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州十三行历史沧桑:明清300年艰难外贸之路和街区文化研究

广州十三行历史沧桑:明清300年艰难外贸之路和街区文化研究

更新时间:2025-01-12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唐文雅主编:《广州十三行沧桑》,广州:广东省地图出版社,2001。■谭元亨著:《广州十三行——明清300年艰难曲析外贸之路》,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15。■杨宏烈、陈伟昌著:《广州十三行历史街区文化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章文钦:《清代广州西关十三行的几次火灾》,《羊城今古》1990.03。

■ 梁方仲:《关于广州十三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广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广州市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辑,1960。

■ [清]屈大均著,欧初、王贵忱主编:《屈大均全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

■ 梁嘉彬著:《广东十三行考》,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2009。

■ 唐文雅主编:《广州十三行沧桑》,广州:广东省地图出版社,2001。

■ 郭成康等著:《康乾盛世历史报告》,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2。

■ 黄启臣著:《黄启臣文集——明清经济及中外关系》,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3。

■ 黄启臣、梁承邺编著:《广东十三行之一:梁经国天宝行史迹》,广州:广东高教育出版社,2003。

■ 中荔著:《十三行》,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

■ 潘刚儿、黄启臣、陈国栋编著:《广州十三行之一——潘同文(孚)行》,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 李国荣、林伟森主编:《清代广州十三行纪略》,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

■ 李国荣主编,覃波、李炳编著:《帝国商行——广州十三行》,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

■ 章文钦著:《广东十三行与早期中西关系》,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9。

■ 梁方仲:《梁方仲读书札记》,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含短文《十三行与李鸿宾》、《十三行商(东昌号罗福泰)与反鸦片的连环画》、《十三行与夷商、鸦片烟馆》、《十三行与洋银元之行使》、《十三行与洋货买卖》、《十三行夷馆建筑》、《十三行》)。

■ 谭元亨著:《国门十三行:从开放到限关的逆转》,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 冷东、赵春晨、章文钦、杨宏烈著:《广州十三行历史人文资源调研报告》,广州:广州出版社,2012。

■ 谭元亨、宋韵琪、唐嘉鹭著:《十三行习俗与商业禁忌研究》,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

■ 陈国栋著:《清代前期的粤海关与十三行》,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4。

■ 冷东、金峰、肖楚熊著:《十三行与岭南社会变迁》,广州:广州出版社,2014。

■ 谭元亨著:《海国商道——来自十三行后裔的历史报告》(纪实文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 谭元亨著:《广州十三行——明清300年艰难曲析外贸之路》,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15。

■ 杨宏烈、陈伟昌著:《广州十三行历史街区文化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 [日]田中萃一郎:《十三行》,《三田学会杂志》1918.04。

■ [日]马秀之、张复合、村松伸、田代辉久主编,:《广州十三夷馆研究》,《中国近代建筑总览·广州篇》,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 [日]增井经夫著,王继堂译:《广州十三行》,陈泽泓主编,陈锦鸿副主编:《广州话旧》(羊城今古)精选),广州:广州出版社,2002。

■ [美]苏珊(Susan·E.Schopp)撰,蔡香玉译:《驳船:广州十三行商业体制中的一个关键因素》,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编印:《广州与世界(2011广州论坛·广州与世界高峰论坛文集)》,2011。

■ [美]范岱克(Paul A.Van Dyke):《十三行的国际研究现状》,《荔湾九章》编委会主编:《荔湾九章》,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10。

■ 梁嘉彬:《广州十三行行名考》,《清华周刊》第37卷,1932.05。

■ 陆丹林:《广州十三行》,《逸经》第六期,1936。

■ 汪杼庵:《十三行与屈大均广州》,《历史研究》1957.06。

■ 梁方仲:《关于广州十三行》,《广州文史资料选辑》1960.01。

■ 汪宗衍:《广东十三行之起源及其商业蜕变》,汪宗衍著:《广东文物丛谈》,香港:中华书局香港分局,1974。

■ 徐新吾、张简:《“十三行”名称由来考》,《学术月刊》1981.03。

■ 彭泽益:《广州十三行续探》,《历史研究》1981.04。

■ 吴建雍:《1757年以后的广东十三行》,《清史研究集》第三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

■ 赵立人:《清初海禁时期广东的海外贸易与十三行》,《广州对外贸易学院学报》1985.04。

■ 陈坚红:《十三行——明清时期的外贸中心》,《广州文物与古迹》,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

■ 章深:《十三行与清代海外贸易的特点》,《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7.01。

■ 黄福才:《鸦片战争前十三行并未垄断中外贸易》,《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1988.01。

■ 赵立人:《〈广东新语〉的成书年代与十三行》,《广东社会科学》1989.01。

■ 章文钦:《起源于十三行的广州街名》,《羊城今古》1990.02。

■ 章文钦:《清代广州西关十三行的几次火灾》,《羊城今古》1990.03。

■ 李云章:《广东十三行的兴亡与封建制度的关系》,《广东史志》1991.01。

■ 冯志强:《清代广东十三行》,《十四世纪以来广东社会经济的发展》,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 李龙潜、邓端本:《广州十三行名称及起源考辨》,甄人、饶展雄主编:《广州史志研究》,广州:广州出版社,1993。

■ 以咸:《话说“十三行”》,《历史教学》1993.03。

■ 张晓宁:《广东十三行衰败原因试探》,《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6.02。

■ 杨国桢:《洋商与大班:广东十三行文书初探》,《近代史研究》1996.03。

■ 谢必震:《明清时期中国与琉球贸易之研究》,厦门大学1998年博士学位论文。

■ 蒋祖缘:《清代十三行吸纳西方文化的成就与影响》,《学术研究》1998.05。

■ 曾昭璇、曾新、曾宪珊著:《广州十三行商馆区的历史地理——我国租界的萌芽》,《岭南文史》1999.01。

■ 蒋祖缘:《清代十三行与西关文化》,广州市荔湾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别有深情寄荔湾》,广州:广东省地图出版社,1998;转载于《广州十三行沧桑》,广州:广东省地图出版社,2001。

■ 梁方仲:《广州十三行名称考》,广州市荔湾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编:《广州十三行沧桑》,广州:广东省地图出版社,2001。

■ 刘亦文:《简话十三行》,《广州十三行沧桑》,广州:广东省地图出版社,2001。

■ 陈柏坚:《广州十三行商贸概况》,广州市荔湾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编:《广州十三行沧桑》,广州:广东省地图出版社,2001。

■ 刘泽生;《一本旧书 两代学人:梁嘉彬与蒋廷黻》,《广东史志》2001.02。

■ 刘禄山;《话说西关文澜书院》,陈泽泓主编,陈锦鸿副主编:《广州话旧》(《羊城今古》精选),广州:广州出版社,2002。

■ 章文钦:《鸦片战争与火烧十三行》,陈泽泓主编,陈锦鸿副主编:《广州话旧》(《羊城今古》精选),广州:广州出版社,2002。

■ 刘亦文:《海上丝绸之路与广州十三行》,《广东蚕业》2002.01。

■ 邢永福:《清代广州“十三行”档案首次系统公布——在“海上丝绸之路与广州港”研讨会上的讲话》,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历史档案》2002.02。

■ 何龙宁:《“哥德堡号”沉船与广州十三行研究》,《广东史志》2002.03。

■ 吕铁贞:《公行制度初探》,《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02。

■ 覃波:《广州十三行与清宫生活》,《紫禁城》2004.03。

■ 《十三行:往日繁华并不如烟》,《南方日报》2005.04.18。

■ 赵立人:《再论明清之际的十三行与澳门贸易》,《海交史研究》2005.02。

■ 黄启臣:《广州十三行:以官制商,以商制夷》,《21世纪经济报道》2005.12.25。

■ 韩瑞军:《略论公行在清政府对外经济中的作用》,《商业研究》2006.21。

■ 李国荣:《清宫档案解读〈帝国商行〉》,《中国档案报》2006.05.19。

■ 陈文君:《向世界叫响十三行》,《华中建筑》2006.10。

■ 韩瑞军:《公行对外经济职能与作用刍议》,《江苏商论》2006.10。

■ 雷晓宇:《广州十三行传奇》,《中国企业家》2006.11。

■ 故宫博物院:《广州十三行——清皇朝对外贸易的宠儿》,《紫禁城》2007.01。

■ 刘丰、汪洋:《广州十三行:大清国的“海之门”》,《中国中小企业》2007.05。

■ 吴建雍:《从广东十三行看清政府对贸易的垄断(上)》,《学习时报》2007.06.18。

■ 何卫莲:《读广州十三行历史档案偶得——谈广州十三行消亡的原因》,《广东档案》2008.01。

■ 江波:《清代广州“十三行”制度的政治考量》,《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05。

■ 黄静:《清代广州十三行研究》,中国人民大学2009年博士学位论文。

■ 刘燕霞:《清代广州十三行研究》,广州大学2009年硕士学位论文。

■ 宋韵琪、吟冰:《从“公行制度”的几度设废看十三行的商业工具性质》,谭元亨主编:《十三行新论》,香港: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2009。

■ 赵春晨、冷东:《〈十三行学术丛书〉总序》,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

■ 赵立人:《明清之际的广州外贸经营者——十三行与揽头》,《近代广州城市与社会》,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9。

■ 谭元亨主编:《十三行新论》,香港: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2009。含论文:

谭元亨:《全方位开展“十三行”研究》;

琪琪:《试论十三行精神与岭南文化的双向度建构》;

宋韵琪、吟冰:《从“公行制度”的几度设废看十三行的商业工具性质》;

宋韵琪:《十三行的文化探讨与创伤记忆》;

秦柯:《十三行与广府文化地图》。

■ 冷东:《“广州十三行研究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综述》,《广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12。

■ 广州大学十三行研究中心等编:《广州十三行研究回顾与展望》,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含论文:

赵春晨、冷东:《十三行学术丛书总序》;

黄启臣:《广州十三行研究刍议》;

蒋祖缘:《广州十三行研究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叶显恩:《略谈广州十三行研究的意义》;

胡文中:《正确评价十三行,促进当代经济文化交流》;

徐素琴:《十三行的历史内涵——以国家制度为中心的观察》;

潘广庆:《大清商埠——广州十三行文化》;

刘正刚:《由全面考证到个案分析:广州学者研究十三行之回顾》;

王晓莺:《21世纪以来国内广州十三行研究综述》;

章文钦:《十三行时代西方文献翻译的译名问题》。

■ 冷东:《广州十三行与清朝宫廷关系初探——以北京故宫所藏紫檀插屏为例》,北京:《故宫学刊》总第6辑,2010。

■ 胡文中:《从乾隆〈广州府志〉看18世纪初及中叶广州海上贸易》,《“全球与区域之间——近代早期广州口岸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广州:中山大学历史系编印,2010。

■ 刘勇:《1760年西方商人对设立公行的抗议》,《南洋问题研究》2010.02。(www.xing528.com)

■ 黄静:《清代广州十三行研究》,《档案学通讯》2010.02。

■ 赵立人:《论十三行的起源》,《广东社会科学》,2010.02。

■ 李金明:《广州十三行:清代封建外贸制度的牺牲品》,《广东社会科学》2010.02。

■ 刘君:《风雨十三行》,《锦绣(国家商业地理)》2010.04。

■ 郭华清,朱西学:《十三行贸易体制与鸦片战争的关系》,《五邑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04。

■ 《清朝“外贸特区”——十三行》,《广东文化网》2010.06.29。

■ 冷东:《在中国走向世界的过程中考察广州十三行的历史地位》,《广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08。

■ 赵娟霞:《近代商业制度从公行制到买办制的演进初探》,《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0.09。

■ 王树恩:《广州十三行的兴与衰》,《档案天地》2010.10。

■ 冷东:《广州十三行:进步与历史局限并存》,《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10.26。

■ 章文钦:《梁嘉彬教授与广东十三行研究》,《“全球与区域之间——近代早期广州口岸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广州:中山大学历史系编印,2010。

■ 谭元亨著:《开洋:国门十三行》(历史小说),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

■ 谭元亨著:《国门十三行:从开放到限关的逆转》,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 魏雅丽:《清代广州十三行行商与番禺学宫》,《广州文物》第五集,2011。

■ 戴鞍钢:《广州十三行与中西贸易演进》,赵春晨、冷东主编:《广州十三行与清代中外关系》,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

■ 赵春晨、冷东主编:《十三行与广州城市发展》,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含论文:

赵立人:《十三行地域的历史渊源——古代广州西关外贸商业区的形成发展与寺庙变迁》;

李穗梅:《十三行商馆区西式建筑的缘起》;

谢妙慧:《浅谈十三行对珠三角的带动作用及启示》;

朱西学:《十三行与广州城市社会》;

冷东:《“广州十三行”还是“广东十三行”?》;

江滢河:《〈科林·坎贝尔日记〉初探》;

王晓莺:《20世纪90年代广州十三行研究综述》;

谭元亨:《十三行与广州城市无际轮廓线》。

■ 冷东:《“十三行与广州城市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广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02。

■ 冷东:《十三行商与清代中期广州教育的发展》,《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1.03。

■ 张剑:《清代初期广州“十三行”鼎盛原因探析》,《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3。

■ 赵春晨、陈享冬:《论清代广州十三行商馆区的兴起》,《清史研究》2011.03。

■ 谭羽:《十三行:盛于锁国,衰于开禁》,《珠江水运》2011.03。

■ 谭元亨:《十三行的文化资本与广州的城市格局》,《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1.04。

■ 李国荣、覃波、李炳:《广州十三行》,《中国中小企业》2011.08。

■ 冷东、肖楚熊:《十三行与瓷器加工制造业的发展》,《广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10。

■ 赵春晨、冷东主编:《广州十三行与清代中外关系》,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含论文:

姚继斌:《半世纪前香港中史教科书中的广州十三行:以钱清廉史书为例》;

胡文中:《在世界贸易博弈中,中国舆论缺位的教训——清代十三行由盛至衰的原因之一》;

吴伯娅:《广州十三行与入华传教士》。

■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中共广州市荔湾区委员会、广州市荔湾区人民政府、广州大学主编:《“十三行与世界文化名城培育会议”文集》,2012。含论文:

赵春晨:《十三行历史文化资源的内容与价值》;

章文钦:《十三行研究如何深入》;

王元林:《清代十三行与广州城市建设关系研究》;

王世福:《十三行与广州走向世界文化名城》;王世福,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获城市规划工学博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系主任;

广州大学研究中心:《十三行资源信息》。

■ 王新娟:《广州十三行衰落的原因分析》,《文学界(理论版)》2012.02。

■ 冷东、吴东艳:《清代广州十三行与法国经贸文化交流》,《岭南文史》2012.02。

■ 冷东:《二十世纪以来十三行研究评析》,《中国史研究动态》2012.03;南京:《明清史》2012.10;

■ 冷东:《刍论“广州十三行”到“岭南十三行”》,《岭南文史》2012.04。

■ 陈旭楠:《广州十三行与长崎会所的初步比较研究》,《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4。

■ 洪安:《银钱堆满十三行》,《中国经营报》2012.02.13。

■ 赵春晨、陈享冬:《论清代“十三行”名称的双重涵义与广州商馆区的形成》。澳门:《文化杂志》中文版八十二期,澳门政府文化局,2012年春季刊。

■ 谭洪安:《银钱堆满十三行》,《中国经营报》2012.02.13。

■ 余金荣:《粤海关与十三行关系研究》,广州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 张超杰:《十三行时期的岭南花船与世相》,《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年2013.01。

■ 杨宏烈:《广州“十三行”地名文化考究和利用》,《热带地理》2013.06。

■ 冷东、沈晓鸣:《“广州十三行文献研究暨博物馆建设”学术研讨会评析》,《中国史研究动态》2013.06。

■ 王询、许晓冬:《清代广州通商及其十三行制度》,《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3.06。

■ 孙建伟:《十三行与晚清外贸的荣衰》,《档案春秋》2013.09。

■ 华文杰:《1838年十三行广场的冲突:我们的广场》,《兰台世界》2013.10。

■ 蒋智慧:《清代行商之保商制度初探》,《黑龙江江史志》2013.11。

■ 赵春晨:《繁盛与危机——18世纪后期至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广州十三行商馆区》,澳门:《文化杂志》中文版八十九期,澳门政府文化局,2013年冬季刊。

■ 冷东主编:《广州十三行文献研究暨博物馆建设》,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4。含论文:

李龙潜:《重读〈广东十三行考〉感言》;

蔡香玉:《广州十三行法语文献初编》;

刘凤霞:《港澳及英美所藏有关十三行的资料》;

王睿:《“大土耳其”号向广州——十三行与早期中美关系研究》;

黄启臣:《放眼世界收集和利用与广州十三行相关的文献资料——介绍几种外文文献》;

苏精:《美国关于十三行焚毁与索赔的外交档案》;

胡巧利:《地方志所载十三行资料及整理解汇编的思考》;

赵春晨:《清代中西文献中关于十三行商馆区的记录》;

李云:《行商书画世界与十三行文献研究》;

伍玉西:《亁嘉年间京城技艺传教士驻十三行经理人》。

■ 广东省广府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编:《“首届广府文化学术年会”论文集》,广州:广东省广府文化研究会编印,2014。含论文:

王元林、罗晓霞:《清代广州十三行火灾与善后处置研究》;

潘刚儿:《清代十三行粤商与海洋》。

■ 沈晓鸣:《广州十三行文书制度》,广州:广州大学2014硕士学位论文。

■ 曾阳漾:《广州海上丝绸之路人物考证——以十三行前后的历史人物为例》,《海上丝绸之路与广州城市发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文集》,广州:广州市社科联、广州市地方志学会、广州海上丝绸之路史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小组办公室、广州大学十三行研究中心、广州市十三行文化促进会编印,2014。

■ 罗三洋:《当中国商人主宰地球时〈广东十三行史话〉》,《中国民商》2013至2014年多期连载。

■ 杨宏烈:《“十三行”:清朝广州城市发展动力分析》,《中国名城》2014.05。

■ 吴东艳:《十三行商馆区旗帜研究》,广州大学2015年硕士学位论文。

■ 冷东:《重新审视广州十三行的历史地位》,《文明》2014.10。

■ 杨宏烈:《广州十三行历史名街演化与当代改造》,《中国名城》2014.11。

■ 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广州大学等编:《“广东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5。含论文:

范小静:《十三行前事·一次特别的机缘》;

何咏天:《浅论广州十三行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新角色》;

王睿:《十三行图像史料内涵初探》。

■ 林友:《18、19世纪广州十三行外销画的现代意义探讨》,《品牌(下半月)》2015.01。

■ 江争红、马陵合:《清代“广东十三行”贸易制度下行商衰落原因探析——基于垄断租金的视角》,《贵州社会科学》2015.09。

■ 王于楠:《清外贸的黄金时代——广州十三行》,《收藏·拍卖》2015.09。

■ 丁哲:《广州十三行通商体制的变迁及其对广州对外贸易的影响》,云南师范大学2016年硕士学位论文。

■ 阮宏:《十三行时期广州体育研究(1757—1856)》,广州大学2016年硕士学位论文。

■ 张忠民:《试论广东“十三行”的企业制度特征》,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中国海关学会广州分会等主编:《“粤海关与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历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广州,2016。

■ 程扬:《十三行对世界经济文化的贡献和影响》,《粤海风》2016.01。

■ 江争红,马陵合:《基于产业组织视角的广州公行制度研究》,《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16.01。

■ 丁哲:《广州十三行通商体制的变迁及其对广州对外贸易的影响》,云南师范大学2016年硕士学位论文。

■ 程扬:《十三行对世界经济文化的贡献和影响》,《粤海风》2016.01。

■ 伍玉西:《清乾嘉年间西方“技艺之人”驻广州十三行商馆经理人》,《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6.04。

■ 张超杰:《西方视阈下的十三行行商与广州花船》,《邢台学院学报》2017.01。

■ 谭元亨、吴良生:《十三行:清代前期对外贸易的开放态势》,《深圳大学学报(人社版)》2017.02。

■ 杜君立:《广州有个十三行》,《企业观察家》2017.02。

■ 杨宏烈:《广州十三行历史街区的生存危机与保护复兴》,《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7.02。

■ 谭元亨、吴良生:《十三行:清代前期对外贸易的开放态势》,《深圳大学学报(人社版)》2017.0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