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藏传佛教铜造像:雪域灵光的映射

藏传佛教铜造像:雪域灵光的映射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元明清三代,藏传佛教盛行全国。他的弟子们继承和发扬了宗喀巴的思想体系,格鲁派也成为藏传佛教诸教派中传播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主流教派。两手交叉于胸前的称“金刚迦罗印”,是金刚持造像的特有手印。降阎魔尊是藏传佛教的护法神,又称“地狱主”,有多种变相,常见的是牛头人身的造型,是文殊菩萨为降伏阎罗而变化的。

藏传佛教铜造像:雪域灵光的映射

佛教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的传入对中国的绘画、音乐建筑雕塑、器用等领域均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佛教有“像教”之称,在佛教流传中,教徒信众以造像方式积功德、建福田的行为为我们留下了各类金铜佛造像,这些佛像大致可分为藏式和汉式两大类。

唐朝初年,佛教传入西藏,8世纪后形成藏传佛教,15世纪,宗喀巴创立的黄教成为藏传佛教主流,并流传到青海、内蒙古等地。元明清三代,藏传佛教盛行全国。

陇西博物馆馆藏三级文物元鎏金骑马护法神铜造像:造像通体鎏金,明光灿灿。护法神头戴圆檐帽,帽顶有珠带,耳着圆环,穿右衽系带长袍,立目张口,似乎在呐喊,仿佛能听见他在高喊:“妖魔鬼怪哪里走,吃我一杵!”他左手抱钵,右手高举金刚杵,身体向左侧扭转,双足紧踩马镫,骑坐于马背上。马儿精神抖擞,从它昂头的姿态和奔驰的四蹄可以看出是行进的状态,马的辔头、鞍鞯、毛发刻画清晰而逼真。

藏传佛教中的护法像体系庞大,千奇百怪,面相有善恶之分,以龇牙咧嘴、张口吐舌的愤怒像居多,这尊鎏金骑马护法神像呈现的是一种温和的愤怒相。

清宗喀巴铜造像:通高17厘米,头戴桃形高帽,细眉慈目,面容和善,结跏趺坐于仰覆莲座上,双手牵莲花蔓做说法印,臂膀两侧饰长条形莲花,左边莲花蕊上置一卷佛经,右边莲花蕊插一柄宝剑,他内着僧衣,外着袒右肩式袈裟,领口、袖口、下摆处均饰卷草、莲花纹。

清鎏金宗喀巴铜造像:通高11.5厘米,头戴桃形高帽,面庞丰圆,微微低头,结跏趺坐于仰覆莲座上,双手牵花蔓做说法印,臂膀两侧饰枝叶,左叶间置一卷佛经,右叶间托一瓶,内着僧衣,外披袒右式袈裟,领、袖、裙摆处饰草叶纹。和前一尊宗喀巴像不同,这尊宗喀巴像通体鎏金,对比之下,更显得华贵神圣。

宗喀巴是西藏著名的宗教改革家,格鲁派的创始人,藏传佛教尊奉的上师之一。公元1357年出生于青海湟中县宗喀一个虔诚的佛教家庭,人们以地名尊称为“宗喀巴”,意为在宗喀出生的人。宗喀巴经过长期的苦学精修,创建了一整套佛学体系,38岁那年,他改戴黄色桃形僧帽,以示区别于其他教派。他受到了广大僧俗的热情欢迎,也得到地方政权的积极支持。他的弟子们继承和发扬了宗喀巴的思想体系,格鲁派也成为藏传佛教诸教派中传播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主流教派。

鎏金骑马护法神铜造像

清宗喀巴铜造像

清鎏金宗喀巴铜造像

藏传佛教认为,被尊为上师的人能与诸佛、菩萨智慧融通,引导信徒们修行。上师像一般是仿造其生前面貌塑造,不同身份的上师像有各自的形象特征和标志。传说宗喀巴是文殊菩萨的化身,而文殊菩萨的常见形象是左边经卷,右边宝剑,跏趺坐。我们通过这两尊铜造像可以清楚地看到,宗喀巴造像的部分特点是按照文殊的形象塑造的,他也是左经右剑、跏趺坐于莲花座。

清鎏金药师佛铜造像:通高28厘米,绀青色螺发、高肉髻,顶有摩尼珠,头戴华丽的五方宝冠,两眉间有白毫像,面庞丰润,细眉凤眼,眼神柔和,红唇含笑,笑容明澈,大耳垂轮,耳着长环,斜裹袈裟,臂戴钏环,胸、肩、背部缀饰璎珞,左手托药钵,右手下垂做降魔印,跏趺坐于仰覆莲座上,优雅端庄,气度不凡。他是一尊着菩萨装的药师佛,因此不同于佛装药师佛的朴素衣着,冠饰和衣服华美耀眼,加上鎏金的效果,更显得明丽夺目。(www.xing528.com)

药师佛全名叫“药师琉璃光如来”,又称“药师如来”“大医王”,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在成佛前他曾发下十二条誓愿,愿为众生解除疾苦,让他们身心安乐。成佛后他住在净琉璃世界,其国土庄严如极乐国。在中国,百姓供奉礼拜药师佛,认为他能保佑世人消灾、延寿、去病,还可以实现招财之愿,解脱尘世的生老病死、忧愁苦恼,令一切美好的愿望圆满。

寺庙大雄宝殿中,常见供奉着三尊佛,中间一尊是现世界的教主释迦牟尼佛,两旁分别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药师佛和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他们在佛教中表示中、东、西三个不同世界的佛,即“横三世佛”。

清鎏金药师佛铜造像

清鎏金金刚持铜造像:通高12.5厘米,菩萨装,头戴宝冠,宝缯沿两耳垂至肩部又向上卷起,头部向左微侧,眉间有白毫相,双手交叉于胸前做金刚迦罗印,胸腹部、手臂、小腿饰串联璎珞,结跏趺坐于仰覆莲座上,座左右两侧向上蜿蜒伸出一株莲花,花蕾至肩部,左侧花顶置金刚铃,右侧花顶置金刚杵。金刚持是藏传佛教中具有代表性的密修本尊,是藏传噶举派尊崇的本初佛,属于报身佛。密宗认为,他是释迦牟尼的秘密化身,称“秘密主”。噶举的意思是“口授传承”,创始人是玛尔巴,流派众多,在西藏历史上影响巨大。

清金刚持铜造像:通高9.6厘米。头戴高冠,长长的宝缯自冠后垂至大腿外侧,眉间有白毫,面部丰圆,略带微笑。颈部佩戴项圈璎珞,臂腿戴钏。左手持金刚铃,右手执金刚杵,双手交叉于胸前结金刚迦罗印,身体略向后仰,结跏趺坐于束腰仰覆莲座上。

同期声:佛教造像的各种手势姿态称为“印相”,也称“手印”或“印契”,它来源于印度古老的文化传统。手印可以传达各种意思和情感,可作为区别佛像身份的标志。说法印是以拇指与中指,或食指、无名指相捻,其余各指自然舒散,象征佛说法之意,也表示以法轮摧破烦恼,使身心清净,又称“转法轮印”。这两尊宗喀巴像的印相都是“说法印”或者说是“转法轮印”。药师佛所施“降魔印”又称“触地印”,一手自然下垂,掌心向内,手指伸直指向地面,指尖与地面相触。这个手印意思是降伏魔众,以大地为证。两手交叉于胸前的称“金刚迦罗印”,是金刚持造像的特有手印。

清鎏金金刚持铜造像

清金刚持铜造像

清降魔尊下半部铜造像

清降魔尊下半部铜造像:级别为一般文物,文物的上半部分已缺失,现在看到的是下半部,一只背上系着连珠式璎珞的水牛,象征阎罗,它愤怒地张嘴嘶吼着,骑压在一个披发仰卧的外道作恶者身上,这个作恶者闭着眼睛,双腿伸的笔直,双臂张开拥抱水牛两侧,一副听天由命的模样,底下是单层覆莲座承托。

降阎魔尊是藏传佛教的护法神,又称“地狱主”,有多种变相,常见的是牛头人身的造型,是文殊菩萨为降伏阎罗而变化的。这个铜造像体现了降阎魔尊大威猛、大愤怒的宗教特征。上半部一般是象征智慧的护法神,它长着水牛头,头戴五骷髅冠,三只眼,头发上束,右手高举骷髅棒,左手拿绳索,单独或与明妃展姿站立于水牛身上。

这些铜佛造像是藏传佛教曾在陇西境内流传和盛行过的重要实物见证,是雪域佛教灵光在陇西大地的强烈映射。藏传佛教在陇西的渗透撒播,既是高层统治者提倡的结果,也是地域相对来说较近的结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