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的儿童期,指孩子零到十八岁的这个阶段。
在孩子的成长阶段,心理发育的特点主要涉及顺序性、阶段性、连续性等方面。
顺序性是指思维的发展是从知觉到具体形象,到抽象,再到辩证的阶段,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思维发展特点。
阶段性、连续性是指每一阶段都是前一阶段发展的继续,同时又是下一阶段发展的开始;前一阶段中总包含有后一阶段的某些特征的萌芽,而后一阶段又总带有前一阶段某些特征的痕迹。比如一、二年级的孩子,开始拥有具体形象思维,但仍有幼儿期的知觉思维。
不均衡性是指孩子发展各个阶段的关键期并不均衡,比如2~3岁的孩子,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5岁的孩子,是书面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十几岁,孩子进入青春期。
儿童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是指孩子的心理发展是相对稳定的,不可一蹴而就,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家长们如果改变教育方法,孩子早晚会有变化的,但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比较漫长,只有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才有质的变化。
同时,孩子还有个别差异性。每个孩子都有差异,每个孩子都不是别人的复制品,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家长们要关注自己孩子的独特性,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事实上,儿童的心理发育,是主动自动的,而不是以父母或者外界的标准为发展依据的。所以家长们切不可用自己的主观意愿去干扰孩子的心理发育。(www.xing528.com)
学龄前期儿童的心理发展以知觉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求知欲望强,好奇心强。作为家长,不要去干扰孩子对各种事物的探究,要鼓励支持他们对无害事物的兴趣。这个阶段,儿童对自我的约束和控制力不强,容易受外界影响。孩子在幼儿阶段的学习,就是游戏和玩,不要过多开发智力,更应关注他的感受和情绪。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生活中到处都是各种知识,应该让孩子与世界建立广泛的联系,从书本上获得的是间接经验,从生活中获得的才是直接经验。现在,社会上流行各种早教班,安子认为,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孩子对什么感兴趣就学习什么,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最重要,没必要强迫孩子去学习某个学科或某种知识。学习方式以玩中学、做中学、游戏中学为主,不要强行将孩子送进课堂,学习是个大概念,无所不包,要鼓励孩子学习生活中方方面面的知识和能力,鼓励孩子多动手。
到了小学阶段,孩子的心理发展就主要体现在注意力、记忆力、思维方式三方面。
家长们要着重培养孩子的注意力。为什么有的孩子在课堂上“听不进去”,除了老师的教导方式吸引力不够之外,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要允许孩子课堂上“没听进去”,然后循序渐进,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记忆力水平的发展是完全可以培养的。通过不断的加强和训练,可以让孩子从无意识记忆,到有目的记忆,从机械性记忆到理解记忆,从形象记忆到抽象记忆,最后到方法记忆。
儿童的思维方式则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再到逻辑思维的发展过程。
了解了儿童心理发育的特点和教育规律,家长们才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引导孩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