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其后几个世纪的中西冲突一样,中葡冲突也发生在华南地区,离繁忙的广州港不远。1517年葡萄牙使节抵达广州,希望觐见中国皇帝,建立正式往来。6葡萄牙当时并不在明朝的外国名单之中,迁延数年,使团才获准觐见。1520年使团终于到达,却引出了更多麻烦。儒家官员认为这些使节不懂规矩,甚至还有个官员打了一名使团成员,因为后者未向他行跪拜之礼。7葡萄牙人大概是靠贿赂,也结交了一些有权有势的朋友。8他们在皇帝面前还颇为得宠,有文献记载,中国皇帝甚至欣然学习他们的语言。9
不巧的是,当葡萄牙使节与中国官员买卖利益的时候,他们的同胞却在广州“吃食婴儿”——明朝的文献就是这么说的。有文献如此描述“婴儿”的做法:“其法以巨锅煎滚滚汤。以铁笼盛小儿置之锅上,蒸之出汗,尽乃取出,用铁刷刷去苦皮,其儿犹活,乃杀而剖其腹,去肠胃蒸食之。”10指葡萄牙人吃人的记载在明朝的史料中屡见不鲜,官修《明史》亦不能免。11而实际上,葡萄牙人当然是更钟情于鱼肉,而不是人肉。这种吃人的故事大概归因于他们以小孩为奴为仆。12
在方方面面他们都行为失检。有报告指出,他们阻拦其他国家的商人在广州做生意,他们把明朝官员的帽子打落,他们开枪鸣炮致“炮声殷地”。13更让人头痛的是,他们“建房屋,立栅栏,靠火枪自卫”。14等皇帝一死,葡萄牙人没了靠山,他们在明廷最重要的赞助人也被砍了头。一干使节被遣回广州。等他们到了广州,事态早已恶化。
1521年春,由数艘葡舰组成的一支舰队沿珠江而上,准备到广州行商。广州官员让他们离开,葡萄牙人不从。一些葡商上岸交易,立刻就被拿捕。瓦斯科·卡尔沃就是其中之一,就是后来写征服中国计划的那个人。他的兄弟迪奥哥·卡尔沃在最大的那艘船上当船长,一听兄弟被拿,当然不能示弱,要求广州方面赶快放人。
中国方面也针锋相对地集结了一支舰队,由汪鋐统领。汪鋐生于1466年,1502年通过殿试,1514年主政广东,主管海防。161521年之前,他的心腹大患是海盗,对付海盗他有一套办法。17而对阵葡萄牙人更有挑战性,最终也让他彪炳史册。
首开战衅的准确细节已不可考,看起来,汪鋐采用的方式是单刀直入,以舰对舰。据一份明朝的广东公报说,葡萄牙人“数发铳击败官军”。18葡萄牙的文献证实了这一点,说“这种方法对付他们(中国人)行之有效,他们从交战开始就被我们的火炮痛击,人员死伤甚众”。19
汪鋐的舰船数量优势明显,葡萄牙人只好靠火炮让它们不敢近身,一想靠近,葡萄牙人就开火。据葡萄牙人记载,中国人“想要包围我们的船,但是水域狭窄,帮了我们五艘船的忙,他们舰船众多反而不便,不过主要还是由于我们火炮精良”。20汪鋐虽有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却没有攻击的妙方。有中国文献甚至提到他想用善水之人,潜入葡舰底部凿孔。此法应该并未奏效,葡人文献亦未提及。21
以上均可佐证欧洲军事领先说,汪鋐本人也和同时代的很多中国人一样,承认葡萄牙火炮更厉害。他后来写道:“臣窃惟佛郎机凶狠无状惟恃此铳,铳之猛烈,自古兵器未有出其右者。”22(www.xing528.com)
汪鋐最终还是靠包围战术占了先手。葡萄牙人没有补给,饱受饥饿和患病之苦。如果汪鋐的手下没有犯错,他很可能就逼得葡人投降了。他们一心把葡舰围在中央,却没能防住从外面攻来的援兵。在援兵的帮助下,几艘葡舰突围了。火力最猛的一艘是杜阿尔特·科埃略率领的,他是个“笃信天主”的人。1521年9月8日凌晨,他的船及其他几艘船都冲破了包围。
汪鋐严阵以待。中文资料记载,他想出一计:“指授方略,皆有成算。诸番舶大而难动,欲举必赖风帆。时南风急甚,公(汪鋐)命刷贼敝舟,多载枯柴燥荻,灌以脂膏。”23
风向正好。葡萄牙人记载:“这番进攻造成的景象与地狱无异,烟焰张天,我方不想硬拼,只想找到一条逃命的生路,却又不敢——他们已经被烧得狼狈不堪了。”24
在这里中国和葡萄牙的记述出现了分歧。上述中文资料接着写道,汪鋐“命众鼓噪而登,遂大胜之,无孑遗”。25
葡萄牙人却记录了一个迥异的结果:圣母显灵。冲突的那天是9月8日,正是圣母玛利亚的生日。虔诚的杜阿尔特·科埃略命令所有人诚心祈祷。根据最有名的一个葡萄牙文献记录,玛利亚回应了祈祷者。“我们的圣母,救人于困厄的圣母,以雷声回答了我们,随之狂风大作,我们鼓帆疾走,而敌人则摇摇晃晃,还损失了好几艘船。”26他和迪奥哥·卡尔佛等人逃回了马六甲,在那里的山上建了一座圣母纪念堂。
描述火攻并称无人生还的中国文献并非第一手材料。比如说其中的一份其实是汪鋐祠堂的碑刻。碑文把1521年科埃略借神奇的狂风遁走的那次海战,和1522年的那次合二为一了。而1522年那次战斗,对葡萄牙人而言更为惨痛。2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