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间管理训练中,家长们最需要注意的,是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时间消耗,很多家长说孩子磨蹭、注意力不集中,然后干脆自己陪着孩子做作业。在关于陪不陪孩子做作业这件事情上,一直有争议,争议点在于“陪伴”这个词上。
提倡不陪的专家认为,家长陪孩子一起做作业,容易让孩子产生作业是我被动为你们而完成的,除了影响孩子的独立能力外,还会让孩子产生不情愿的消极心态。主张应该陪伴的人认为,孩子心智不健全,容易分心走神,家长的陪伴,可以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加学习效率。
安子认为,“陪伴”只是个形式上的概念,在孩子童年时培养出他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他未来的独立学习之路是无比重要的。
当父母留心观察孩子做作业时出现的问题后,不难发现,其实那些让父母头痛的问题是非常熟悉的,分心、拖拉、小动作、无条理性……因为孩子的天性就是如此,每个父母在小时候也有着类似的动作。所以,父母们,让我们跟着孩子再一次成长吧,一起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父母们必须让孩子明确一件事情,作业是他学习内容的一部分,而且是必须完成的部分,就像吃饭、睡觉一样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让我们一起看看,在孩子做作业过程中常见的问题,该如何解决呢?
1.磨蹭,时间观念差。这几乎是孩子们的通病,因为父母总是在生活中提醒孩子“该起床了”“该吃饭了”“该写作业了”……孩子完全没有管理时间的概念,对于作业写得慢,拉长了时间,影响其他事情甚至睡眠的情况没有任何意识。
解决办法:
可以跟孩子协商,假定做作业的过程是考试,有时间限制。如果提前完成就可以提前出考场,剩余时间自我安排,做不完则要有小惩罚。这既能训练孩子做作业的速度,同时因为“考试”得分的设定,也能提高作业的质量。
2.丢三落四无条理的小迷糊。很多孩子写作业效率很低,写到半截发现铅笔不够用,得削;橡皮丢了,得翻箱倒柜再找一块;这科写一半,想起另外一科再去写两笔,有时甚至记不得作业有哪些……家有小迷糊,并不是孩子的性格如此,而是父母为孩子“代劳”太多造成的,起床帮他穿衣,上学帮他装好书包等,这样做让孩子们缺失了对做事的顺序和条理性的训练。
解决办法:
在做作业之前,先和孩子把当天的作业在纸上罗列出来,然后检查文具和书籍、作业本是否齐全,再开始逐科做作业。
平时生活中,父母应以身作则,养成有条理的做事情习惯,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教会孩子合理安排做事的顺序,让孩子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计划。带领孩子有条理地完成家务,并让孩子独立做力所能及的事情。(www.xing528.com)
3.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太多。很多孩子写作业时东看西看,抠手指、玩橡皮,反正就是不专心,作业做得拖拖拉拉,父母在一边干着急。
解决办法:
首先,安静的学习环境是很重要的。孩子在学习时,父母尽量不要大声聊天,或者看电视,这样容易让孩子走神。孩子做作业的书桌,简洁为好,不摆放会令他分散注意力的东西。
有些父母觉得孩子做作业辛苦,中途端茶递水果,总是过来探看,这也是在打断孩子做作业的情绪。喝水吃水果尽量安排在做作业之前或是作业完成之后。
低年级的孩子本身注意力集中时间就较短,一般在15~20分钟左右,如果连续作业时间太长,就必然分心走神,所以针对低年级的孩子,可以将作业分成2~3段完成,每段20分钟,就像课间休息一样。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好习惯的培养,可以逐渐延长每段时间,直至取消分段。
平时生活中父母可以尝试做一些有助于孩子集中精力的训练,阅读和学习棋类都是不错的选择。
4.作业不会做,学习有困难。孩子难免遇到不会做的题,甚至有些孩子对学习本来就兴趣缺失,做起作业来,自然是磨洋工了。
解决办法:
孩子一般碰到不会做的题目,不会空过去,不是卡在一道题上就是马上跑过去问父母。等父母讲解完了,再做没多久又遇到不会做的题,再去找父母。这样反复折腾,不但浪费了时间,还打断了孩子做作业的情绪。父母可以教给孩子做作业的顺序,如果遇到困难的题目,可以暂时空过去,等到其他题目完成后,一起拿来请教父母。
对于学习兴趣不浓的孩子,父母也不应该一味批评,蹲下身体,放下身段,用孩子的角度跟孩子谈谈心,追究一下根源,才是解决问题之道。无论是增加学习的趣味性,还是对于完成作业设立适当的奖惩制度都比盲目的训斥效果好。
有些父母一定会说,那孩子做作业的时候,父母岂不是一点声音也不出,什么都不能做了吗?不是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孩子学习时候,父母也可以利用这个时间,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试想一下,在书桌旁做作业的孩子,偶然抬头一瞥,爸爸妈妈也在一旁认真安静地读书学习,这不正是我们心里和谐又温馨的家庭画面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