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欧阳修的仕途经历:庆历新政参与者与政治改革主张者

欧阳修的仕途经历:庆历新政参与者与政治改革主张者

更新时间:2025-01-12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庆历三年,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欧阳修参与革新,提出了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庆历五年,范、韩、富等相继被贬,欧阳修也被贬为滁州太守。嘉祐五年,欧阳修拜枢密副使。欧阳修对青苗法曾表异议,且未执行。欧阳修晚年不贪图富贵,不迷恋官位,从60岁开始就上书皇帝,请求致仕(退休),到65岁时才被批准退下来。苏轼听说他致仕后,发来一封贺信。而苏轼则认为,欧阳公此举实在难能可贵。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永丰)人。生于景德四年(1007年),4岁丧父,家境贫困,母郑氏用荻杆画地教他识字。24岁考取进士。

次年任西京(今洛阳)留守推官,与梅尧臣、尹洙结为至交,互相切磋诗文。景祐元年(1034年),召试学士院,授任宣德郎,充馆阁校勘。景祐三年,范仲淹上章批评时政,被贬饶州。欧阳修为他辩护,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

康定元年(1040年),欧阳修被召回京,复任馆阁校勘,后知谏院。庆历三年(1043年),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欧阳修参与革新,提出了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庆历五年,范、韩、富等相继被贬,欧阳修也被贬为滁州太守。以后,又知扬州、颍州(今安徽阜阳)、应天府(今河南商丘)。至和元年(1054年)八月,奉诏入京,与宋祁同修«新唐书»。

欧阳修像(www.xing528.com)

嘉祐二年(1057年)二月,欧阳修以翰林学士身分主持进士考试,提倡平实的文风,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这对北宋文风的转变很有影响。

嘉祐五年,欧阳修拜枢密副使。次年任参知政事。以后,又相继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上表请求外任,不准。此后两三年间,因被蒋之奇等诬谤,多次辞职,都未允准。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实行新法。欧阳修对青苗法曾表异议,且未执行。三年,除检校太保宣徽南院使等职,坚持不受。改知蔡州(今河南汝南县)。这一年,他改号六一居士。四年六月,以太子少师的身分辞职。居颍州。卒谥文忠。

欧阳修晚年不贪图富贵,不迷恋官位,从60岁开始就上书皇帝,请求致仕(退休),到65岁时才被批准退下来。苏轼听说他致仕后,发来一封贺信。这事当时不少人难以理解,认为立功可贺,升迁可贺,哪有庆贺退位之理?而苏轼则认为,欧阳公此举实在难能可贵。因为在官位面前,士大夫总想保住位子,以延富贵,而谈到致仕,大都是说说而已,其实并不想退。而欧阳公则做了他人难以做到的事,这确实是一种大公无私的明智之举,所以值得庆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