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年,魏将司马昭分兵三路大举攻蜀,此时蜀军已无抵御之力,最后不得不投降称臣于曹魏。263年,蜀汉灭亡。向来忧国如家的陈寿便返归故里,深居于万卷楼,把亡父之奄,黜废之怨,灭国之痛,深深埋进书山,沉入墨海……就这样,陈寿在安汉老家度过了近十年的寒窗生活。
265年,司马炎废魏元帝曹奂而自立,建立西晋王朝,改年号为泰始。晋武帝司马炎为了实现消灭孙吴,统一全国的宏大目标,于是采取广泛网罗人才,叙用魏、蜀遗臣及先辈子弟的措施。268年(泰始四年)仲春,晋武帝在华林园与群臣宴会,席间,晋武帝让大家荐贤举才。群臣中有一位担任武陵太守的襄阳人叫罗宪,早年与陈寿同为蜀汉太学同学,也很富有才德。罗宪极言陈寿等人学行,认为宜加叙用。晋武帝当即下诏,命陈寿等速来洛阳。
陈寿进京后被授佐著作郎职,同时兼领了巴西郡负责品评选拔人才的中正官。中书令关内侯和峤奏请晋武帝把编定蜀汉丞相诸葛亮故事的重任交给了陈寿。不久,陈寿受命出补平阳(今山西临汾西)侯相(相当于县令)。在平阳期间,正值西晋中央大力督劝重农兴利之时,陈寿一面勤谨于政务,一面挤出余暇闲空继续编定«诸葛亮集»。历经数年,一部二十四篇,“凡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的«诸葛亮集»编成了。这部书把诸葛亮生前安民强国、治军振武的成功经验,全面地整理和保存了下来。273年(泰始十年)二月一日,陈寿从平阳回京奏呈此书,晋武帝看后大加赞赏,下诏授予著作郎职(晋代称大著作)。之后,陈寿由平阳调回京都洛阳,并继续担任巴西郡的中正官。(www.xing528.com)
陈寿为蜀人,历来十分重视宏扬乡邦优秀文化遗产,写了«益部耆旧传»。该书记载了上起先汉,下终晋世,前后三四百年间益部名人数百人。这部书不仅受到当朝皇帝司马炎和文士们的好评,而且对后世产生过较大的影响。
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献之,曾将长达十卷的«益部耆旧传»抄写一遍,当作珍物赠与友人。由此可见世人对该书的看重。著名地方史专家东晋人常璩不仅盛赞该书可与«史记»、«汉书»媲美,而且著«华阳国志»时多取法取材于此书。其后常宽著«续益部耆旧传»也沿袭其体系。后来,裴松之注«三国志»、郦道元作«水经注»、徐坚辑«初学记»以及宋编«太平御览»,等等,都曾大量征引该书以注补旧史之阙,或增广旧闻轶事。可惜的是此书于宋以后便亡佚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