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展现时代精神与时俱进的理念

展现时代精神与时俱进的理念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广西六十年的文学艺术继承民族文化优秀传统,努力探索民族文学发展新道路,与时俱进,取得了丰硕成果。六十年的广西民族文艺书写,有力地见证了广西各民族从封闭落后走向开放富足的现代化进程,体现了各民族作家致力于反映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文学理想。广西六十年的文艺创作表明,民族的精神表达不仅要有历史的传承,还要有不断的创新。民族文化精神是与民族的时代特征相互塑造的。

展现时代精神与时俱进的理念

广西六十年的文学艺术继承民族文化优秀传统,努力探索民族文学发展新道路,与时俱进,取得了丰硕成果。正如有论者指出的,这些文学成就“是培养民族文学作家,继承民族文化传统,努力探索民族文学发展之路的结果”,“文学发展事实证明,广西作为少数民族地区,文学发展离不开民族文化传统的滋养,离不开民族作家的成长和贡献”[7]

六十年的广西民族文艺书写,有力地见证了广西各民族从封闭落后走向开放富足的现代化进程,体现了各民族作家致力于反映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文学理想。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文坛上,活跃着陆地、李英敏、苗延秀、韦其麟、周民震、包玉堂、黄勇刹、蓝鸿恩、古笛等一批广西作家诗人。1958年自治区成立以后,先后诞生了长篇小说《美丽的南方》、歌舞剧《刘三姐》等一批具有浓郁民族风情和地域特色的优秀作品,体现了广西民族文学事业的欣欣向荣。1979年壮族作家王云高与李栋合作的小说《彩云归》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随后涌现了蓝怀昌、韦一凡、莎红、凌渡、陈雨帆、黄钲、潘荣才、何培嵩、孙步康等一批中青年民族作家,在全国文坛产生广泛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的“寻根”文学表现出鲜明的广西少数民族整体文化意识。壮族作家农冠品的诗集《泉韵集》,凌渡的散文集《南方的风》《故乡的坡歌》,韦一凡的长篇小说《劫波》、中短篇小说集《被出卖的活观音》,瑶族作家蓝怀昌的长篇小说《波努河》等,描绘了壮、瑶、侗、苗等少数民族的多彩生活、独特风情和现代转化。1985年,汉族作家杨克、梅帅元提出“百越境界”创作理论,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得到拓展,带来广西民族文学创作的显著转变和创新追求。1989年,召开“89民族文学讨论会”,在总结广西少数民族作家创作成果的基础上,推动了广西少数民族文学的现代转型。

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以来,广西少数民族文学出现强烈的反思色彩,体现出关注民族深层精神,自觉建构民族现代文化的追求,在不同层面释放现代观念的热能,迎来了多民族文学的繁荣新局面。仫佬族作家鬼子的《一根水做的绳子》,壮族作家黄佩华的《远风俗》《生生长流》《公务员》,凡一平的《顺口溜》《寻枪记》《理发师》,光盘的《王痞子的欲望》等一批长篇小说相继面世,回族作家海力洪以其鲜明的艺术个性被认为是实力雄厚的新生代小说家之一,侗族作家张泽忠出版了小说集《山乡笔记》和《蜂巢界》等。他们的审美眼光超越单一的少数民族领域,朝向人类共同体的多元人文关怀,表现出现代意识和世界视野。在散文创作方面,壮族作家冯艺的散文集《桂海苍茫》聚焦于多元文化交流与碰撞中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的多元构成,严风华的《民间记忆》对广西12个世居民族文化历史、风俗习性进行了艺术化的记录,仫佬族作家潘琦的《琴心集》获得了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包晓泉的散文集《青色风铃》获得了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更年轻的一代壮族作家如李约热、潘红日、韦俊海、潘莹宇、黄土路等,瑶族作家纪尘、盘文波等,他们的作品引人注目,以更加开放的创作姿态融入当代文学的整体格局中。(www.xing528.com)

广西六十年的文艺创作表明,民族的精神表达不仅要有历史的传承,还要有不断的创新。创新就是时代性。民族文化精神是与民族的时代特征相互塑造的。因此,继承是根基,创新是艺术发展的必由之路。不同历史时期的民族文化精神有着不同的时代内涵和表现形式,多民族文化精神通过文化艺术的丰富实践及理性思考,逐渐生成具有覆盖性的潮流,凝聚成高峰性的构建,从而形成明显的社会文化影响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