叶英国在珠江口的地图测绘与航线变迁》,《社会科学辑刊》2016.04。
■ 刘平:《清朝海洋观、海盗与海上贸易(1644—1842)》,《社会科学辑刊》2016.06。
■ 冷东:《再议海上丝绸之路中的“办馆”》,《暨南学报(哲社版)》2016.07。
■ 黄普基:《近代英国海图中的广州口岸变迁(1786—1936)》,广州:中山大学历史系、中山大学口岸史研究基地主编:《“文献与阐释——广州口岸史研究的拓展与深化”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2017。
■ 孔智恒:《论明清时期广府地区对外贸易结算方式》,《第二届广府文化学术年会论文集》,广州:广东省广府文化研究会等编印,2017。
■ 叶霭云:《美国罗德岛州的早期中美贸易和华人历史》,《第二届广府文化学术年会论文集》,广州:广东省广府文化研究会等编印,2017。
■ 刘强:《协议、禁令与招揽:郑氏集团的对外贸易策略研究》,《财经问题研究》2017.0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