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学研究的对象虽然多可称之为文化现象,但比起广西文化研究来,桂学研究更重在学理、理念的概括与升华,使其成为一方之学。总体而言,关于桂学的研究,到目前为止,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
其一,从桂学研究发展的历史看,桂学这个概念是我国近现代学术史上提出得比较早的区域文化概念,但自康有为提出以后,没有围绕桂学这个学术思路发展下去,没有揭示出桂学的特质以构筑出具有特色的区域之学。如果能够自觉地以桂学这样一个具有概括性和总体性意义的理论学术范畴来引领当前的研究,可使广西地域之学的研究有着江河归海的目标及纲举目张的统领。
其二,从研究对象看,多数属桂学研究的成果,仅仅是一个个现象的个案研究,如果能够以桂学这样的理论框架来指导,那么,对这些广西文化现象的研究就上升到学理、文化底蕴、人文精神实质、本土文化精神、知识结构与理论体系等学术层面的认知,将文化自觉推向学术自觉,将文化自信推向学术自信,使地域之学的研究具有更高的学术含量和学理基础以及文脉传统,就更能够实现以跨学科研究和比较研究实施打通古今的研究思路,有效整合资源、优化结构,有效破解某些重大历史与现实问题,更好地支撑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其三,从研究视野看,桂学研究从广西看广西是有所不足的,如果有了桂学的统领,就能够将研究放在整个中华民族发展史、国家沿海沿边的对外开放、民族团结的大背景下来考察,从而提高境界、扩大视野。
其四,从研究成果的最终落脚点看,传统的桂学研究“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为了谁”,不太注意将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有机结合,研究成果有效转化为实践性的应用率不高,对现实社会及其新文化建设提出及时有效的对策的自觉性不高,未能自觉地提出具有前瞻性、前沿性、超前性的战略目标和切实可行的研究规划,从而也使自身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于是,我们就知道桂学研究可进一步探讨、发展或突破的空间在于:(www.xing528.com)
其一,关于桂学特质的问题。这是有关“桂学之学”的问题。桂学之名虽早已有之,但由于其义不明,从而其名不显,未能成为与徽学、藏学、湘学、楚学、岭南学等相提并论的地域文化之学,本课题将桂学的发生、发展放在广西这一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民族构成、发展历史等因素的背景下去做学科性的整体考察和思考。广西地处我国南方边陲,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区,境内民族众多,存在着多民族文化交融共生的突出现象,1500多公里的边境线使其发展长期为外部因素所制约。在这种背景和环境中,桂学肯定具有不同于徽学、藏学、湘学、楚学等地域之学的特质及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这为本课题留下了使其成为一方之学的探索空间。
其二,对桂学发展规律的探讨。由于桂学具有不同于徽学、藏学、湘学、楚学等地域之学的特质,桂学亦具有其独特的发展规律。如从基本发展走向来说,这是一个从互动走向和谐的过程。作为多民族聚居区,广西的民族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在经历一定的历史互动时期后,最后都能实现和谐共存,各民族文化在认同主流中华文化的前提下,又得到各自的发展,存留了民族的多样性;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共存赋予桂学与众不同的品格。又如从基本价值取向来说,就是服从国家的周边发展战略。国家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对外关系,不同的对外关系决定着边疆区域的文化发展战略,广西作为边境区域,从宗藩朝贡体系时代开始,历经革命与战争时代、“同志+兄弟”时代,到今天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时代,桂学的价值取向始终围绕国家的周边发展战略不断地调整。爱国奉献的精神成了桂学鲜明的品格。
其三,从桂学发展的诸多问题来说,桂学之所以能发展到今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的。其存在的基础也正是因为在历史上产生了大量相关的文献和深刻的思想,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历程和性格。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本就是中国传统学术研究的重要内容,对桂学发生、发展的历程做出系统的梳理,更可从中总结出桂学的特质,由于历来缺乏整体性的研究,因而存在着大量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但是,我们又不能把桂学研究做成一种文化人类学所说的“特化”的“地方性知识”,这种“特化”的“地方性知识”是无法与当今世界学术的前沿思想平等对话的,也无法为桂学在全国乃至世界的传播搭建一个普遍性的平台。
其四,桂学研究的另一个主要的问题,即探讨“桂学之用”的途径。我们不能将桂学作为一门纯粹的学问来研究,要努力将其与国家和广西的现实需要结合起来,这对桂学之源的探讨是重中之重的问题。本课题将在展示广西古往今来的人文现象、文化现象、民族民间文化的丰富的同时,开拓服务现实的空间,贯通古今,把对广西历史文化的研究与现实的国家发展战略与广西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不仅使桂学成为一方之学,同时更要使之成为服务于国家和广西发展战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并且成为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广西特殊作用的一种事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