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桂学研究的基本构成,又是在独特视角下展开的。桂学研究的独特视角,有两个方面是必须述说的。
其一,区域性视角。广西的自然生态环境为喀斯特地貌,是青藏高原的高原生态与我国沿海平原的平原生态的结合部。广西区域既有山区的相对闭塞,又有沿海的开放环境。充分认识这种特殊地理生态系统,对桂学研究而言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文化上的中心与边缘。我国传统文化关系、民族关系的研究,是长期以中原为中心视角的,从这一视角看,广西地域确是远离中心的边缘。但广西地域不缺乏对所依托的文化中心所具有的文化凝聚力、向心力和竞争力;解读这种文化凝聚力、向心力和竞争力,桂学也需要从边缘外围的视角来看中心,这样方能有效理解中心与边缘如何实现从文化的互动到文化的和谐。其次,交流上的国内与国外。广西虽远离文化中心却又是中华文化向外域传播的前沿。从广西开辟的海上丝绸之路使新思想、新文化既传播出去,也传播进来。桂学需要站在中国大陆的角度看待新思想、新文化通过海路、边关传播进入东南亚、进入世界,也需要从海上、从世界的角度,研究世界先进文化通过北部湾、中越边境向我国的渗透、传播。独特的地域环境使桂学研究需要国际的视野。
广西地域的各种特殊因素合力推进了桂学的诞生、构成、成长及发挥作用的过程,突出了桂学不同于其他地域之学的特性。作为远离中原而文化相对落后的广西,在面向东南亚时却是以中华文化强者的面貌出现,从学术史方面的研究可以理解为此二者构成了桂学的特殊形态。地处边疆相对闭塞的广西,又面临大海处于开放的、接受新事物的前沿,造成了桂学既相对闭塞又开放的特性。(www.xing528.com)
其二,民族视角。广西作为多民族聚居区,具有独特鲜明的南方民族“南岭族群”特征,这是桂学的文化成长环境。广西的多民族性决定了桂学研究的民族学视角。从民族学视角观察和分析壮族、瑶族、苗族、侗族、仫佬族、毛南族、回族、京族、彝族、水族、仡佬族以及汉族12个广西世居的民族,考察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探讨跨域跨境民族文化关系,论证、阐释各民族的文化精神是如何成为桂学之魂、桂学精神的。桂学的民族视角将使桂学研究变得更加丰富和实证,并丰富中华民族一体多元的思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