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是兵祸不断的一段时期。明帝国内有叛乱,外有强敌,最终灭于无休止的战乱。总体来说,战祸从17世纪10年代明清战争开始算起,到最后一个南明政权1683年灭亡,都还没有停止。新的帝国——清,在巩固权力之后,又发动了一连串的大规模远征。战争一直持续到17世纪中叶,中国的疆土面积也扩张到了历史之最。
中国所有的冲突争锋之中,包括了对阵南来的荷兰人、北侵的俄国人。这两场冲突在北京看来无关痛痒,却让欧洲人在一个半世纪之内对现存局势莫敢异议。对于本书来说,这两场冲突可以帮助我们揭开军事平衡的秘密。
根据军事革命模型的理论,欧洲人有四重优势所在:第一,更先进的火器;第二,更先进的步兵操练技术,“足堪击溃人数远胜于己的敌人”1;第三,靠舷炮控制海洋通道的舰船;第四,让少量守军能够控制大范围区域的城堡。2杰弗里·帕克说,这四大优势,“让相对较少人口的欧洲在1775年征服了……超过三分之一的世界陆地和所有海洋”。3他写道,欧洲人的征服总体来说没有波及东亚,他也慎于做出欧洲军事力量强于东亚的评价,因为他注意到东亚人可以不用武力,通过扩展或保持贸易特权就能与欧洲人分庭抗礼。
清荷战争和俄清战争提供了机会,让我们可以直接评估远东和远西的军事力量对比。这两个战例中,中国军队都赢得毫不费力。这不是说军事革命模型错了。帕克和其他持此论者并没有说欧洲人赢了所有战争,只是说欧洲人的军事优势放大了军队效能,让他们取得了远超本土面积的战利品。这两场战争正好为军事革命模型的四个方面提供了数据。我们就从枪炮、操练、舰船和城堡这四个方面,一个一个地考察。首先从滑膛枪和操练说起。(www.xing528.com)
我们已经知道中国人是如何靠精良的练兵技术把滑膛枪编入军队,并使用得有声有色的。但是东亚步兵和欧洲比起来又如何呢?欧洲人会在火枪本身和火枪使用上更胜一筹吗?
没有。东亚步兵证明了他们比欧洲步兵更加有效,不单单因为他们的火枪同样优良,还因为他们显示出完全是历史学家们所谓的那种团体的一致性,“让欧洲士兵像是文明史上的行尸走肉”。4欧洲人自恃的火枪轮射技术在如此训练有素的军队面前不堪一击,尤其是后者使出自己的轮射技艺的时候。不仅如此,东亚鸟铳军甚至比欧洲火枪兵更加弹无虚发。尤其朝鲜鸟铳军,他们达到了超出一般的命中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