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瓷历史悠久,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其无论胎体,还是釉层的烧制,工艺都显粗糙,烧制温度也较低,表现出原始性和过渡性,所以一般称为“原始瓷”。东汉时期出现了符合瓷器标准的青釉瓷,隋唐五代瓷器技术进一步提高,北方地区出现了精致细密的白瓷,与南方的青瓷形成了“南青北白”两枝奇葩。宋代时,名窑名瓷已遍及大半个中国,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当时的钧窑、哥窑、汝窑、官窑和定窑被称为“五大名窑”。元代时,“瓷都”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成为瓷器新宠。明清时期,从制坯、装饰、施釉到烧成技术,都超过了前代,装饰题材广泛繁缛,釉色多种多样,达到了古代历史的最高水平。
宜兴紫砂器源于江苏宜兴本地悠久的制陶技艺和紫砂矿土的结合,一般认为宜兴紫砂出现于明代。紫砂工艺除融入了制陶技术、青铜工艺外,还蕴含诗词、书画、篆刻、雕塑、造型等艺术形式和文化内容,是具有浓郁文化韵味和精妙工艺特色的艺术品。
瓷器和紫砂器是陇西县博物馆的特色收藏类别。经过六十多年的收集发展,馆藏瓷器达到143套173件,紫砂器26套44件。瓷器中一些宋代名窑及明清时期景德镇窑的产品皆有收藏,明清瓷器品种尤其多样,无论从青花粉彩、五彩、珐琅彩等装饰技法,还是从日用器、祭器、装饰器等用途来看,都较为丰富。紫砂器分别为清“石楳”款、“彭年”款和“秋山款”的碗、碟、盏等实用器,一些器物外壁有隽永的诗词铭刻,内壁施白釉,釉面带有细碎开片。步入展厅,瓷器斗艳争辉,紫砂含蓄温润,精品集萃,雅韵悠长。(www.xing528.com)
巩昌雄镇,昔日丝路明珠,今历史文化名城,宋元明至清前期,曾几度繁盛,商贸活跃,流通便利。透过这些历经岁月沧桑的瓷器、紫砂器的展陈,可依稀想见当时场景。抚今追古,责任在肩。我们不仅要继续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文物,更要在“一带一路”的宏图大业中,让这些积淀着祖先精神追求的文物唤起更多观众参与到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中来,让人们相逢相知,共享和谐安宁、富裕文明的生活,把传统文化遗产继承和发扬光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