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二战期间中国人对舰载臼炮的改良与创新

二战期间中国人对舰载臼炮的改良与创新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英国人在战时就观察到了中国人改革的蛛丝马迹,特别是战争末期,在他们多次进攻的厦门、舟山、吴淞三地。91842年6月的舟山,英军发现了一个炮厂,正在仿制生产舰载臼炮,而样本是从英国沉船上打捞出的。10炮架也相应改进了,很多炮有了瞄准具。12看到这些改变,莫里中尉大吃一惊:“他们非常顺从于传统和习惯,然而自第一次交手以来,我们看到他们在装备上取得了极大的进步。”15不过有迹象表明,模仿的效果并不好。

二战期间中国人对舰载臼炮的改良与创新

英国人在战时就观察到了中国人改革的蛛丝马迹,特别是战争末期,在他们多次进攻的厦门、舟山、吴淞三地。英国参战者战后出版的一份记录说,“中国人已经感觉到他们的不足,在努力地模仿我们舰船的模样”。5这位参战者在广州看到中国炮舰参照了欧洲的设计,装备了新的舰炮——虽然“复仇女神”号轻而易举地驱散了它们,称其为一项“有趣的工作”。6他在厦门见到融合了英国舰船设计的戎克船,一位同僚描述道:“内港有几艘巨大的在建戎克船,就快完工;有两层甲板,炮架上有二十门舰炮,和我们的舰炮很像。”7(另有文献说是三十门。8)引人遐思的是,厦门正是两百年前郑芝龙建造双层甲板戎克船的地方,1633年这些船为荷兰人偷袭毁尽。新船也遭遇了同样的命运——出海之前就被英军缴获,甚至大多数都还在船坞建造。9

1842年6月的舟山,英军发现了一个炮厂,正在仿制生产舰载臼炮,而样本是从英国沉船上打捞出的。一份英文资料记载,这些炮“是我们见过造得最好的。这些进步一定是从去年开始取得的,因为我们上一次到舟山,甚至是广东,看到的都是生锈的炮,火门两个指头都能伸进去”。10

炮架也相应改进了,很多炮有了瞄准具。

炮不错,是新近打造的。几乎所有炮都加上了炮架,炮架有一个特殊的木转轴,更易瞄准。也有了瞄准具,看来他们并不排斥进步,也非常明白这些发明的优势所在。炮后膛铁箍箍紧,正中竖着瞄具,有眼,从眼中观察;另有一个瞄具在炮管,上装一枚锋利的铁钉。有的炮还有在炮体中央固定一段空竹,从空竹一头望出瞄准,这真是近距离平射的好点子。11

这一批新炮比英国人预想的还要厉害。英军中尉亚历山大·莫里写道:“中国人(在舟山)的火力比我们之前遇到的所有都要强。(英军)旗舰被击中数次,后桅遭射中三次。‘金发女郎’号(Blonde)船体被射中十四次,‘塞索斯特里’号(Sesorstris)被击中十一次。其他船只多有损毁。看来他们损伤很少,因为他们火力很猛。”12

看到这些改变,莫里中尉大吃一惊:“他们非常顺从于传统和习惯,然而自第一次交手以来,我们看到他们在装备上取得了极大的进步。”13他又说:“这个民族非常聪明,不会意识不到自己战争技术的落后。”14有些感到震惊的人士怀疑中国人一定有间谍,把英国的装备画了下来。15

不过有迹象表明,模仿的效果并不好。一名英军副官形容了中国的铜质臼炮:(www.xing528.com)

这支炮几乎就是我们的复制品,但他们原创的升降炮口的螺旋钮已经被海水腐蚀,因为它在海底待了一小段时间。他们的炮高度仿制样品,但旋钮和炮体都是一体成型,说明他们根本不知道这到底是做什么用的,只是亦步亦趋地恪守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老话。他们常常受制于自身固有的模式。16

清军的舰船同样赶不上英军。中国人试图模仿蒸汽船的样子,却没有蒸汽动力,只是人力划桨而已。一名叫龚振麟(卒于1861年)的官员写下了他的试验:

庚子夏英夷犯顺,侵入舟山,其时振麟备职禾中,奉檄赴甬东,见逆帆林立,中有船以筒贮火,以轮击水,测沙线,探形势,为各船向导,出没波涛,维意所适,人佥惊其异,而神其资力于火也。振麟心有所会,欲仿其制,而以人易火,遂鸠工制成小式而试于湖,亦迅捷焉。中丞刘公开制船事,令依前式造巨舰,越月而成,驶海甚便。17

还有一些类似实验,比如人力明轮船也上阵讨英。18莫里些许钦佩地说:“戎克巨舰(和蒸汽船一样有木质桨轮,由内部的齿轮驱动)架了好几门黄铜大炮,逆流航速能达到每小时三海里。”19即便如此,还是无法与蒸汽船匹敌。莫里描写了四艘戎克船“被‘复仇女神’号驱逐到上游,然后击沉了三艘,留下一艘让其报信”。20

或许中国“非常聪明,不会意识不到自己战争技术的落后”,但承认落后仅仅是万事之初。要赶上英国人的军事技术绝非易事。那么,第一阶段的现代化到底走了多远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