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胡适求学历程:从梅溪学堂到康奈尔大学农学院的思想启示与文学革命

胡适求学历程:从梅溪学堂到康奈尔大学农学院的思想启示与文学革命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胡母早就有意使胡适到外地读书,1904年他才获机会随他的三哥到上海,进入梅溪学堂低年级就读。此时读梁启超的著作新民说和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在思想和见解方面得到了新的启示。是年秋季乘轮赴美,他的二哥要他研习与国计民生有关的学科,于是进入康奈尔大学农学院。翌年初,便感到中国需要以白话代替古文的文学革命。随即启程返国,就任蔡元培校长主持的国立北京大学教授,讲授中国古代哲学史及中国名学等课,那时年仅26岁。

胡适求学历程:从梅溪学堂到康奈尔大学农学院的思想启示与文学革命

胡适父亲胡传,字铁花,兼长文武,曾在家经商,后来出外做官,晚年曾奉调台湾服务;当时家住台南和台东,胡适约三岁,在父母教导下开始识字。不久胡父病逝,曾在遗嘱中指出胡适聪明,应努力读书

(胡适一家,中为胡适夫人,左为长子胡祖望,右为次子胡思社)

胡适的母亲冯氏,对他幼时的影响最大。胡母是胡传的继室,嫁入胡家时(1889年)仅16岁。婚后6年多,便遭丧夫之痛,在经济上必须依靠同父异母的三位哥哥。胡适的嫂子脾气很坏,使胡母在极度的忍耐和宽容中过活,只希望将惟一的亲生儿子教养成人。据胡适描述他的母亲说:“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胡母十分敬爱她的先夫,有时会对胡适诉说他父亲的种种好处,要他学父亲的榜样,不要丢父亲的脸。说到伤心处,胡母往往会掉下泪来。

胡母对胡适读书和做人方面都有重大的启发,曾在他幼时以颇高的代价,请人为他“讲书”,书中的一字一句,都要加以讲解;后来胡适所撰的自述认为这对他的帮助很大。他还说:“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胡母早就有意使胡适到外地读书,1904年他才获机会随他的三哥到上海,进入梅溪学堂低年级就读。他已乡居苦读九年,国文有基础,受老师赏识,“一天之中升了四班”,被改编在高年级。此时读梁启超的著作«新民说»和«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在思想和见解方面得到了新的启示。

胡适在1906年入中国公学,参加竞业学会;该学会创刊“竞业旬报”,以振兴教育、提倡民气、改良社会、主张自治为宗旨。后来任该刊主编,并经常撰文,倡言革新和爱国;此时他不过十七八岁。(www.xing528.com)

胡适曾在十里洋场,交友不慎,一度“堕落”;幸能迷途知返,于1910年随其二哥北上参加留美官费考试,以第五十五名获得录取。是年秋季乘轮赴美,他的二哥要他研习与国计民生有关的学科,于是进入康奈尔大学农学院。两年后(1912年春)因感农科与性情不合,便转入同校文理学院。

在康大期间,胡适除读书外,并经常参加课外活动,撰文演讲。其时美国若干大学设有世界大同会;康大校长,便是一位大同主义者。1912年底,他曾代表康大在世界大同总会的年会中演说,指出世界主义乃是爱国主义与人道主义的结合;翌年当选为康大世界大同会会长。他在上海时,因生活不安,曾经一度意气消沉;到美国后,眼界开阔,从此一生都持乐观主义。

1914年胡适获文学士,续入康大研究所主修哲学,辅修政治和文学。同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军攻占青岛。当时他即已看出日本为中国之大患,认为救国的根本大计,首在教育,尤其希望中国有一所可与哈佛、牛津等校相比的第一流大学。

胡适在康大所在的纽约州绮色佳镇渡过五年岁月,视为第二故乡。1915年秋转赴纽约市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从实验主义大师约翰·杜威博士研究哲学。他自称:“从此以后,实验主义成了我的生活和思想的一个向导,成了我自己的哲学基础。”翌年初,便感到中国需要以白话代替古文的文学革命。他自认他的文学革命主张,“也是实验主义的一种表现”。

在杜威的教导下,胡适学会了思考的方法,随时顾到当前的问题,将一切学说和理想都看作待证的假设,并且处处顾到思考的结果。1917年他提出博士论文“古代中国逻辑(名学)方法之发展的研究”,由杜威等六位教授主试,顺利通过。随即启程返国,就任蔡元培校长主持的国立北京大学教授,讲授中国古代哲学史及中国名学等课,那时年仅26岁。同年十二月,回绩溪省亲,奉母命与江冬秀女士完婚。1年后,胡母病逝,胡适奔丧回家,自感“深恩未报”,十分哀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